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動畫片哪咤2正在成為全民圖騰,召喚了規模空前的2億+的打榜隊伍,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場轟轟烈烈的票房貢獻及競賽運動。在將它送進全球電影票房前十名的榜單後,最新目標是保五爭二圖一,放映延長至3月,農工商學都在為哪咤保駕護航。
影片講什麼不重要了,它的視覺效果不重要,它的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要創造中國式的票房奇蹟,並且刷新全球電影票房記錄,在這個以美國電影為主的榜單上留下中國印記,越是將更多美國電影擠下去,越能張揚中國驕傲。
為哪咤2的票房出征,成為凝聚人心的短暫事業,觀看同個場次的與其說是觀眾,不如說是為了同個事業奮鬥的同志,而武器就是一張張電影票。這邊看完電影,那邊追看票房最新數據,即使不會有一分錢分紅,但豪情萬丈激盪心間。
在看待這一超出電影本身的超級應援現象時,應該理解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愛國營銷活動——因為同期的正能量電影並沒有獲得同等群眾追捧的待遇——而應該將其比作群眾性自發情感的宣洩,哪咤2的萬千寵愛,見證了主流情緒在哪裡。
令人驚嘆的群眾應援運動,以極其分散又極其集中的消費行為,證明了一個越來越簡單的事實:市場中的民族主義情結正在幫助國貨收服越來越廣闊的消費領域,從鴻星爾克到從電車再到哪咤,政策扶持的消費動力已被愛國驅動的消費力取代。
這場以打榜為動員基礎的群眾運動,之所以能夠高歌猛進,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它坦率地帶着衝擊美國文化霸權的動機。哪咤衝進影史榜單,象徵意義就是,動搖了奠基在全球最流行電影上的文化秩序。這種象徵意義被普遍接受,具體描述為「國旗不能升一半」。
對於這種規模等級的動員,最先感到眩目與側目的是那些持有自由派立場的人。他們將應援現象與打榜規模代入一種基於歷史記憶的解讀,試圖提醒此中包含着非理性的色彩。這種固守舊有闡釋框架的聲音,被群眾聲浪淹沒,卻又被一些人聽得仔細。
在一些平常同情自由派的知識人看來,對哪咤2的非議是可忍孰不可忍,批評於是撞上了反批評。打榜應援群眾對貶抑他們的聲音嗤之以鼻,而批判者更被日常知識連接中的盟友揭發。為哪咤保駕護航的人群中,增添了一支從自由派中揭竿而起的人。
有許多擔憂未被認真理解,因為這是多麼掃興的邊緣情緒。與擔憂相比,也有太多的破碎的人。不過,愛國情緒的表達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它無需閉環只需張揚,所以什麼樣的人——包括那些新造的人——都會集結在票房的旗幟下而不感到違和,卻能發出一樣的勝利之吼。
那些對群眾愛國情緒保留意見的人,在哪咤的升榜過程中,徒勞地發出警示與感嘆。這些人深刻地體會着無力感,自圓其說的企圖被簇擁在票房下的群眾擊碎,而後再被他們誤以為同儕的人譏諷。這已經無關神仙哪咤的命運,剔骨自新就在人間。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舊聞評論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