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農:解放軍更新海軍戰略,暴露短板

程曉農
2024-04-28
image
一艘中國海警船駛向福建平潭東北部進行實彈演習的區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共實現了海軍大擴軍,擁有了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艦隊和航母艦隊,似乎具備了上個世紀後半葉海軍大國的傳統實力。但是,這支新建的海軍遇到了兩個世紀性的全新挑戰。雖然解放軍正在更新海軍戰略,希望能實現各軍種的一體化聯合作戰,但現實中解放軍海軍的訓練才剛剛起步,而且是”土法上馬”。本文分析解放軍海軍應對高科技時代來臨的現行方略。

一、中共海軍大擴軍

中共擴軍備戰、試圖掌控西太平洋海域的制海權,主要靠擴大和升級海軍實力。其戰略目標不是近海國防,而是遠洋作戰,與美國爭奪西太平洋,進而實現在印太地區的海上霸權,順便吞併台灣。   

今年4月22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文章,《努力把人民海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5周年之際》。這篇文章是中共海軍近二十年來擴軍備戰的一個小結與展示。

此報道寫道:「新時代,航空母艦、新型戰略核潛艇、萬噸級驅逐艦、兩棲攻擊艦、綜合補給艦等密集入列,艦載戰鬥機批量交付,預警機、艦載直升機家庭再添新成員……從小艇到巨艦,從近岸到深藍,從單兵到體系,以第四代裝備為引領、第三代裝備為主體的現代化人民海軍正在形成,大國戰艦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砥礪奮進、破浪遠航」。

確實,過去二十年來,中共海軍不但艦船數量快速增加、噸位越來越大,而且建成了由新型戰略核潛艇組成的洲際彈道導彈核潛艇艦隊,以及第一支航母艦隊。航母艦隊是用於遠洋航空作戰、爭奪太平洋制海權的;而所謂的戰略核潛艇,不是指核動力潛艇,而是指能發射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之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

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和航母艦隊,都是上個世紀後半葉海軍大國實力的傳統象徵。如今中共海軍終於具備了傳統的大國海軍之規模和主要打擊力量,甚至超過了美蘇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那解放軍的海軍是否從此就一帆風順了呢?其實未必。

正是在解放軍海軍擴大升級的這個時間段,這支新建的海軍遇到了兩個世紀性的全新挑戰,其一,海軍艦載機的遠洋作戰方式過時了(參見筆者2022年5月19日在本台刊登的文章,《烏克蘭戰爭開啟現代海戰新模式》),各國進入了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新時代海上作戰方式;其二,最新高科技的應用,正在改變海軍傳統的通訊、偵察和打擊手段,而解放軍潛艇艦隊傳統的偵察和攻擊能力相形見絀。

二、中共更新海軍戰略

本世紀的第三個十年開始的時候,航母艦載機奪取制海權的海軍作戰模式結束了,現在已經進入了飛彈主宰勝負的時代。飛彈時代的海戰特點是遠距離打擊、電子戰、人工智能(AI)代替人手操作等一系列最新的軍事科技為基礎的新型作戰模式。

美軍現在仍然在使用航母艦隊,一方面是在像以色列最近的局部地區衝突當中,作為海上流動軍事基地來用;另一方面,是作為常規的嚇阻力量,比如震懾中共可能的對台威脅行動。但美軍的航母艦隊到台灣周邊海域,都是預期中美冷戰中雙方不會動手的狀況下,美軍才如此投放傳統的海軍戰力;而作為防範中共對外野心的提前部署,美軍同時在不斷調整、研發最新的作戰手段,不可能再寄望於航母艦隊的對戰。

面對這個新型軍事科技時代的來臨,中共現在正試圖更新它的海軍戰略。從習近平今年3月上旬到人代會的軍方代表團講話之公開部分可以看到,中共也提出了與新型軍事科技時代相關的口號。習近平講道,要「統籌海上軍事鬥爭準備」,這是說明中共大力增加軍費的目的,它雖然在中美冷戰的態勢下不能胡作非為,但還是想要有「軍事鬥爭」的。但習近平講的不是「準備軍事鬥爭」,而是要先進入「籌劃」階段。若「籌劃」都沒完成,「海上軍事鬥爭的準備」如何進行?

習近平講的另一個口號是,要「全面提升解放軍的新興領域戰略能力」。這句話有三層意思,第一,中共認識到,在新型科技領域裡,解放軍的戰略指揮和戰略實施能力,必須要調整到能對應新興領域高科技之水準;第二,解放軍現有的戰略指揮和戰略實施能力,尚未達到那樣的水準,所以需要「全面提升」;第三,在真正完成「全面提升」之前,解放軍其實沒有能力挑釁美軍。

中共的軍事戰略要調整更新,那過往的軍事戰略規定的那些戰鬥模式、戰術訓練、裝備運用和配備,勢必要修改甚至換掉,這等於是要從頭開始摸索了。

今年4月2日習近平與拜登通電話1小時45分,雙方談的重心就是台灣和南中國海的安全問題。新華社關於這次電話會談的新聞稿,提到了習近平在這次電話會談中表達的中方立場:中美這樣兩個大國,不能不來往、不打交道,更不能衝突對抗,應該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今年的中美關係要堅持幾條大的原則。一是以和為貴,堅守不衝突、不對抗的底線;二是以穩為重,不折騰、不挑事、不越界,保持中美關係總體穩定;三是以信為本,用行動兌現各自承諾。雙方要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強對話,以慎重的態度管控分歧。

習近平提出今年的「四不」方針,即上述的「不衝突、不對抗、不挑事、不越界」,應該與解放軍籌劃更新它的海軍戰略尚需時日有關。

三、中共的軍事謀劃暴露出哪些短板?

目前解放軍面臨新型軍事科技時代,都有哪些短板?

首先,解放軍現在知道了,今後各個軍種的戰爭活動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解放軍報》3月9日這樣解釋道:「無人化、智能化改變戰場規則,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主要戰爭形態,戰爭會在多維空間打響」。

由此來看,過往海陸空、火箭軍各自指揮作戰的方式不靈了,全都要無人化、智能化,各軍種實行一體化聯合作戰。這樣的聯合作戰不再是指揮部層面的聯合指揮,而是具體化到了戰場上不同軍種的無數單兵,要和多軍種的聯合資訊中心迅速溝通,通過高科技通訊,來靈活使用不同軍種每個士兵手中的兵器,而很多兵器是需要智能化裝備的。解放軍兵器的智能化更新,大概會需要很長時間,而且永無止盡,會需要不斷更新、修改各種兵器的智能化配備。

第二,中共各軍種原來的通聯、指揮、戰場反應,各有一套程序,但在高科技戰場的時代,要實現多軍種的一體化聯合作戰,不只是海軍總部和艦隊司令部要與空軍、太空軍、電子戰各部隊的指揮部,建立及時快速的通聯和指揮鏈,還要與水面艦船和潛艇指揮官及海軍艦船上的很多單兵直接通聯。這就需要各軍種重新建立高科技時代統一通用的通訊聯絡和戰場指揮口令系統,為此必須從頭開始訓練各級軍官和士兵。

《解放軍報》表示,「走好新興領域標準通用化路子,打通束縛新質戰鬥力發展的堵點卡點」。這句話透露的資訊是,解放軍已經發現,現在部隊裡的「堵點、卡點」不但非常多,而且會造成指揮和通聯梗阻,所以第一步需要先打通「堵點、卡點」。

這不但需要重新調整指揮系統,更需要重新訓練官兵。其實,解放軍士兵的低文化程度,本身就是重新訓練的最大「堵點、卡點」。因為,解放軍的士兵當中,大部分還是來自農村,很多人沒完成高中教育,要讓這樣的兵來理解現代高科技戰的知識和技能,困難非常大。最近解放軍海軍開始召回退役官兵上艦上崗,就是因為船多人少,熟悉艦上裝備操作的人更少。

第三,解放軍的中高層軍官在軍事院校里所受的教育是舊知識,他們沒有西方軍事院校先進的教材和戰場知識,也沒有在大型船艦上經歷過的海戰實踐。解放軍海軍的作戰參考知識,多半來自大日本帝國聯合艦隊的戰場回憶錄。直到去年秋天,中國海軍的大型訓練艦「戚繼光」號載着大連艦艇學院和海軍潛艇學院的大批年輕軍官到澳大利亞沿海進行訓練時,隨艦教官為受訓軍官講解的,還是八十多年前日軍聯合艦隊在印尼爪哇海和澳洲東北的珊瑚海,用艦炮和艦載機作戰的陳舊海戰模式。

由於解放軍海軍的各級軍官無法知道象美軍在高科技戰場通聯和智能化兵器操作方面積累多年的經驗,所以,當解放軍海軍要調整軍事戰略,轉向高科技運用時,其戰場想定和操作程序的設計,都沒有可參考的實踐知識,於是,海軍高層就只能對下級提出空洞的口號,卻沒辦法對部隊基層給出具體的訓練方向和訓練方法。

四、海軍紅人張洪星

部隊的正常訓練本來應該是從上而下,指導基層按教綱來訓練。中華民國的國軍軍官可以到美軍受訓,現在美軍對國軍基層的指導也已開始。但解放軍沒有這種走捷徑的可能,因為它選擇做美軍的假想敵。

那解放軍又怎麼辦呢?從最近《解放軍報》多則報道里舉的一個潛艇部隊基層的例子,可以一窺端倪:解放軍海軍在高科技挑戰面前,恢復了「群策群力」的「群眾路線傳統」。這個例子是,中共海軍現在正在讓少數潛艇艇長自行研究,如何應對複雜條件下潛艇偵察搜索它的攻擊目標之戰法,供海軍高層參考。

《解放軍報》報道說,東部戰區海軍一個潛艇支隊的艇長張洪星,正在「牽頭開展多個課題研究,提高潛艇在難局、險局中的作戰能力」。所謂的「潛艇在難局、險局中的作戰能力」,其實就是潛艇面對敵方飛機和衛星搜索的情況下(即險局),如何擴大偵察和搜索能力,發現水下和水上目標(即難局)。由於張洪星正探索着潛艇在當下海戰中的基本功能,他成了解放軍海軍中的「紅人」,從《解放軍報》到《人民日報》,都不斷報道他的重要作用。

水下攻擊是潛艇部隊的基本任務,找不到目標,潛艇就用不上了。解放軍海軍以前都是按傳統海戰的簡單模式演練,不考慮高科技時代的條件;現在開始重新思考就發現,高科技時代的戰場上,天上有對方的衛星、空中有反潛飛機,潛艇始終處於危險的處境當中。這種狀況下,潛艇為了存活,只能儘量下潛,但這樣一來又失去了通信聯絡,而且還不敢用主動聲納去找尋目標,因為主動聲納會暴露潛艇的水下位置,招來空中打擊和水面艦船的打擊。

張洪星負責研究的課題是:潛艇雖然水下隱蔽性強,但視距範圍有限;儘管水面艦艇和飛機的視野廣、機動靈活,可以幫助潛艇快速識別目標、展開穩定的跟蹤,但快速移動中的飛機和水面艦艇如何保持與水下潛艇的聯絡,存在着天然的通訊障礙。既然海軍高層也不知道如何解決這樣的難題,就安排這個潛艇艇長琢磨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戰術戰法和指揮協同,這就是中共海軍緊盯高科技時代的應變措施。

五、土法上馬學打仗

潛艇是水下作戰的基本單位,它不是海軍戰術的研究單位。潛艇艇長的正常任務是,按照教綱,指導官兵完成上級下發的教綱上指定的訓練任務。一個艇長不去總結自己完成指定訓練任務時積累的經驗,向上級匯報,而是變成了「潛艇偵查搜索」這樣最重要的訓練項目的研究組織者,由他來牽頭開展多個研究課題。讓一線潛艇部隊來研究如何完成高科技條件下的基本作戰任務,這聽起來有點可笑。

什麼叫多個課題?就是「潛艇偵搜」這樣的訓練大題目,分解成很多個課題,這個小小的中校艇長就擔負其研究這些課題的重要責任了。中共海軍的這個安排說明,其海軍高層自己也想不清楚,要怎樣指導潛艇部隊,在來自多維空間威脅的狀況中,實施「潛艇偵搜」。於是,解放軍海軍高層就採用了中共傳統的「土辦法」,即土法上馬學打仗。這種方法實質上是,基層官兵想出來的花樣,有用沒用,有利有害,統統報上去,幫助海軍高層來摸索。

這個例子說明,解放軍現在空喊「全面提升解放軍的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其言甚易,其行極難。這樣的豪言壯語,做起來不但步步困難,連從哪裡開頭,每一步要怎麼走,都想不清楚,更何況解放軍內部到處都是障礙。所以可以說,解放軍面臨新型軍事科技時代,幾乎處處是短板,人人都是「堵點、卡點」。即如海軍紅人張洪星,他的研究項目其實也不過是潛艇部隊的傳統課題,與高科技運用相差太遠。

這樣的話,解放軍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探索,如何應對「無人化、智能化、多軍種一體化的聯合作戰」的戰場,否則就會吃大虧。而且,非常可能的結果是,解放軍這樣的「土法上馬」,永遠落後於美軍;更何況,解放軍的高科技裝備也落後於美軍,甚至可能將來落後於中華民國的國軍。

美蘇冷戰開始的時候,兩國之間在軍事裝備和陸軍的作戰經驗方面,相差有限;後來蘇聯在冷戰中的軍備競賽里還是跑輸了。中共從毛澤東開始,就喜歡吹牛膨風,習近平最近提出來的「東升西降和中國崛起」,剛剛講出來,在經濟上、軍事上,就已經穿幫了。  

在中美冷戰的軍備競賽當中,解放軍一起步就遠遠落後了,前面美軍的「尾燈」就看不見了。今後解放軍之一體化聯合作戰,其訓練只能從頭開始;接下來會走到哪一步,很可能就是今後東亞局勢的一個重要的觀照面。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共在中美冷戰中的命運,可能還不如美蘇冷戰中蘇聯的命運:蘇聯在美蘇冷戰中撐了幾十年,中共可能就未必了。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