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候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美中兩強在半導體和人工智能(AI)領域的角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多位台北分析師周五(11月15日)表示,美國有非常多牌可打,川普未來可能升級對華芯片制裁,如擴及14納米的成熟製程、甚至大打材料戰,而兩強在AI的爭鋒也將持續。對此,北京科技人士直言,面對美國嚴峻的制裁前景,中國只能走自主道路因應,最晚十年,先進芯片製程或可追上美國。
川普2.0時代,美國5納米產能年年翻倍?
DIGITIMES的半導體分析師陳澤嘉指出,「美國製造」是過去八年美國的政策基調,隨著川普回鍋,他只會加碼,因此,未來四年、美國芯片先進制程的新增產能可望年年翻倍。
陳澤嘉於論壇上說,「2024年美國(半導體)製造產能還很小,占全球五納米以下的新增產能大概3%左右,到了2028年,我們預估,它至少超過20%,這四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將近100%左右,所以(美國)接下來產能擴建非常快速,而且我不排除,川普如果再把(刺激)政策推出來時,美國投資會擴增,這個時候可能(五納米以下的新增產能)就不是只是(占全球)20%而已。」
他說,川普也可能對中國升級芯片圍堵,尤其華為最先進的AI芯片近期被發現「偷裝」台積電的七納米芯片後,已引發美國國會的關切,另外,美國和歐盟也可能聯手出擊,管控中國過度生產14納米以下的成熟製程,導致產能過剩、危及產業秩序的問題。
綜合路透社、《南華早報》等外媒報道,華為透過白手套中企獲取台積電七納米芯片後,美國商務部據傳已要求台積電自11月11日起、對中國客戶斷供七納米以上的芯片,堵上美國圍堵的漏洞,近日更傳出,韓國三星也應美國要求、對中國客戶發出停貨通知。
陳澤嘉說,美國管控的最終目的是維持領先中國至少三至五個迭代的優勢,讓中國仍可以發展,但進展緩慢。
美中材料戰開打,中國芯片業恐翻掉?
陳澤嘉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川普還有更大的殺手鐧:打材料戰,中國除在有「21世紀科技金屬」之稱的稀土產量占優勢外,其他材料是製程落後的另一大致命傷。他說,受制於這兩大短板,中國國產芯片自主化將很難成功,尤其要做到商業化量產。
陳澤嘉說,「極紫外光(曝光機)的(感)光乳劑就好了,(多從)日本進料,美國(若)要求日本禁,這是很大的一個癥結點。所以,(美中)材料戰還沒真的開打,等材料戰真的開打,整個中國半導體供應鏈可能會翻掉。我覺得,美國有很多牌可以做,只是要不要做到死而已。」
極紫外光曝光機是先進芯片製程的關鍵設備,荷商阿斯麥(ASML)是此設備的製造商龍頭,但配合美國禁令,其已不再出售該設備給中國芯片廠。
另外,陳澤嘉研判,川普的單邊孤立主義,有別於拜登的多邊主義、結盟打群架的戰略,因此,拜登任內打下的友岸外包或芯片四方聯盟(Chip 4),亦即美國拉攏台、日、韓對抗中國的基礎,恐受到挑戰,或因此讓中國有了喘息、甚至趁虛而入的空間。
對此,在北京的藍海資本高級合伙人李方認為,川普會重組Chip 4聯盟,但可能反而是拉更多國家入盟,來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和圍堵,在此前提下,中國的芯片發展短期受挫,但長期等於被迫走上自主研發之路。
李方告訴美國之音,「我估計,最晚的話十年,(中國)大陸就會在芯片這方面,通過自主研發做出先進制程出來。所以,從長遠一點的視角來看,無論是川普、還是拜登的制裁政策,其實還是控制不住(中國的發展)。」
川普若圍堵14納米製程,成效有限?
李方也同意,川普恐擴大打擊中國的14、28納米成熟製程,但成效有限,因為中芯國際和華為芯片廠已能量產28、14、甚至更先進的7納米芯片。
他還說,川普任命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出任政府效率部,對中國是利好,因為特斯拉在上海設有工廠,馬斯克若不希望美中撕破臉,或可利用他對川普政府決策的話語權,起到緩和美中緊張關係的作用。
對於美中芯片戰的升級,在北京的致遠國際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欣看法相對樂觀。
他以書面回復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總的來講,沒什麼可擔心的。」
王欣說,美國芯片企業,如英特爾、高通等,他們的主要利潤和應用市場都在中國這邊,如果與中企或中國市場脫鈎,他們有很大的生存危機。
他還說,如果中國在稀土等原材料「做些事情」,那美國企業就更麻煩了,再者,「中國企業這些年的進步也是明顯可見的,(美國)一下子打敗中國也是不可能的。」
王欣總結,科技產業最終還是要廣泛應用才能可持續發展,也才能造福人類,政治化了沒有好處,更沒有意義,違背科技創新的初衷。
美中AI爭霸白熱化
除了芯片戰,美中在AI領域的競爭也將白熱化。
DIGITIMES顧問分析師黃銘章也在周五的論壇上表示,美中兩強的AI爭鋒將加劇,他引述市場分析機構Synergy Research的數據表示,目前美國在AI算力上遙遙領先中國。
黃銘章在論壇上說,「算力經濟時代,最強的兩個國家是美國跟中國,全世界超大規模資料中心55%是在美國,16%是在中國,所以中國其實也很積極想要把高階算力能夠提高,唯一的對手就是美國。所以,G2的爭鋒應該會延續到2030年、甚至更晚的時候。」
他表示,美國AI算力未來將持續看漲,因為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臉書母公司Meta在內的四大雲端業者和甲骨文(Oracle)等美企都還在擴充超大規模資料中心(hyperscale data center)的容量,相較之下,受到美國芯片圍堵的中國,根本買不到高效能的AI芯片,因此,AI算力恐持續落後美國,並拉大差距。川普2.0時代將推出什麼樣的AI新政,「就像棒球里的曲球」,其對美中AI爭霸的衝擊還有待觀察。
不過,黃銘章也說,中企現仍可租用美國的雲端算力網絡,來開發大模型,因此,就商業化落地的進展而言,恐僅落後美國一年而已,尤其中國在軟件應用上,與美國的差距持續縮小,因為中國有全球最多、高達700萬人的軟件開發人才池,遠高於美國的450萬人、印度的500萬人、德國的100萬人和日本的90萬人。
對於AI產業的前景,他綜合經濟學家的預估說,AI創造的經濟價值可能從2030年的3萬億美元,躍升至2040年的20萬億美元,成長潛力驚人。
美中芯片、AI供應鏈恐加速脫鈎
不過,他說,AI投資額相當驚人,可能只有大國或大型企業能負擔的起,另外,AI算力的耗能極大,未來三年內、由100萬顆圖形處理器叢集芯片(GPU cluster)所串聯出的超級資料中心可望問世,但其耗能相當於一個700萬-1000萬人口的城市所需用電,即深圳、巴黎或倫敦一個城市的耗電量,若各國的發電不給力或未開發出高效率的冷卻系統,AI算力也難擴展。
對於川普2.0時代的美國科技戰,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在周五的論壇上表示,美國將持續對華實施圍堵政策,包括提高關稅和加大施壓,但相對地,中國也會投入更多的資源來追求高科技的自主化。
黃逸平於論壇上說,「總的來說,(美中)這兩個大國的走向就是國家安全優先於經濟發展,所以現在已經不再是自由主義當道的時代,(在)科技民族主義下,這些大國政府也在推動干預式的產業政策來來引導產業的發展,這個時候,會有一個惡性循環。」
黃逸平表示,兩強競爭白熱化的惡性循環將導致美中半導體和AI供應鏈的加速脫鈎,這將是未來地緣政治角力下的基調。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