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麵前人人平等

維舟
2024-07-11
image
網絡圖片

「這樣的草台班子是要消費者的命。」

在中儲糧首次承認食用油、煤制油等化工類液體油罐車混裝後,央視網如此怒斥。然而罵歸罵,中儲糧的表態只是「引以為戒」,沒有道歉,沒有召回,沒有賠償,也沒有處理責任人。

直到這次曝光後,公眾才赫然發現,原來這早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混合運輸這些油料的司機當然都清楚得很,但他們的自我辯解是:「大貨車拉一趟不容易」、「我們開運輸的不掙錢」、「清洗一次車廂太貴了」。

半年多前,《新京報》就曾報道「山西一危化車司機清洗槽罐時中毒身亡」,當時微博底下一條留言讀來令人悚然:「危險品洗完,再裝食用油,不然洗它幹嘛?」

食用油麵前人人平等
網絡圖片

隨着更多細節披露,油罐車軌跡全網曝光了:這一涉及14億人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時間跨度之久,至少可追溯到二十年前。

早在2005年,《南國早報》就報道過「罐車清洗難防交叉污染,拉完危險化學品後又拉食品」;湖南省衡陽市在2013年也曾發布過「關於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運輸食用油的通知」。

2017年,有德國實驗室檢測出老乾媽、海天等國產品牌的礦物油超標,違反歐盟和美國的相關標準,然而當時卻被《環球時報》視為對中國品牌的敵意打壓。

食用油麵前人人平等
網絡圖片

事實上,即便這次《新京報》重磅調查曝光之後,不少人還是將信將疑,揶揄:「新京報又不是第一次胡編亂造,真真假假,等子彈飛吧。」「新京報???哦,有真話?」

7月6日此事終於實錘,有人很不是滋味說:「一想到俺們因為核廢水抵制了一年的日本海鮮,結果實際上自己吃了半輩子的煤油,俺就陷入一陣深深的暈眩。」

然而,這一切身關乎大眾健康的嚴重問題,引起的關注仍遠不及去年日本核廢水的話題。從微信搜索指數來看,「核廢水」在峰值時的指數高達40億,而食用油的話題今天才突破1億。

我一位朋友因此感嘆:「和自己無關的東西關注那麼高,和自己有關的反倒這麼低,真是活該不被當人看。」也有人反諷:「我們喝點兒礦物油沒事,但是可不能吃日本海鮮啊!」

食用油麵前人人平等
網絡圖片

微博用戶「握爪三寶」日前說:「這麼講吧,中儲糧食用油、工業油油罐混裝是最近曝出來的僅次於天災的人禍,不過我看很多人完全茫然無所謂,也是蠻百感交集的。」

底下不少人冷嘲:

「不然呢?能有什麼情緒?情緒能解決問題嗎?麻木罷了,還活着就行。」

「增加致癌率來解決老齡化。」

「什麼事?哦大家一起減壽啊,那沒事了。」

「益生菌都不怕,誰還管什麼液體黃金啊。」

這並不只是陰陽怪氣,還真有人是這麼看的。在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博士曹豐澤看來,對這事小題大做,只是中產階級反應過度,跟普通百姓沒關係。

另一位莊志明律師,看來相信「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而不是「吃了沒命」),認定這是一個摧毀中國品牌的陰謀,仿佛問題不是油罐車混裝,倒是揭露這件事。在他的微博底下,有一條最高贊也不知是真信還是反諷:「沒錯,都是境外勢力想害中國人。」

食用油麵前人人平等
網絡圖片

別說這種蠢話了,中國人的命也是命,憑什麼就只能吃有毒的地溝油?逼得國人買進口奶的,難道不正是毀掉中國孩子健康和中國品牌聲譽的三鹿嗎?以為只要掩蓋問題,問題就不存在,那是可笑的掩耳盜鈴,揭露事實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實際上,中國在這一問題上已經嚴重滯後於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別看現在吹噓無線支付等領域超越發達國家,但至少在食品安全這種問題上,中國跟一百多年前的美國處於同一個階段。

南北戰爭之後,美國經歷了一個狂飆突進的「鍍金時代」,然而在一片繁榮之中也有大量不規範的行業亂象,利潤顯然比公眾健康重要得多了,而食品安全監管無論是法規還是執法力量都遠未到位。

1906年,現實主義小說家厄普頓·辛克萊發表震驚全美的《屠場》,揭露芝加哥的肉類加工廠內部極其糟糕的工作條件和令人噁心的生產過程。他的本意是想喚起人們對勞工的同情,沒想到卻引發了消費者對健康風險的恐懼,他後來不無感慨地說:「我想打動公眾的心,不料擊中了他們的胃。」

這本書激發公眾強烈反應,促使《聯邦肉類檢查法》和《純淨食品與藥品法》火速通過,並最終推動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成立。就像現在也有很多人第一反應覺得這些揭露問題的報道不過是為了「流量」,那時的美國人也覺得這些揭露令人不快真相的「扒糞者」只是譁眾取寵。起初,《紐約時報》的書評還譏諷此書只是有意聳人聽聞,毫無可取之處,根本沒料到它在半年內就將產生的巨大社會影響。

在美國新聞業,這是一個悠久的傳統。喬納森·薩福蘭·弗爾前些年的暢銷書《吃動物》(Eating Animals, 2009)披露,工廠化養殖出來的是「飽受折磨的肉體」:它們是從過度催肥的轉基因雞、牛和豬身上切下來的,這些可憐的動物被塞進骯髒、疫病肆虐的畜棚,從生到死不見天日,遭受着無法形容的痛苦,而這些都是為了使少數大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當然,在後現代的美國,這本書的主題已經不止是食品安全,還有生態主義和動物倫理。

食用油麵前人人平等
網絡圖片

儘管專業的新聞人並不滿足於現在的曝光,但公平地說,在當下的媒體環境之下,能形成爆點,促使公眾關注,就已經很難得了。在網絡時代,已經不是調查記者查明所有真相,然後遞到公眾手裡,只要公眾真心關注,他們會自發地挖掘、追查真相,更具主動性地提前介入進來。

這兩天,有一篇文章到處都在轉:「5個記者頂100個市場監管局」,因為往往正是這些調查記者才能深度揭露相關行業的內幕,了解公眾關切的問題,並用他們能聽懂的語言講述出來。雖然很多人對公眾關注能推動多大改變十分悲觀,但什麼也不做,就指望問題自動解決,那更不現實。

一位朋友說,她打電話和母親說了油罐車的新聞,但得到的答覆是:「我一直吃的是老家油廠的食用油,很乾淨的。」女兒聽完不免感慨,這真是典型的中國式反應:否認和自己有關;沾沾自喜於自己有獨特的渠道能倖免於難。

但事實上,食用油麵前人人平等,它關乎我們每個人。像這樣的行業整體現象,也只有整體改變,才能避免問題,否則誰守法誰吃虧:那些嚴格按食品安全執行的企業會增加成本,失去市場競爭力,我們不能高估一些國內企業在鑽空子上的底線。如果沒有公眾關注施加的壓力,那還有什麼能帶來改變?

我們不是什麼都做不了,關注也是力量。這原本就是我們自己的事,如果我們自己都不關注,那誰會幫我們做?不要遺忘,不要原諒,我們要一個說法。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維舟

猜你喜歡

食品安全靠什麼?

釋老毛  2024-08-01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