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狗」主義:中國千禧一代被迫承受的苦果

美國之音
2021-03-01
image
一對新人在北京紫禁城附近拍攝婚紗照(圖片來源: 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對我來說,單身的生活也沒什麼不好的,起碼是無拘無束的狀態,自己想幹嘛就幹嘛,想買點兒啥就買點兒啥,不用想太多,顧慮太多。」 

以「單身狗」自嘲的九零後何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步入而立之年的他,暫時還沒有結婚的打算。 

作為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他的想法似乎與不少千禧一代不謀而合。比起中國老一輩的包辦式婚姻,這種婚戀觀則更容易讓八零九零後接受。 

千禧一代是當今社會人口繁衍的主力軍,但受到主觀或客觀因素影響,他們選擇打破傳統,做出另一種選擇。 

無論是中國的城市還是農村,年輕人飽受政治因素、經濟條件、傳統觀念的全方位「困擾」,崇尚不婚主義、組建丁克家庭這種在父母輩看來有悖傳統的思想慢慢生根發芽。 

「計劃生育」「重男輕女」苦果誰承擔? 

1982年,中國當局將計劃生育定為基本國策。2013年至今,中國結婚率逐年下降且速度驚人。2014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30多年來首次出現萎縮。 

結婚率的滑坡直接導致生育率的斷崖,讓千禧一代扛起生育軍的大旗成為當務之急。中國政府在2016年伊始便宣布實施二胎政策,但收效甚微。 

按照傳統,國家統計局在每年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會議上都會公布上一年的GDP數據、就業數據、出生人口數據等等。 

但今年的發布會上卻沒有顯示出2020年的出生人口統計,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發布會上解釋說:「人口普查是十年一次,第六次人口普查也是在11月份進行的,於第二年4月份公布。2020年人口普查的結果也將在4月份向全社會公布,今天提供不了數據,請理解。」 

中國家庭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在「人口危機」的傷口上再撒了一把鹽,計劃生育政策背景下的性別歧視,導致中國性別比嚴重失調。據統計,目前中國有3000多萬「剩男」無婚可結。 

何先生回憶從大學到工作,自己身邊的女性就少之又少,更沒有選擇優質對象的機會。 

他說:「男女比例失調,我周圍的圈子都是男孩兒,女生比較少,可能偶爾有幾個女生,但都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還單着。」 

同時,女性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促進了其社會地位及經濟實力的攀升,現代女性有權利更有能力追求自我發展,結婚生子並不是她們的唯一選擇。 

老舊的政策、畸形的傳統再加上新時代的思想造就了兩個被婚姻市場邊緣化的群體,即高收入高學歷女性和低收入低學歷男性。 

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吳修明表示,解決城市「剩女」和農村「剩男」的最好辦法是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人口雙向流動。 

網友戲稱這是「得了十年腦血栓想出來的政策」,更是有人發問:「城市剩女做錯啥了,要和農村剩男搭配?」 

這種「雞鴨配種」、「強搭鵲橋」的缺德政策提議也並不能從根本解決人口危機,亂點鴛鴦譜只能為後千禧一代再次埋下炸彈。 

高聘禮、「三大件」嚇壞年輕人 

在千禧一代眼裡,婚姻不僅考驗的是兩個人情感,更考驗兩個人錢包的厚度。 

娶妻必備的彩禮成為了部分家庭的沉重壓力,隨着經濟發展,彩禮的漲價嚇退了一對又一對攜手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不少地區甚至出現百萬彩禮「三大件」。 

家住河北省曲周縣的農村小伙小徐給記者介紹了農村嫁娶的一些傳統。他說:「首先從相親,肯定需要媒人,媒人在農村特別常見,一些上歲數的老奶奶或者大娘,他們喜歡當媒人。但是媒人安排一次見面就要收30到50左右的話費,不管見不見成,不管你們談不談,不管後續怎麼樣,他們安排你們見面就要收這個話費。」 

他接着說:「然後相親見面之後比如說談了一段時間,感覺雙方都不錯,就要開始談婚論嫁,首先就是定金的問題,訂婚的問題。第一個聘禮,縣城可能就是在10萬左右,在農村可能就是在十幾萬到二十萬到三十萬都可能會出現。聘禮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字,很多家庭包括我,都需要借錢來完成婚禮。」 

對於在家從事農務的小徐來說,這基本就是天文數字,但他說這就是傳統,女方父母要的少了別人會說閒話的。 

他說:「社會風氣、家庭環境都是這樣,大家要的都多,你如果要的少,別人就懷疑是不是你家女兒有什麼問題,或者說你家的女兒是不是不如別人,工作不如別人,或者學歷不如別人,所以才要的這麼低。有這樣一個想法存在,高聘禮一直是在持續吧。」 

高昂的結婚成本也許只能讓這些八零九零後心有餘悸,當他們放眼婚後,高住房成本、孩子的教育成本等等往往讓他們「義無反顧」的放開對方的手。 

婚房早已成為中國家庭結婚的先決條件,但樓市行情的高漲並沒有與人們工資的上漲成正比,有年輕網友感嘆:「當今房價成了我們最有效的避孕藥。」 

生活在全國房價第二高的城市北京,何先生坦言以自己的收入水平根本無法購置婚房,硬要結婚只能消費父母輩留下來的積蓄和房產。 

他說:「北京嘛,房價很高,有的女孩兒家裡面希望房產共有,就是在房產證上加上女方的名字。但房子這個東西,以我現在的收入水平是買不起房子的,所以一個房子基本上是我的父輩,甚至父輩的父輩,兩代人的心血,這個價值太高,不能在這件事(結婚)上拿來『揮霍』。」 

傳統婚姻觀念轉變:不難為自己 

不少千禧一代的婚戀觀隨着經濟、科技的進步也發生了轉變,婚姻生活不必成為成年人愛情的升華,甚至脫離婚姻的個人會得到更高的生活品質,年輕人擁有了選擇權後想到婚後還要面對的「催生」、「婆媳關係」等一系列複雜家庭問題,他們不禁質問:為什麼要難為自己? 

在剛剛結束的春節假期里,一定有不少年輕人受到了來自親朋好友的關懷式催婚,同時春節聯歡晚會也重複着從不缺席的有關婚姻與家庭的小品節目。 

從包辦婚姻到自由戀愛,社會的進步給予了年輕人結婚與否的個人權利,尊重與理解個人選擇是展現社會包容性的根本。 

但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反倒成為了千禧一代追求自我選擇的反作用力,但他們真的放棄傳統婚姻了嗎?沒有,是他們更加在乎婚姻的質量了。 

在紐約時報一篇有關千禧一代愛情觀的報道中,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Helen Fisher)表示,這一代人選擇的是「慢愛」而不是「不愛」。她認為,千禧一代並非在破壞婚姻。他們可能更加珍視婚姻。 

在他們眼中,當下的婚姻觀念並不能成為感情的保鮮劑,也不一定是生活的避難所,他們正在放慢腳步思考,試圖以新時代的思想重塑美好婚戀的形象。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社會心理學教授本傑明•卡尼(Benjamin Karney)說:「人們推遲結婚,不是因為他們更不在乎婚姻了,而是因為他們更在乎婚姻了。」 

是的,這一代人同樣有着對婚姻的渴望,他們也希望未來夜半歸家時有粥可溫,可以享受愛情的滋養和家庭的陪伴,然而,中國社會的現實卻讓他們中的許多人承擔着本不該承擔的政策和傳統的苦果。

猜你喜歡

代孕:一個計劃生育國度的複雜困境

自由亞洲電台  2024-09-16

當長期信心被摧毀

維舟  2024-07-06

編輯推薦

救救工廠:工廠真的卷不動了

浦銘心  2024-11-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