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多月瘟疫疫情把世界搞得極其狼狽,也展現出從未有過的大合作,而中國自始至終是個大角色,把全世界玩弄在股掌之中。中共當局以其踏穿道德底線的「智慧」,在抗戰疫情時,清空世界醫療貨源,疫情出口後,又將壟斷着的生命必需品變成了政治資本,一邊拉攏疫情之中的世界各國,一邊打擊美國,考驗川普的應對能力。從掩蓋死亡疫情的元兇到救援世界的大善人,習近平當局上演了一出驚濤駭浪的狗血劇,幾乎令災難當頭的世界諸國領袖無可奈何。當年的「乒乓外交」贏得了美國的支持,而這場「口罩外交」能不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呢?目前是個未知數。
中國在疫情中控制了全球「生命線」
作為世界加工廠,全球一半以上的口罩都來自中國的生產線。
在2020年1月初,即武漢衛健委第一次官方宣布疫情時,中國的口罩日產量約為2,000萬片。1月到2月,中國接受了近80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的捐贈,包括口罩和其他醫療物資。
中國在疫情爆發後不僅停止了口罩銷售,還購買了世界市場上大多數的口罩。紐約時報報導援引中國官方的數據顯示,在一月武漢封城後的一個星期里,中國進口了5,600萬片N95和醫用口罩。
於此同時,中國海外團體在中共當局的號召下光顧各商店與供應庫,「買光」他國面對疫情所必需的醫療品及相關資源。
而中國,正通過官方指導在全國範圍推動口罩的擴產轉產,截止2月29日,新華社稱中國口罩日產量達到1.16億片,是2月1日的12倍。中國除西藏外30個省區市均陸續新上口罩生產線,還不斷有新的口罩生產線投產。
據摩根史丹利估計,中國已經控制了全球口罩產能的85%。此外,中國還是N95口罩中用於過濾灰塵和病原體的聚丙烯纖維的主要生產國。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提及近期的一個事例,總部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口罩廠商麥迪康(Medicom)發現它在中國的製造廠無法獲得國內的原材料,原因是那些材料全部被政府轉用於國內口罩生產。麥迪康首席運營官曾對紐約時報表示,該公司在上海的工廠每天生產300萬片口罩。但是他說,中國政府要求獲得他們生產的所有口罩。
總部在明尼蘇達的美國公司3M同樣在上海有生產口罩的工廠,其所有生產的口罩也都在中國銷售。川普總統的製造業和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2月在福克斯商業台上曾經說,中國實際上已經接管了為美國公司生產口罩的工廠。他說,北京選擇「將3M,我們的一家公司,實際上國有化了。」
到了2月底,疫情走出中國大門,迅速在各國蔓延爆發,由於各國的日產量和儲備有限等因素,造成全球口罩在內的資源緊缺的現狀,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國。
全球抗疫大合作
這場最早從中國武漢爆發的疫情已經波及到世界各大洲的150多個國家。美歐和中東地區已經成為繼中國之後疫情最嚴重的地區。
疫情的突然降臨和急速惡化,頓時讓許多國家的醫療體系處於崩潰的邊緣,即便是醫療和科技水平都很先進的美歐國家也感到捉襟見肘。抗疫物資和設備的不足引起一個個危機局面。危難之際,許多國家都各盡所能,出手相救,呈現出罕見的全球合作抗疫的大場面。
目前全球疫情最為嚴重的美國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國際義務,也給意大利提供了從病床到輸液杆等各種醫療物資和設備。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早前宣布給包括伊朗在內的多個國家提供至少1億美元的醫療援助。
本國疫情也相當嚴重的德國表示,德國醫院將開始接收意大利和法國的危重病人,以緩解意大利床位嚴重不足的危機。
與西方關係長期緊張的俄羅斯出動14架軍用飛機,給意大利運去醫療專家和醫療物資;韓國向菲律賓捐贈了1萬5,000多個檢測盒;台灣表示每周給美國提供10萬片防護口罩,還承諾給南美邦交國巴拉圭提供100萬片口罩。
甚至中美洲小國古巴也向歐洲疫情最重的國家意大利和委內瑞拉、尼加拉瓜、蘇里南、牙買加和格林納達派去了醫療隊。
而在這次國際大援助中,中國的舉動最為引人注目。北京稱,已經向83個國家提供了包括檢測盒和口罩等物資的緊急援助,中方表示,中國願意為需要救援的國家提供一切能夠提供的幫助。
中國施展「口罩外交」
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後,日本民間和政府層面向中國捐贈口罩等物資。今年2月4日,日本愛知縣豐川市向中國江蘇省無錫市捐贈了4,500片口罩等物資。
但近期愛知縣感染人數持續增加,根據日本廣播協會(NHK)的數據,該市儲備的口罩也將於5月底用完,如果今後依舊買不到口罩,市政府的工作人員將沒有口罩可戴。
為此豐川市市長竹本幸夫向無錫市求助,希望能歸還之前捐贈的口罩。
「如果庫存還有剩的話希望能把(之前捐贈你們的口罩)還回來。」這是日本一位面臨因肺炎疫情爆發物資缺乏的市長在3月初對中國無錫的無奈喊話。
中國媒體報導,無錫市已於3月24日籌措5萬片口罩回贈對方,由快遞公司分批寄出。
因數量是之前受贈的10多倍,中國媒體以「大國風範」為主題大肆報導此事。
在3月20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向82個國家和世衛組織、非盟提供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等,其中多批援助物資已經送達受援方。
據世界報報導稱,如今中共則開動宣傳機器,大張旗鼓宣揚中國如何向外國運送防疫物資,中國媒體不厭其煩地播放飛機運輸醫療物資的畫面。但在武漢疫情初期,其他國家以謙遜態度,向中國提供大量物資援助則閉口不談。
報導說,北京推出大規模展示所謂「軟實力」行動。意大利是中共宣傳的最愛,因為意大利在2019年與中國簽署了北京對外擴張的「一帶一路」備忘錄。儘管中美正在打貿易戰,習近平也表示願把他的好意延伸到美國。
一些西方媒體評論稱,口罩捐贈是中國為他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一小部分,但卻在外交上確實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中國的「霸氣十足」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克萊爾蒙特麥克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的政治管理教授裴敏欣對《紐約時報》表示:「由於1月初對武漢的疫情處理不當,現在中國正在努力修復嚴重受損的國際形象,捐贈醫療物資表明了中國是一個有責任擔當、慷慨的世界強國。同時這也是吹捧自己在遏制新冠病毒疫情方面的成功,以表明一黨專政優於西方國家笨拙的民主制度,尤其是美國的。」
由於一些國家買到中國生產的口罩後發現了質量問題而提出質疑,美國個別學者認為從中國購買的產品都有新冠病毒,出現了呼籲抵制『中國製造』的評論。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的回覆很強硬和霸氣:「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如果有人說『中國製造』有毒,那麼請說這種話的人,不要戴中國製造的口罩,不要穿中國生產的防護服,不要用中國出口的呼吸機,以免染上病毒。」
世界報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由於醫療物資大部分在中國生產,目前西方在採購防疫物資方面嚴重依賴中國,對於習近平來說,非常有誘惑力的是,中國模式和管理能力通過了這次疫情的檢驗,取得了成功,而現在,證明中國模式更優越的時候到了。
美國的艱難選擇
面對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令口罩、防護服和呼吸機等醫療防護用品成為急缺物資。美國政府一名高官表示,聯邦政府醫療防護用品的緊急儲備已經接近耗盡。
「為甚麼世上最富有的國家卻無法給你一副口罩?」這是華爾街日報3月31日的一篇報導標題提出的問題。文章說,對眾多美國人而言,最令人困惑的一個問題是,當今世上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卻在疫病橫行的時候,無法為民眾和醫護人員提供一片救命的口罩。
美國健康和公眾服務部在3月初表示,美國只有應對此次疫情所需口罩的1%。美國政府估計,在此次疫情中,醫護人員需要35億片口罩。
美國同樣急需救治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病人的呼吸機。華爾街日報援引的數字顯示,美國目前擁有16萬台呼吸機,大多數已經投入使用。而據美國醫院協會的估計,這場疫情將有超過百萬病人需要這樣的機器維持生命。大量的短缺將迫使醫護人員屆時就給誰使用救命的呼吸機做出艱難的決定。
美國之音報導稱,川普總統的製造業和貿易顧問納瓦羅在近日一次採訪中表示,如果中國有可以出口的口罩等防護用品,美國願意購買。但是,他表示不能接受中國利用這樣的交易作為宣傳手段。
《紐約時報》援引川普政府的高級貿易官員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的話,他說:「我們不需要在危機期間搞某種宣傳活動,因為中國共產黨的行動已經讓這場危機變得比本來會有的程度嚴重得多。」
現在美國的死亡人數已創下紀錄。同時歐美都缺乏合作,美國聯邦政府與各州之間,歐盟各國之間各自為戰,爭搶口罩等防護物資。
據報導,川普在3月24日下午向韓國總統文在寅求助,希望韓方能向美國提供用於抗疫的醫療設備。文在寅表示,若韓國有剩餘資源,將儘可能提供幫助。
中國的網絡輿情認為,川普政府嘴上強硬,但實際急需中國幫助。中國口罩等資源產能已經翻倍,已經非常有底氣,可以選擇性幫助其他國家。
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層面未向美國捐贈任何口罩和醫療資源。
中國醫療外援為何換不到真正的信任?
隨着中國援助活動的逐漸展開,受援方對中國的看法在逐漸改變。它們不是變得對中國更加信任,而是感到更加不安。
據南華早報報導,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專家錫赫尼克(Marcin Przychodniak)說,受到中國援助的國家,特別是中歐和東歐國家,對中國的態度比較複雜。他們一方面感激北京的幫助,另一方面對中國援助背後的政治和經濟動機感到不安。
錫赫尼克表示,中國在提供援助的同時,大力宣傳中國領袖如何英明、中國的政治制度如何成功。受援國為了確保能夠繼續從中國訂購所需要的醫療物資,就必須與中國政府「直接合作」,這其中可能就附加着必須接受中共這套話語權的條件。
歐盟對外行動署負責人博瑞爾也就北京的「口罩外交」向歐盟成員國發出警告,歐洲「必須意識到(疫情危機中)還存在地緣政治因素」。在「慷慨政治」後面,就是影響力的爭奪。
南華早報引用博瑞爾的話說,「中國正在大張旗鼓宣傳自己與美國不同,是一個負責任和可以依賴的夥伴」。
博瑞爾的上司,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對中國高調援助歐洲的行為持謹慎態度。她稱這種援助是「相互的」 ,因為在武漢疫情爆發後,歐盟國家也給中國提供了類似的援助。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歐盟-中國關係專家安德魯·斯莫爾表示,歐盟最初對中國的好感已經消失。中國政府近期確實加強了將疫情政治化、宣傳以及散布純粹的虛假信息。
位於日本京都的立命館大學中國外援專家廣野美和(Miwa Hirono)表示,與中國在非洲發生埃博拉疫情時提供援助不同,中國這次的「口罩外交」的目的,被認為不僅為了改善形象,更重要的是謀求世界領導權。
此外,最近幾周,西班牙、芬蘭、荷蘭,土耳其以及澳大利亞均發現中國市場「亂成一團」,來自中國的醫療產品出現不合格現象。
4月7日,芬蘭衛生部長親自到機場迎接從中國運來的第一批醫療物資包括200萬片口罩和23個呼吸機。第二天發現口罩不合標準,當局官員表示「非常失望。」
荷蘭衛生部3月28日宣布,下令收回已發往醫療機構使用的從中國進口的數十萬隻口罩,因為這批口罩不符合質量標準。
西班牙、土耳其抱怨從中國買來的測試盒準確率很低。西班牙媒體廣泛報導從中國買到的第一批64萬個新冠病毒試劑盒,結果精準度只有約30%。 這對掙扎在抗疫中的西班牙來說,無異於是一次痛苦的挫敗。
有西班牙電視節目評論人士表示,中國先帶來病毒,再出售遏制病毒的藥物,但又欺騙。
全球化走向終結
美國之音報導指出,口罩在這次全球流行病災難中兼具多重象徵性,經歷過薩斯疫情的東亞人普遍將其視為自我保護的一道防線;中國政府在疫情趨緩時指導性擴大產能後,成為當局用於外交的一個工具;在美國面臨醫療防護用品急缺的局面時,口罩反映出美國醫療產業對中國和印度的高度依賴。
報導稱,美國怎樣度過這個難關還無法預知。但是,在這場疫情過去之後,美國會重新審視為降低成本形成的供應鏈,尤其是醫療器材的供應鏈,在這場疫情中表現出的脆弱:在無法獲得這些關鍵資源的情況下,將會有多少人喪失性命。
這場疫情凸顯出供應鏈或難免發生變化。一些分析認為,這場疫情也會或者應該加快美中間的脫鈎,儘管仍將是漸進性的脫鈎。
華盛頓的國安專家瑞貝卡•格蘭特(Rebecca Grant)近日在福克斯新聞網站發表意見文章,稱中國不是朋友或盟友,甚至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商業夥伴。她呼籲在疫情結束後重新考慮美中關係,尤其是雙邊經貿關係。
格蘭特說,這場災難之後,美國和其他國家背離全球化將會令習近平感到驚懼。習近平在3月26日致G20的一封信中承諾積極增加藥品的供應,並懇請20國削減關稅並保持貿易暢通。
格蘭特則認為,習近平言行不一,中國對疫情的隱瞞讓世界付出生命代價。她說,美中經濟不會一次脫鈎,但在製藥、5G、農業政策和進出口等需要在疫情後表現出新的面貌。她說,首要問題就是讓藥物製造回歸美國。
格蘭特說,新冠病毒將終結我們所知的全球化,這已經表現得日益明確:這段時期就是從中國於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組織,直到2019年12月武漢病毒爆發做出的拙劣反應。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首發或轉載。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或原作者,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