狼不來了?中國欲放軟外交身段引關注

美國之音
2023-01-16
image
趙立堅(圖: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最近在外交方面的一些舉措發出了要改善與他國日漸惡化的關係的信號,在提拔溫和派外交官的同時貶職強硬派。讓外界紛紛猜測中國是否重新調整了外交策略,放棄「戰狼外交」。

但這樣的積極信號里也夾雜負面的回音,例如停止發放簽證給日韓公民作為報復;一些中國外交官和官媒依然發表「戰狼」言論。外交領域專家大多認為,現在就中國是否拋棄「戰狼外交」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中國試圖用友善外交改變形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本周早些時候調任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被認為是中國調整外交戰略的最明顯信號。這位擔任了三年發言人、時常攻擊西方國家與媒體並散布陰謀論的外交官是中國「戰狼外交」的首要代表人物之一。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副主編詹姆斯·帕爾默(James Palmer)在本周的新聞簡報里寫道:「近幾個月來,中國領導人似乎意識到『戰狼外交』對中國的國際形象來說是一個問題。中國正有意地試圖說服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中國現在願意友善地參與外交。」

帕爾默先前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所面臨的疫情爆發和經濟擔憂也是迫使其放棄戰狼外交的因素。

最有可能促成趙立堅調職的是中國外交部新部長秦剛。12月30日上任的秦剛被認為是中國外交官中較為溫和的一位。在此前擔任駐美國大使期間,他據報曾多次表示自己並非「戰狼」。

英國《金融時報》本周也引用匿名中國官員和政府顧問的話報道說,北京方面正在整合新的外交政策來改善與別國已經惡化的關係,並希望能給低靡的經濟注入活力。

「在國際政治上,如果中國想要打造公共支持的話,放棄『戰狼外交』會是有幫助的,」耶魯大學政治學副教授丹·馬丁利(Dan Mattingly)告訴美國之音,「因為『戰狼外交』行不通,有時還會起反作用。」

在去年11月聯合發表的一篇論文裡,馬丁利發現當中國發出強調友誼和援助等正面外交信號時,外界對於中國的好感會上升。而攻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狼外交」幾乎不帶來任何幫助,有時甚至會對中國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儘管趙立堅的調職可以被理解為中國正在遠離「戰狼外交」,但馬丁利指出,趙立堅言論的攻擊性遠超其他大多數中國外交官。從這一點上看,趙立堅其實是中國外交官里的少數。而馬丁利表示,他無法從趙立堅的遭遇得到中國外交語調會巨變的結論。

「這的確象徵着有改變方向的需要,但這個變化是大還是小依然有待觀察,」他說。

中國外交部的信號正負夾雜

中國最近因其他國家對中國旅客採取的新冠限制措施而批評他們「不講科學」,並反制韓國與日本,停止為他們的公民發放中國簽證。有觀察人士指出,這與中國放棄「戰狼外交」的猜測衝突。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研究員愛迪恩·蘇拉(Etienne Soula)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外交部的新領導層正在降低『戰狼』言論,但並沒有完全放棄。」

他指出,中國外交最近釋放的信號正負夾雜。

新上任的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12月底在接受《南華早報》的採訪時表示,他的首要任務包括保持和恢復中歐各層級接觸交往、加強在例如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增進人文交流等。

去年10月底,中國任命了新駐東盟使團團長,替代了原本擔任該職的鄧錫軍。鄧也是「戰狼」外交官之一,多次在推特上就阿富汗戰爭、軍事開銷、公共設施等批評美國。

但同時,面對自己國內病毒感染擴散和失準的國內統計數據,中國最近幾天卻多次要求美國公布其疫情信息,制止病毒擴散。

蘇拉認為,中國目前外交信號相對溫和或許和正在經歷疫情爆發有關。這種溫和之中依然時不時透露出「戰狼」的原貌。

「中國外交官遠沒有展現出嚴格防守的姿態,並可能在中國的疫情改善後繼續發出攻擊性的信息,」他說。

國內壓力或導致「戰狼」延續

「戰狼」一詞最初來源於中國民族主義電影系列《戰狼》。過去五年多來,「戰狼外交」是中國外交風格中的主流。前外交部長王毅、發言人華春瑩、耿爽、趙立堅等人都因媒體高曝光率成為「戰狼」的代表性人物。中國在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們也採用這樣的攻擊性語言風格。

「戰狼外交」的崛起正值美中關係開始惡化的時期。2018年,美中在貿易問題上產生糾紛,並升級為以關稅為武器的「貿易戰」。2020年,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後,中國一時間要面對來自世界的質疑。

「中國方面特別希望增加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從這個角度來講,『戰狼』只是增強話語權的一種說法,」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大利告訴美國之音。

「不管中國方面繼續堅持不堅持『戰狼』這個說法,實際上中方現在也不太願意用這個說法了,但是中方希望增加自己在國際社會的、尤其在外交方面的話語權肯定是不會變的。」

美中關係在近幾個月出現了一些緩和。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去年11月舉行了兩人作為國家元首的首次峰會,雙方都表示有意改善兩國關係現狀。

周三(1月11日),美中氣候問題大使會面。中國方面稱雙方一致同意後續將進一步保持溝通,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預計將很快訪問中國。

楊大利指出,隨着中國放下疫情管控和旅行限制,美中兩國的領導人和官員們將有更多的機會舉行會面,應對或化解矛盾。

「疫情本身是外交的話題,是國際衝突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疫情也造成了某種特別的氛圍,」 他說,「使得外交更多地成了在網上打嘴仗,而不是雙方的外交官通過私下交流、非正式場合、各種各樣其他渠道來化解一些矛盾。」

不過,耶魯大學的馬丁利認為,來自內部的政治因素將幫助「戰狼」式的強硬語調繼續下去。

「中國外交部體制內的外交官、領館、大使們依然會受到來自國內的激勵,繼續試圖以一種堅決的方式維護他們所認為的北京的利益,」他說。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