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日前宣布,法定退休年齡將從2025年起的15年裡,逐步從現行的退休年齡延後3至5歲。對此,網上一片罵聲,十多年前的一篇文章「延遲退休是對一代人的違約」頓時成為熱文,但也在數小時後被下架了。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9月13日正式出台漸進式的延遲退休政策,從2025年起的15年裡,逐步分批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來的60歲延遲到63歲,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來的50歲、55歲分別延遲到55歲、58歲。
此外,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將從2030年由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每年提高6個月。繳夠最低年限後可自願選擇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女職工不得低於50歲、55歲,男職工不得低於60歲。
消息一出,與退休有關的話題,相繼衝上微博熱搜,但各大社媒平台似乎在限制相關評論。在抖音與小紅書搜索「延遲退休」,只能得到官方或媒體的報導內容,而在資訊平台「今日頭條」搜索用戶關於「延遲退休」的貼文,結果卻是「抱歉,未找到相關結果」。
爭議焦點:雙軌制
在微信朋友圈,《中國青年報》2013年的一篇評論文章「延遲退休是對一代人的違約」頓時成為熱文。該文指,中國養老體制是雙軌制,機關和事業單位發養老金,企事業單位則是自己繳納養老保險,從企業退休領到的養老金往往比從機關退休少得多。「官員和專家支持延遲退休方案,因為這不僅不觸動他們的既得利益,還能給他們帶來利益。多數公眾之所以反對,是因為這種改革沒有觸動他們最反對的養老雙軌制。」
中國時事評論人士蔡慎坤表示,此次延遲退休的政策沒有提及已經討論20年的雙軌制問題,而這恰恰是中國退休制度最大的危害。
中國媒體《新京報》報導,以養老金替代率來看,中國企業職工僅40%多,低於55%的國際警戒線,但體制內職工則在80%以上。也就是說,若退休前工資為1萬元,企業職工退休後能拿4千多元養老金,機關事業退休者則能拿8、9千元。
按照中國人社部2019年的數據,當年中國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覆蓋率已經高達82%。而運行時間更長的企業年金,由於不具備強制性,覆蓋率還不到10%,且主要集中於國企和央企,絕大多數的普通私企職工無法享受企業年金。
蔡慎坤分析說,中共在推遲退休年齡時對雙軌制改革避而不談,因為「沒有辦法談」。他說,「現在的中共體制還是要依靠所謂的利益集團,捆綁在一起,只能犧牲絕大部分人的利益。他們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利,也沒有太多能影響政策。」
延遲退休或不能解決根本社會問題
對於新規也將逐步提高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蔡慎坤認為,這可能比延遲退休的影響更大,因為中國有很多的「自由職業者」,尤其是45歲以上的人很難找到一份正常工作,為了滿足繳費年限就得自己掏錢。如果退休最終未能成為可預期的福利,而是變成了負擔,估計會有更多的人選擇斷繳。
擁有24.2萬粉絲的貴州博主「痞_蜀黍」寫道:其實延遲退休本質就是債務違約,你交的錢無法到期歸還於你。做融資的都知道,債務違約重新商定的還款計劃就是緩兵之計,給你畫餅,到時候有沒有錢還是未知。到期沒錢還再重新商議,商量的時間長了,人就掛了,錢就不用全部歸還。
有不少網民擔憂:「新規只是說到63歲才能領退休金,但沒規定你到63歲還有工作」。在美國的中國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認為,這些都是比較現實的問題。
易富賢表示,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導致老齡化問題嚴重,不得不延遲退休;另一方面又導致中國的內需不夠,減少年輕的消費者,影響了就業和出口,經濟下滑。他說,「不延遲退休,就會導致將來的危機;延遲退休,又會導致現在的就業危機。」
如何解決這個困境?蔡慎坤表示,首先需要政府做完備的規劃,將更多的資金充實到養老金項目,「比如每年大量對外援助的資金,那都是沒有準確的公開數字的」;第二點,將國有企業、全民所有制企業這些「為全民服務」企業的利潤拿出50%以上,充實到養老金,「這是必須要有意識和姿態」。
「延遲退休可能是對一代人的違約」一文也提到:「不能一說到養老金缺口,就把所有責任都轉嫁給社會和公眾。在提起延遲退休這個議題時,首先要追問政府在養老金問題上有沒有承擔應有的投入,履行好應有的政府保障責任。畢竟,公眾納的稅不是白納的,裡面有對自己未來養老的一份投資。」
但僅數小時後,這篇11年前的舊文已從《中國青年報》網站下架。
中國網路一片罵聲
中共當局新推出的延遲退休政策,引來網民一片罵聲。
「看得出來社保基金形式嚴峻啊。」
「有手藝的不用退休,有權利的不想退休。」
「倒楣的70後,沒分上福利房,沒生上二胎,給了個延遲退休。」
「我41歲,有心臟病,已經干不動了,看到這個消息有點絕望。」
「我們都小康了!讓你再干幾年為國家多做點貢獻!讓你多生,讓你晚退,真好。」
「年輕人將大量失業。」
「沒關係,雖然延遲退休,但是提前失業啊。」
「單位不給我辦退休,難道我辭職麼?」
「以後更沒人生孩子,壓根活不到孩子退休伺候老的。」
「趕緊賣房養老退休得了。」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