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面對遺書,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承受過什麼

西北再望
2024-10-06
image
網絡圖片

略長。如果你是父母,建議耐心看完,尤其後面的聊天內容。

【一】一份遺書

中秋節,是中國人團圓或渴望團圓的日子,舉頭望明月,千里共嬋娟,天涯共此時,月圓人也圓。

2024年中秋,廣州番禺,一名初中女生跳樓。她寫給媽媽的遺書也開始在網上流傳。

我一字一字,打出遺書全文。它應該被更多人看到。

為了更容易理解她說了些什麼,我將原本滿滿的一頁分成了一些段落。 

遺書

媽媽,當你看到這張紙的時候,我可能已經不在了。媽媽,對不起,女兒沒能給你盡孝。女兒只是太累了,想睡一個覺。

媽媽,您一定想知道,我這樣一個「陽光」的孩子為什麼會突然跳樓?因為在這個世界對我來說太矛盾了。

我見過您因為身上的債務而煩燥(躁),我也見過那些有錢人的誇張。這個世界我還有好多事情沒做,但是我已經沒有力氣去做了,我還想去看王楚欽打球呢。

現在孩子的壓力也真的是越來越大了,感覺世界上最累的不是上班,而是學習。橋興裡面的級排名,級長對優學生和差學生的雙標,真的太累了。

三天中秋假,調休一天。光是書面作業就有14個,背書、實驗加在一起就有20個。雙減都減哪去了?減假期嗎?

大人上班不情不願,但有工資;學生上學累死累活,等來的只有中、高考。老師說「先考後甜,讀書才有出息」。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出息的。媽媽,我太累了。

身邊的朋友卷理科,卷文科,但我們家的情況你也知道,根本不支持我大規模補課。媽媽,您經常說我用了你太多錢,要不是沒有我[原句如此],你不會變成現在這樣。對不起,媽媽,都是我的錯,我只能現在讓你止損了。您不用再給我花錢了,你也不用那麼累了。

以後我不在,希望您好好照顧湯圓,不要再讓它去流浪了。我這一輩子不努了[原句如此],等我下輩子向着我的夢想努力奮鬥吧!

媽媽,我不在的時候要照顧要你自己哦![原句如此]手機不要看太晚,早睡早起身體好!今天的廣州一日游我很開心,這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啦!媽媽!美美永遠愛你哦!中秋安康。

2024.9.17

王美美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我不知道你看到了什麼。

我幾乎看到了整個中國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我太累了」「我沒力氣了」「我不要再努力了」類似文字在文中出現了七次。

【二】家庭教育

一、通篇只有「媽媽」。

——要麼是離異家庭,要麼是喪偶式育兒家庭。

二、媽媽可能曾經拋棄過湯圓(應該是孩子養的寵物)。

——中國大人大多數從不把孩子的需求放在心上,孩子的愛好反而常常成為他們「拿捏」孩子的利器。電影《狗13》對這個場景有殘酷的演繹,可以看看。

三、媽媽曾反覆在孩子面前提及「花錢」「都是為了你」

——這是中國大人的標誌性用語之一。這樣的道德綁架對孩子有多大傷害,似乎一直沒有真正引起中國大人的注意。很多幾歲十幾歲的孩子,他們還沒有智力思考「如果沒有自己,家裡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所以這絕對不是我的責任」,所以是真的覺得自己要對整個家庭的困境、對父母的生存痛苦負責。想想這份沉重的負擔,想想他們躺在床上苦苦自責的漫長夜晚,都覺得難受。

——所有說過這類話、喜歡說這類話的家長,永遠不要再說了。你養不起一個家,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唯一毫無責任的就是孩子。你唯一應該做的就是努力解決問題,而不是推卸責任給孩子。

——忍不住,還是想補一句狠的:所有在孩子面前說「都是為了你」「要不是為了你」「如果沒有你」的父母,都是無恥混蛋!你們就兩個詞:自私而無能!你們養不好家,可能有很多外因,但它仍是一種無能;你們不肯面對這個事實、責怪自己,轉而把責任推給孩子,讓他們來承受這份愧疚,這是自私,而且無恥。

四、媽媽長久地迷戀在手機上。

——這位媽媽絕無可能是在手機上學習工作技能、學習育兒知識。大概率是沉迷於短視頻,跟着手機里的傻笑而傻笑,刷了一個又一個,直到深夜,直到深夜之後。這個場景有多深,才讓這小女生決定去死的時候還在關心媽媽的睡眠。

五、她是一個「陽光」的孩子。

——絕大多數父母,永遠都未曾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哪怕面對遺書,我相信這個媽媽還是不明白,既然我女兒都活得跳樓了,那為什麼她平時看起來這樣「陽光」呢?

——絕大多數父母,永遠都不能理解這一點:

很多孩子的「陽光」,是為了讓父母得到安慰;

一群又一群的未成年人,在用他們偽裝出來的「陽光」安撫父母那顆焦灼的心;

一個未成年人承受着鋪天蓋地的辛苦,同時用最大的善意去反哺成年父母的情感需求,直到用盡力氣、直到耗儘自己。

這真是一個顛倒的世界。

【三】學校教育

六、「雙減減到哪裡去了?減假期嗎?」

……所有的教育者,尤其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被這個句子震得腦子嗡嗡響。

為什麼全世界都有假期?為什麼連監獄都要設置假期?為什麼不全年365天都工作、學習?那豈不是每一個彎道都在超車嗎?反覆超車就反覆領先,反覆領先就遙遙領先。為什麼都不這樣做?——說明假期很重要。

但,在基礎教育這片以未成年人為絕對主體的土地上,偏偏這樣?——反而到了成年之後的大學,啥假期都突然就恢復正常了。

下面這張最新的截圖,雖然不是每個學校都如此,但我堅信有學校真如此: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我無意責備具體的個人。每個人都有身不由己的理由。

我只想提供兩個思考:

1、時間堆積是否是唯一的途徑?除了大量時間堆積,是否有同等效果的方法?如果有,我們能否捫心自問為什麼不選?為了我們的簡單方便,我們不惜傷害數以億萬計的未成年人?我們不會去想:讓孩子熱愛生活、心理健康、心情愉快、喜歡學校和學習,是否達到同樣的效果呢?

2、如果這一切實在無法避免,能否在個人身上克服整個時代?站在個體的角度將槍口抬高一寸?以一己之身擋在孩子的前面?雖然他們是別人的孩子,但他們都是國家的未來建設者,是下一代孩子的父母。

每當放假,在他們徹底熟悉我之前,都會有學生來問「老師,假期作業是什麼」,我看着他們微笑,同時心中酸楚:他們不習慣沒有作業,覺得有作業才是假期的正常狀態,反正都要有,不如早拿到早做完,早死早超生。

——有沒有願意做、希望做假期作業的同學?當然有!但這樣的學生也不需要老師布置作業,他們會自己找到作業。

七、級排名,級長對優學生和差學生的雙標。

——這會給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怎樣的衝擊,能讓他們怎麼認知這個世界,我覺得不必再闡述。我簡單類比一下:工作排名、領導不公平態度,對成年人有多大的衝擊,你們這些大人自己沒個逼數嗎?你生活中的罵罵咧咧、指桑罵槐、怨天尤人,有多少都是源自這兩個因素?施加到孩子身上,你就毫無感覺了?

八、老師說「先考後甜,讀書才有出息」。

——善意角度,老師這樣說,是他們確實認為讀書是唯一出路。這樣的同行沒有主觀惡意,但實在是暴露了自身認知的極度狹隘。

——惡意角度,老師們這樣說,是明知讀書並非唯一出路,人生有很多路可走,只是讀書這條路看起來最常規、最簡單(因為現成,所以簡單),但為了讓孩子「不分心」,所以刻意強調——它的嚴重後果就是:堵死了孩子的希望。

——教育,學那麼多的知識,是為了給人生增加更多可能性的。而我們只指給他們一條路:「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學。」但這常常並非是我們的真正想法。驗證方式很簡單:只要不再評估老師們的升學率,老師們將會立馬不再將「考上好高中好大學」作為鼓勵學生的唯一理由。

所以我們這些成人,從父母到老師,都是自私的。

【四】一個聊天

恰好下午有一個學生找我聊天。他們擁有完整的國慶假,還在假期中。

我想把它發出來,讓父母、老師們看看我們的孩子在想些什麼。

當我們知道他們真正想些什麼的時候,能不能有所反思。

作為一個15歲的孩子,她的思考很不錯了。

聊天內容整理組合如下。

她先發了一張圖片: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她:

老師……

我:

這些娃,應該是全方位的疼痛。尤其是父母。

如果單從「不想補課」這一目的,實現它的方式實在輪不上跳樓。

學校、社會、同學,永遠不會是一個孩子選擇這種方式最後的、最大的原因。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並不是不愛,而是讓孩子以為自己不被愛。當最後的堡壘都失去了,他們才會對整個生活完全絕望。包括他們為什麼寧可忍受霸凌也不告訴父母。

你換成自己就能想明白這個點:學校、同學、老師、朋友、社會,算個啥啊,只要我在家裡能得到真正的、完全可信任的愛和信任,就會覺得「除了老子成績差一點,我和我爸媽又不在乎這個,一切都挺好的」,所以不會去選擇這樣的方式。一個娃,想到自己的父母就覺得溫暖、就覺得啥事也沒有,就怎麼也不會跳下去。

她:

更嚇人的是同齡人對跳樓者的態度。他們不去憐憫或者怎麼樣,而是選擇慶幸或者開心,因為可以放假。

我:

嗯,這才是整個氛圍的扭曲之處。

她:

我刷到的時候,我發現我真就是這麼想的。

我:

我們的整個氛圍,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還是平時的日常相處,都對他人缺乏關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是非常自私的。「少管閒事」「只要我好、我家好就行,不要管別人如何」,長久下來,便對他人的痛苦無感。

只有哪時候才會有感覺——那個不幸的人與自己有親密關係。

她:

是。面對其他人通常也只是內心「啊」一下。

我:

我們嚴重缺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除非直接傷害到自己(傷害到自己的親密關係,本質上就是傷害到自己),否則不會產生同理心。

《滴水》第一期、第一個內容,就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但……年齡和環境原因,你們大多數人只是認了字,不會真正產生太多、太切實的感受。

她:

「人類命運共同體」,很難想到這種高級句子它會在我的生活和思想里。

我同情xx,為之而哭……但這和共情好像又不太一樣。

我:

你這仍是前面提到的親密關係(心理親密也是親密,比如某個自己喜歡的明星車禍了)。

而你所說的這個共情力,是指向所有人的。而且是「如果我是他」的切身式感受,而不僅是「我喜歡的他怎麼受傷了啊」的外在式同情。

她:

對。

我:

想想看,假如從小父母、親人們給我們的教育是同情、關愛身邊比我們弱小的人,學校也是,那麼,整個氛圍會是這樣嗎?

然而,我們的教育模式是:

父母從小就讓我們不要多管閒事,平時言談全是慕強鄙弱;

學校對優生各種讚美呵護,對差生各種漠視嫌棄。

——長久下來,每個人的心都是漠然的。

她:

對!都是「你只要做好你本分內的事,不要干與學習無關的事,不要管別人的事,不要多管閒事」。所以我預估我成長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忘本。

而初中班主任,就是,對優生呵護。

畸形的教育,亂七八糟的人格。

我:

很多家長並不懂怎樣教育孩子。不是不愛,是真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愛。

她:

受教育程度太低了嗎?但我發現根本是父母不願意去糾正自己的錯誤吧?不願意正面面對自己無法教育孩子這個事情。

我:

對。從不認真想:為啥自己越來越搞不定一個幾歲的娃。永遠在原來的思路上打轉。就是不肯真正想辦法,去懂孩子、懂教育。

她:

我媽就是。自以為是的教育理念,卻從來只是讓我狗急跳牆。而她又因為我的不敢反抗,所以又很心安理得。

好多父母其實都與孩子天天打對抗。

固執自私冷漠刻薄。

我:

父母說話是最不怕傷害孩子的。別人都有顧忌,就父母最沒顧忌。

對他們來說,罵和揍,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但它是「假有效」:罵和揍,是會提升心理耐受力的。到了最後,難不成殺了他?

她:

nonono。孩子會殺了自己。

我:

這就回到前面的話題了:孩子自殺,最大的、最後的原因,一定會歸結到父母身上去。

只要父母給予足夠的安全感,生活中這點波折,算個屁。

她:

給個雞毛安全感。

我媽就這種人。給的都是焦慮和壓力。

這一點我就很佩服我弟。被罵了,當天就會好起來,然後繼續認真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上去。我很敬佩他。

我:

要麼就是你誇張了你媽的氣人處,要麼就是你高估了你弟的承受力。有的傷害是在暗處的。

她:

所以我弟很暴躁。

我:

哈哈哈。我就知道你這個描述有問題。這不是張天師,這只是邏輯:一個孩子,如果大人是這種教育模式,除非天賦異稟,否則不可能溫良平和。

你和你弟的不同狀態,很大原因是性別上的差異:女生易感,並主要向內消化——於是哪怕氣得要爆炸但還是選擇憋出內傷;男生遲鈍一些,並主要向外消化——於是主要展現為易燃易爆。

她:

我不是那種善於隱忍的人,所以我媽對我罵的時候我就會反駁,特別是她很喜歡那種大聲罵,我就喜歡大聲反駁。

但是,事實上我現在對她的聲音都已經有ptsd了。(註: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

她只要叫我名字聲音稍微大點,我就手抖。冷汗嘩嘩掉。

我:

無語。父母們永遠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被自己嚇成這樣。都覺得「我多愛他們啊」。我小時候遠遠聽到我爸的聲音,就會立馬自查自己正在做的任何事情,看有沒有被罵的可能。

她:

陰影中的陰影。

我:

有一個奇怪而正常的點:哪怕如此,但父母被人欺負時,孩子還是會衝上去。親情是堅固的。

有敵人,敵人就是敵人;沒敵人,父母就是敵人——是不是很奇怪的人類?

她:

我對我爸媽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我爸喝多了,對我開啟嘲諷模式,然後我氣死了,一拳打在我家椅背上,把椅背打斷了,後面我媽看到之後就說,幸好不是右手啊,打了右手就寫不了作業了。

我是她女啊,我都要氣死了,她在擔心我寫不了作業!!

我:

哈哈哈。佩服佩服。

不過,不需要質疑他們對你的愛。

你們不爽的真正原因:討厭他們的方式和態度。

不是他們不愛,而是不知道怎麼愛。而且蠻橫強硬:「老子是對的!你看我兒女多優秀。」

你在他們那兒啥也不是;——但在外人面前,他們又覺得自己娃啥都好。如果誰說你們不好,而且就是他們平時罵你們的話,那可就得罪他們了。

如果有人說「你忘了你兒女脾氣不好?」他們會回答「哪個孩子青春期不是這樣呢?」善解娃意得不得了。然後,回到家,繼續嫌棄……

中國父母就是這麼一種奇異的生物。

「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

她:

是的,這件事剛好發生了!我昨天中午跟他們的一群朋友吃飯,然後我媽就在跟她朋友說我成績怎樣怎樣,然後什麼提招、什麼跳級、什麼亂七八糟的一大堆。其實回家之後還是擺個臭臉,說我成績差,送我一大堆壓力。

我:

哈哈哈。張天師再次顯靈……

她: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我:

沒什麼,你只要一想到他們是「中國父母」,就可以理解了。

然後,你要肩負起教育他們的重任。以諒解,以耐心。

她:

OK

到了晚上,我想了想,覺得這內容可以讓父母們看看,你們的那些看上去乖乖順順的、成績優秀的孩子,究竟被你們嚇成啥了。都把孩子嚇出創傷應激綜合徵了,很多人還以為自己做父母做得挺好。

我:

我把之前的聊天記錄整理加工一下,隱去名字,發成一個文?

她:

可。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特正經的張某某

猜你喜歡

25歲規培女醫生之死

北青深一度  2024-03-15

內卷還有出路嗎?

維舟  2024-01-08

編輯推薦

我們這是中了人家計了

帥呆的sixgod  2024-10-06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