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級政府亂罰錢 陝西菜商賣5斤芹菜被罰6萬

劉悅
2022-08-28
image
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Lucas Schifres/Getty Images)

近年,中國經濟下滑,罰款成地方政府主要「創收」手段之一,奇葩罰款手段頻出,引發民怨。26日,一起重罰案件引發熱議。陝西榆林市市監局,因一菜商賣出5斤不合格的芹菜,被重罰6.6萬元(人民幣)。陸媒稱,像這樣的案子在他們當地還有很多起。

8月26日,央視新聞報導,近日,中國國務院對19個省市展開大督察,國務院第16督查組在對陝西實地督查時發現,市監局對某菜商因銷售5斤不合格的芹菜,被罰6.6萬元一事感到詫異,因此展開調查走訪。

報導指出,去年10月,榆林一家蔬菜糧油店進了7斤芹菜,市場監管部門提取其中2斤進行抽檢,另外5斤以每斤4元的價格售出。一個月後,菜商收到報告指稱該批芹菜檢驗不合格。

處罰決定書稱,菜商無法提供購進該批次不合格芹菜的供貨方許可證明及票據,不能如實說明進貨來源,未履行進貨查驗義務,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對菜商作出6.6萬元的處罰,並沒收賣芹菜20元的「違法所得」。

被罰的賀姓菜商無奈表示,自己肯定是有點錯誤,也接受處罰,但不要一下子把人罰死。他說:「你說我得賣多少噸芹菜才能掙回來那6萬多?」

對此,國務院督察組官員與榆林市監局在開會時指出,行政處罰法規定,處罰必須與違法事實、情節以及危害社會程度相當;一個幾十元的案值罰好幾萬元,過罰不相當。榆林市監局副局長延艷東也坦承「有點過罰不當」。

第16督查組成員陳曉表示,執法不能只講力度,市場監管部門在維護好市場秩序的同時,也要為小微主體的生存營造良好環境。

另外,報導還指出,督查組查閱榆林市監局2021年以來在食品安全對小微市場主體的50幾起處罰中,超過5萬元的就有21起,而被罰的小攤商案值只有幾十、幾百元。

亂罰現象屢見不鮮

在中國亂罰並不罕見,從各地媒體的報導及網友在社交媒體的吐槽可見,亂罰現象十分普遍,大到日進斗金的集團公司(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高新企業的巨額罰款),小到日收入幾元的小攤小販。

除了各級政府以外,掌握制定規則的企業(平台)也不例外,比如各大網購平台,它們為各大企業制定的不公平的規定多如牛毛,並以此獲得巨額收入。

比如,今日頭條在今年7月報導稱,各大網購平台對商家不公平對待的規則層出不窮,各種對經營企業罰款不斷;商家企業叫苦卻不敢言;言也無處申訴;申訴也不解決問題。

以拼多多的物流罰款為例;一般來說,物流處罰一單5元,價格高的產品更高;一罰大多都有多單;一天單個商家罰個一百元很正常;幾百的都很多;一天罰個十萬家;拼多多的商家近900萬,也就是9%的比例;這樣算來,一天罰款收入就高達1000萬;十天就有一個億。

至於交通罰款,那就更不用說了。有網友稱,近期,中國在各地推行的九宮格紅綠燈,就是為了多罰款而推廣的。並稱九宮格紅綠燈實際上是在100多年前由英國發明並使用的,但因其容易引起交通混亂,被英國廢除,改用現在的三色紅綠燈。近期,中國以創新的名義在多地重新推廣,其目的就是為了造成交通混亂,終其目標,還是為了罰款。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