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蘭州男孩死亡置若罔聞對梨泰院踩踏揪住不放 官媒雙標引眾怒

劉悅
2022-11-04
image
男孩救醫途中被卡,引發民眾不滿,特警前來鎮壓,來的速度比救護車還快 。(合成圖)

11月1日,蘭州市七里河區西園街道一位三歲小孩疑因液化氣中毒在家中昏倒,在延誤了最佳救治時間的情況下搶救無效死亡。事件引發民憤,附近居民向當局討要說法,被特警鎮壓。更令民眾生氣的是,黨媒對此三緘其口,絲毫不提延誤一事。而對於在韓國發生的梨泰院踩踏事件,各大媒體卻相當關注,不僅連發數條微博,還發文「五問」質疑韓國當局。另外,兩國政府對待民眾的態度也是天差地別。就梨泰院事件來說,韓國當局並未推卸責任。韓國總理直言,年輕人享受節日並沒有錯,錯在政府。

據男孩家屬、鄰居等傳出的消息稱,孩子在送醫救治途中遭到防疫卡口的阻攔,多次撥打120救護車也未能及時趕到,最終在居民集體施壓下才穿越卡口,打上出租車,而到達醫院的時間已是下午14點之後。最終,孩子「死亡醫學證明書」標註的死因為「呼吸心跳停止——窒息」。

事件發生之後,很快引起了輿論沸騰,網友指責當地防疫一刀切政策延誤了小孩救治,並嚴厲譴責當局控制輿論。

11月1日晚,蘭州警方通報了七里河事件,卻未提到卡口阻攔一事,並將孩子的死因定性為「使用液化氣灶不當,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11月2日下午,疑似男孩父親的網友發文,講述孩子在搶救過程中的更多細節,對於民警出現的時間與官方描述存在明顯衝突,帖文再次強調在這一過程中受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推諉、攔阻,文末提到一個自稱「民間組織」的機構試圖在孩子死後以10萬元息事寧人,當地社區也未主動聯繫、正面回應。目前這篇帖文已有高達1845萬次閱讀。

11月2日下午,文章《大概是個作家|對話蘭州孩子父親,目前最全時間線》(目前已遭到刪除)中列出大量獨家證據,包括孩子父親的電話記錄、醫院出具的死亡證明(推測)書等等,梳理出整件事情的時間線。直言根據目前已知的部分事實是:無響應的緊急醫療服務、社區工作人員不願承責等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孩子的搶救不及時。

關鍵時間包括:

1、意外的發生時間:12點左右(推測) 

2、孩子父親撥打第一通120急救電點話時間:12點15分。

3、孩子父親在91人的群聊里求助時間:13點14分。

4、群眾c女士撥打第一個110報警電話:13點43分(之後發生卡口僵持)。

5、孩子送到醫院時間:14點多。6.孩子搶救無效死亡:15點左右。

雖然該事件引發的相關輿論還在震盪,但卻遭到中國各大媒體的壓制,曾發布過該事件警情通報的媒體開啟了「評論精選」,大量言論被刪除。

不僅如此,網上有消息稱,為了控制輿論,當地政府限制工作人員接受採訪、甚至屏蔽社區的網絡。

政府、黨媒對蘭州男孩死亡和韓梨泰院事件為何不同?
(網絡圖片)

事件引發網友憤怒,大量網友將矛頭指向政府的「低公信力」、「清零政策」等內容。

還有網友批評北京晚報,稱其對韓國梨泰院事件關注異常,不僅發出多條微博,還發文「五問梨泰院事件」質疑韓國政府,希望中國的媒體將更多的心力關注國內民眾的死活。

有網友稱,質問韓國踩踏事件的的力度用來質問一下蘭州這個事,頻繁上幾天熱搜可以嗎?

有網友寫道,媒體能不能拿出梨泰院事件五問那種態度,為民眾發發聲!

中國與韓國政府對待民生的態度天差地別

10月29日,韓國首爾梨泰院爆發嚴重推擠意外,民眾在狹小巷弄內像骨牌般疊成高聳人肉牆,目前已造成155名罹難者。

11月1日,韓國總理韓德洙就梨泰院踩踏事故舉行新聞發布會。他表示,踩踏原因是治安人員不足以及制度缺失所致。他還稱,年輕人享受節日並沒有錯,韓國政府保證將來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情,對於踩踏事故外籍遇難者韓國政府將以本國公民待遇進行補助。

與此同時,中國官媒中新網發布長文五問梨泰院踩踏事故,對事件大肆渲染,並將矛頭直指韓國政府,結果該文發出後立刻引發輿論沸騰,大量網友在微博留言批評官媒雙標:

———–把別的國家的事情掛熱搜榜全屏這麼多天,還五問。沒想到人家總理立刻出來說年輕人享受沒錯,承認政府失職了。哈哈哈哈,連精選留言都選不出來了是吧!

———-說的是人話。而我們卻總是要怪責出去享受生活的人 老要說「非必要不xx」「為什麼要xx,呆在家不好嘛,為何不等xx之後再xx」之類的屁話,明明應該是我個人覺得必要的那就是必要的!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其實很短暫,再不追求就都要錯過了

———-這才叫大國擔當,某些「大國」出了事只會取消這個,禁止那個,為了不擔責和那該死的面子恨不得把人民都改造成純純的斂財工具人。某些傻缺報紙媒體還有臉五問別人,β臉比那長城拐子還厚。呸!

———-能夠承認和正視自身的不足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沒對比沒傷害系列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鍾睒睒,太猛了!

魏春亮  2024-11-25

匹夫不可奪志

馮睎乾十三維度  2024-11-2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