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經濟增長乏力並沒有讓習近平感到不安?

自由亞洲電台
2024-09-22
image
習近平(Photo by MOHAMMED BADRA/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國經濟數據疲軟促使美聯儲本周採取果斷行動支持經濟增長。然而中國發布的一組更疲軟的數據讓投資者感到困惑,為什麼中國政府沒有採取一致應對措施?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21日報道,事實上,中國的財政政策已經顯示出收緊而不是放鬆的跡象。本月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確實呼籲政府官員實現中國年均 5% 左右的增長目標,但措辭卻沒有往常那麼有力。

有觀點認為,習近平和他的副手們可能在美國大選前保持沉默。如果前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並履行承諾,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那麼刺激措施對中國經濟將變得更加必要。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習近平對經濟並不是特別不滿意,這是因為他關注的關鍵領域——「新生產力」——表現良好。住房是經濟增長的最大拖累因素,但這並不是他希望建立中國經濟未來的基礎。先進制造業、高科技產品、綠色能源和交通才是關鍵。

彭博社的報道說,中國最新的消費支出數據十分嚴峻。今年頭八個月的零售額與 2023 年同期相比增長了 3.4%。相比之下,疫情爆發前三年的平均增長率為 9.3%。這種疲軟的背後是工資停滯以及因房地產低迷而加劇的悲觀情緒,這導致家庭更願意將更多的錢存起來。

近年來,由於中國土地出售收入枯竭,一些地方政府在支付工資方面面臨挑戰。摩根大通表示,中國金融部門和國有企業的薪酬上限導致收入和就業預期惡化。彭博社的報道以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為首的經濟學家本月的一份報告為例,稱「中國消費復甦的最大威脅是收入預期疲軟、消費者信心下降、中上收入群體萎縮以及消費降級的新趨勢。」

然而,政策制定者的反應卻很有限。彭博社根據周五公布的相關數據計算,中國今年頭八個月的廣義預算支出實際上有所縮減。

至於貨幣政策,中國的體系與發達市場經濟體的體系明顯不同。在發達市場經濟體中,銀行的主要工具是降息和購買債券;而在中國,主導金融體系的國有銀行在擴大或控制信貸供應方面受到官方指導。而官員還可以影響企業債券和股票的發行。中國今年也沒有部署信貸刺激措施,信貸指標顯示,政策制定者沒有像過去那樣對經濟放緩作出反應。

報道指出,雖然廣泛的宏觀刺激措施可能不足,但習近平所追求的新生產力卻得到了充分支持。這有助於使經濟的工業產出部分看起來比消費方面更加樂觀。

今年 1 月至 8 月,中國工業產出增長 5.8%,這是自 2021 年從前一年新冠疫情的最初打擊中出現扭曲反彈以來的最佳數據。這也僅略低於疫情前三年 6.3% 的平均水平。

8 月份,電動汽車產量同比增長超過 30%。在高科技行業中,整體增加值增長率為 8.6%。出口也在蓬勃發展。

但北京的做法並非沒有風險。Trivium China 聯合創始人兼經濟研究主管 Andrew Polk 擔心,在新冠疫情限制解除後的兩年裡,房地產市場和消費者信心水平仍然低迷。Polk 說,「眨眼間,五年就過去了,突然間,你可能面臨失去的十年,」「我並不贊同中國經濟日本化的理論。但這並非不可能。」

Polk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領導層在重振私營企業信心和刺激房地產行業反彈的措施方面「毫無進展」,並預計說,如果不能對像目前這樣的國內周期性衰退作出充分反應,中國經濟「將面臨真正減速的危險」。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天高皇帝遠,新疆兵團貪官知多少?

夜話中南海  2024-12-2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