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防承包商漢翔航空工業公司宣布,空軍新式初教機將啟動第2階段細部設計,預計2028年首飛;同時披露初級教練機自製率為75%,下一代戰機(ADF)自製率有望達95%。
中央社報導,台灣空軍有49架美制的T-34C初級教練機(已折損9架),作為空軍飛行學生接觸飛行的「啟蒙導師」,除已服役多年,且未裝設彈射座椅,也面臨消失性商源等問題,因此將陸續汰換。
漢翔1月8日指出,台灣自經國戰機起便建立極為珍貴的飛機設計能力,在人才即將凋零前的最後一刻,勇鷹高教機重整及傳承整機設計能力,台灣的航空產業發展方向應進一步朝向原為外購的飛機高價系統件國產化前進(如航空電子、起落架、雷達等)。
漢翔表示,新式初教機自研自製帶動台灣的飛機高價系統件自制能力,運用F-16維修中心建立的維修能量為基礎,由台灣產業全面開發初教機系統件,並為發展下一代戰機做準備,同時台灣品牌高價系統件未來也可能打入國際藍海市場,創造下一個產值高峰。
漢翔宣布,新式初教機目前已由中科院、漢翔完成第1階段設計,將可於自研自製專案啟動後,由漢翔、中科院展開第2階段細部設計,並於2028年首飛、2031年開始量產,可符合空軍2033年開始換裝的需求。
對於相關預算,漢翔指出,45架初教機自研自製經費為新台幣520億元,含飛機25年壽期後勤維護經費。自研自製投入的國家預算,絕大部分成為台灣經濟發展活水,規模可創造近390億元擴張效益,而外購或租賃預算將被國外賺取,對台灣經濟發展毫無助益。
對於台灣航空產業面臨的困境,漢翔指出,若國機國造政策無延續方案,2017年開始的國機國造政策將止步於2026年勇鷹高教機量產結束;台灣各廠商先期投入初教機國產系統件開發,因初教機建案2021年政策下達後遲未通過,已紛紛停止研發,若無後續國造案,將重蹈台灣航空設計人才流失於國外,全機設計能量幾乎散失的慘痛教訓。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