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那些值得支持的人

維舟
2024-05-23
image
網絡圖片

當下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但有些人可能活得更不容易。

自己就是寫作者的張暢說:

偶然得知,身邊好多從事文化產業的朋友都失業了,大多是年齡30+/40+,經驗豐富,學歷高,專業很強的。一般的原因都是公司為了節約開支,裁掉用人成本高的,用更便宜、不需要繳納五險一金的實習生/外包來替換。不少名校畢業的碩士/博士都轉行去做留學文案、旅行代理、遊學、視頻平台的博主了。

會不會在經濟下行、文化產業不斷邊緣化的時期,專業、經驗、行業資源、個人能力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力便宜、性價比高。那麼在可見的未來,碩士/博士學位除了能拖延找工作的時間,學位本身已不再重要,太好的背景反而會讓用人單位更疑慮。我們會不會終將進入一個更加嚴苛的「用之即棄」、不斷更迭、將人工具化、勞動力低廉化的階段……

這番話很容易讓我代入,因為我本人的遭遇正是如此:年過不惑,四年來三度失業,原本二十多年賴以謀生的專業技能差不多已經一文不值,雖然還能寫點東西,但無論是媒體約稿還是自媒體創作,論收入都是不穩定的。要活得好,談何容易。

有一位「一灘青梅醬」,在做了一年多小紅書博主後,結合自己的感悟和兩期播客的內容,在豆瓣上發了一篇《想做自媒體的,我來勸退你》,總結了很多辛酸的經驗之談:

1、做優質內容≠能賺到錢。如果只是想賺快錢,可以放棄做內容
     了,去研究各類目標人群、直播帶貨話術等等會更合適。

2、優質內容所篩選出的粉絲,多半是知識分子。他們有想法、
     有審美,所以會更加挑剔。想讓足夠清醒和理智的人為你付
     費,比忽悠傻子要難得多。

3、如果你的粉絲都很理智,那你不僅是賺錢難,還很容易跌落
     神壇,因為他們是真的會動腦子、擺事實、講道理,而不是罵
     你大笨蛋。

4、賺錢的最佳目標:人傻、錢多、聲音小,這三樣至少得占一
     樣。某些群體一樣不占,但做下沉市場的話,三樣就全占了。

5、你喜歡看什麼,平台就給你推什麼,同時push博主繼續生產
      同樣的「爆款」,直到這個話題充滿了垃圾和抄襲。作為博主,
      不可能不被爆款的流量所誘惑,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垃圾生產
      者。

6、所謂「莫名其妙火了」,都是小概率事件。平台上會火什麼話
     題,平台是有能力決定的,而且平台一定會把這個權力掌控在
     自己手裡,不會下放。

7、那些很「純粹」的博主,大概率就兩個結果:

      缺乏足夠強的正反饋,做段時間就不做了;

      一直在做,但不願迎合流量,所以不會被人看到。

8、想靠自媒體「輕鬆賺錢」的可以洗洗睡了。互聯網流量的分配,
     堪比現實中資源的分配——並不是足夠努力、足夠誠懇、足夠
     乾貨,就能得到相應回報。

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機會真的很少。大部分鼓吹自媒體的人都是賣課的,畢竟自媒體看起來門檻低且上限高,但,有這樣的好事?

她的結論是:既要形象又想賺錢是極難的;並不是有了流量就萬事大吉,更不要為了流量去迎合平台規則,「最差的情況是:平台用流量引誘你做什麼,你就傻傻地去做什麼,這樣既賺不到錢,也沒有樂趣,純粹是給平台白打工了。」

類似的觀點看過很多,有的甚至我自己也苦笑之餘頗有共鳴,但仔細想想,這其實是一種反市場的觀點:這個「市場」至少目前很糟糕,劣幣驅逐良幣,潔身自好者無法勝出,而讀者之所以付費則只是被「忽悠」了,因而那些「人傻錢多」的下沉市場是賺錢的最好目標。

至於幕後的平台,按這種憤世嫉俗的看法,也往往談不上篩選、推送優質內容(前兩天騰訊和字節跳動高管還互罵對方都是在「餵豬食」),只是無情地操縱流量,利用創作者,迎合庸眾,從中牟利。

平心而論,這裡的一些控訴是情理之常:曲高必然和寡,流行音樂的受眾肯定比古典音樂多;一篇2萬字的學術論文,哪怕寫得再好,在自媒體平台上,且不說得到多少閱讀量和讚賞了,能耐心看完的人都不會太多。這一點無論在哪裡、甚至哪個時代都一樣,沒有什麼市場規則能確保嚴肅內容一定更受歡迎。

但某種程度上,這確實也是當下的現實:魚龍混雜,眾聲喧譁,陷阱很多,而那些站在舞台聚光燈下的文化創作者,與其說是個人英雄,倒不如說是賣藝謀生的個體勞動者,過着一種毫無保障的動盪生活。

說這些至少有助於祛魅,少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看清現實,別一頭栽進去,費時費力還不自知。不合理的規則或現實當然需要反思,但並不是說我們什麼都做不了了,我一直說,「還是要做事」。

亡友張暉在很多年前曾對我說過:「我有時覺得這是個末法時代,可是你要好好做,把東西留下來,要相信會有人看得見,即便只是非常幽暗的光。」這話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撐。

我們應該想的,不是認同這個現實,而是如何改變它——比如,不吝去支持那些值得支持的人。這種支持未必是讚賞,也可以是任何方式:點讚、點在看、轉發、推薦、討論,如此等等。

寫這個公眾號四年多了,我從來沒要讀者「一鍵三連」,倒也不是我多清高,我只是覺得沒必要開這個口,願意的人自會願意。不過這兩年我漸漸意識到,自己也需要盡力去支持那些同道中人,轉載、推薦,我相信人與人聯結的力量。

當下的自媒體環境,確實「輸出情緒」才有最多流量,理性的聲音很難占上風,但只有堅持不懈地去說,才能開闢出一點空間,新的一批公眾才有可能逐漸成形。

這能有多大效果且不論,但重要的是值得去做。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那麼有朝一日這世界變成我們不想要的樣子時,我們就沒有權利抱怨,因為我們自己就放棄了。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維舟的方舟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中國A股慘綠 上證失守三千點大關

自由亞洲電台  2024-06-2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