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就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段彎路

連清川
2024-06-11
image
網絡圖片

說起來悲壯,也確實悲壯,但是無能為力。因為新媒體時代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段彎路,幾乎所有人都走過去了,我們卻依舊堅定地想走在那條狹窄的老路上。

我越來越確信,新媒體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段彎路。

這麼說,似乎有點絕對。那些偉大的媒體,《紐約時報》、《經濟學人》和《紐約客》不也都成為了新媒體嗎?

這些新甁裝舊酒的媒體,不過是新身體,老靈魂,他們依然運行在原有的媒體規則之上,在本質上,並沒有做出多少改變。

況且,他們的靈魂也正在被新媒體所侵襲。看吧,《紐約時報》在過去10年裡遭受到的觀念批評,比過去100多年加起來都多。

《新聞編輯室》劇照
▲《新聞編輯室》劇照(圖/豆瓣)

這麼說,其實還挺得罪人的。難道我們沒有看見過新媒體海洋中,依然有着兢兢業業,甚至是哪怕小眾,依舊堅持專業的人嗎?

他們的聲音太薄弱了,在數量優勢的壓迫之下,他們或被淹沒在巨大的眾聲喧譁之中,或者逐漸在污濁的海洋中被溺斃。這本身就是彎路的一部分:巨大的庸俗,消滅了少量的優秀。

在新媒體的短短几十年曆程之中,它就以自己龐大、惡劣與暴戾,摧毀了人類傳播得以健康運行的基礎原則,無限制地放大傲慢、偏見與惡意,使真相變得極其稀薄,思維走向極端化,控制無孔不入,而迅速消解了人類思想的厚度與深度。

它以希臘海妖塞壬一樣的聲音蒙蔽了公眾的心智,從而讓人類的思想能力快速退化。

01

在幾年前,曾經有一篇爆文:《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段彎路嗎?》。這是一個問句。這是一個長久的拷問,作者沒有答案。

我也沒有答案。我不知道。

但我確切知道的事情是: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知識解放。

它將數以億計的人拔擢出了知識的貧乏,也將數以億計的人拔擢出了貧困的深淵,也賦予了數以億計沉默的人以發言的空間。

精英壟斷世界的歷史,在互聯網誕生的那一刻,徹底淪亡了。

但是這一切是福還是禍,無法斷言。

如果互聯網是福是禍無法斷定的話,新媒體卻充分地展露了它邪惡的獠牙。

新媒體又是為什麼會敗壞人類的思想與傳播?

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對於大眾文化有着深刻的恐懼。他極端反對公共大劇院的建立。因為公眾劇院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娛樂大眾。

為了增加票房的收入,公共劇院的劇目是向下看齊的。也就是,越是滿足更多人的審美能力,就越能夠獲得票房的勝利。於是,大劇院成為了比下限的競爭。它終將敗壞人類的心靈。

新媒體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大劇院。但是它走得更遠,向得更下,並且更加便於利用。

圖蟲創意
圖/圖蟲創意

流量控制與思想媚俗。新媒體誕生之日起,就是追逐流量的。當智能手機普及至鄉村級別的時候,流量的競逐使內容成為了審美與觀念的噩夢之地。

在流量的競賽中,傲慢、偏見與情緒,更加容易獲得缺乏訓練的公眾的認可,理性的、中立的、客觀的內容從來都處於劣勢。為了生存與競爭,良性的新媒體必須不斷地調低自我的設定,以獲得生存空間。

在流量思維中,有許多固有的原則,必須被犧牲。如果你滿足於成為一個小眾的媒體,那麼顯然,你也就被邊緣化。即便你願意被邊緣化,你也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持。

因為在生存壓力之下,思想媚俗就成為一種必須。要想有流量,你就必須滿足公眾所期待的傲慢、偏見與情緒。

即便你想要摒棄新媒體所帶來的流量控制,你卻仍然無法擺脫流量控制所帶來的思想影響:因為人是群居動物,必須生長在社會之中。

新媒體的社交功能控制了幾乎所有人,於是你就依然暴露在流量之中,被流量控制的內容和思想所控制。

02

流量的背後是算法。算法操控了人們的喜怒哀樂。

不要誤會。我並沒有說,算法的背後是一群邪惡的資本家或者工程師。他們不過是商人,是職員,他們只是在做他們的工作。

但是算法不是教育家,不是道德家,也不是哲學家。算法推動的,是媒體和內容的更加慘烈的比下限。因為只有下限越低,才會有越大的流量。

算法旨在發現人性的卑劣之處,好在人們的脆弱之中獲得商業的成功。

在傲慢、偏見與情緒之中,人們更加容易對內容以及推送產生共鳴。算法並不平衡人們多元化需求,它所攫取的,是最簡便獲得流量和認可的地方。

於是人們的傲慢、偏見和情緒被摘取出來,不斷放大,人們才會不斷地沉迷、沉陷與執着,把時間、言論和欲望交付給新媒體。

圖蟲創意
圖/圖蟲創意

信息的長度也越來越被裁剪,思想與觀念於是越來越碎片化。算法的藉口是因為人們的生活與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因為現代社會的節奏需求。但算法的實質是,只有碎片化才能快速銷售。

碎片化的副產品是極端化。在極其短暫的時間裡,要達到對用戶心智的控制,就必須把信息極端化、情緒化與片段化,只有用最短的時間攫取用戶的注意力,才能獲得用戶的認可。

碎片化加強了公眾的輕率,降低了他們的耐性。真相不可等待,言論不可思考。只有同樣的極端化,才能獲得更多人的參與與認可,流量的效應才能夠放到最大。

真相的時長與思考的審慎於是被全面放棄。在算法的孕育之中,思想賴以成長的根莖逐漸萎縮。

思想的創造性與獨立性,來自於整體化與深度。在碎片化中,思想的整體性被打消,知識的整全性被放棄。碎片化的學習所包含的,從來都是對知識的片面理解和掌握。人們越是急於從碎片化的學習中獲得職業的好處,或者社交的勝利,就越是對整體性知識和深度思想嗤之以鼻。

圖蟲創意
圖/圖蟲創意

整全性知識和深度思想的淪亡,使人類思想如同星際碎片,在廣袤的空間中無望地漂流,而無法凝聚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

從20世紀後半期開始,人們開始耽溺於長和平所創造的富足,思想的銳度開始下降。而到了互聯網與新媒體時代,思想的資源日益枯竭,思想的深度日益淺弊,以至於整個世界都處於哲學荒原之中。

創造性和多元化,同時在流失。

03

《不服軟的時代》,是一群評論員針對新媒體時代的無望的抵抗。

它是由一群傳統媒體人所構建的新媒體,期望用新媒體的方式,實現傳統媒體的使命。

在傳統時代里,媒體是一門職業,新聞是一個專業。信息的發布與觀念的輸出,需要經過專業的訓練。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職業培訓,和信息發布的準則。

公眾發布的是信息,記者發布的是新聞。

公眾發布的是言論,評論員發布的是評論。

公眾根據信息各自發布的言論,形成輿論。評論員根據輿論走向發布評論。評論與輿論可能相左,也可能相合。

評論員並不對公眾負責,他首先對自己負責,其次對自己所供職的機構負責。機構需要在規則的框架中行事,否則就會被公眾所詬病,乃至被逐出市場。

所以新聞與評論,都必須在真實、客觀、平衡的原則下進行。

杭州曉風書屋
圖/杭州曉風書屋

並非所有的新聞與評論都是合格的。但是有市場競爭的存在,於是優秀與合乎規則的機構,就越加獲得公眾的信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公信力。公信力是機構得以存在的生命線。

公眾與記者的身份是可以轉換的,但是必須經過嚴格的職業訓練。這其實在任何職業中都存在。

冰川思想庫的評論員,都是經過訓練的,並且在類機構的規則流程中運行。我們不允許對未經確認的信息進行評論,不允許偏激的思維得以發布,不允許傷害公序良俗的信息得以出現,我們也不允許一元化和極端化的文章刊布於我們的媒體。

因為我們是曾經經過嚴格訓練的職業的媒體人。

杭州曉風書屋
圖/杭州曉風書屋

我們當然會犯錯。你要允許一位醫生開1000台手術的時候,會有一次甚至兩次的失敗。但我們不會故意傷害病人。就是說,我們不會有意扭曲信息。

我們認為,這是我們在新媒體時代中必須堅守的準則。

還有一些其他經過訓練的媒體人做了新媒體,但是他們變成了壞的、糟糕的新媒體。這也並不奇怪。一位擁有正規執照的醫生也可以成為一個坑蒙拐騙的醫生。因為他覺得賺錢更重要。

所以,當你閱讀《不服軟的時代》的時候,你會發現它與大多數新媒體格格不入。因為它依然想在新媒體時代中,守舊着傳統媒體時代的準則與使命。

但是蚍蜉撼樹,螳臂擋車。我們是新媒體時代汪洋中的一條船,弱小、無助、固執,風雨飄搖,隨時可能傾覆。

說起來悲壯,也確實悲壯,但是無能為力。因為新媒體時代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段彎路,幾乎所有人都走過去了,我們卻依舊堅定地想走在那條狹窄的老路上。

冰川思想庫8年,我們也曾經頻繁地出現爆文,是因為仍然有一群人,願意傾聽理性與多元。但是我們越掙扎越絕望,越奮發越弱小,越固執越與世隔絕,因為新媒體時代以雷霆之力,摧毀沿路上想要堅持獨立、自由與思考的所有一切殘餘。

不服軟其實已經是一種妥協。它放棄了向上的努力,而因此努力支撐的,不過是一些維持人性基本尊嚴的準則。我們所能信守的,不過是無法退卻的底線。

但是就像三體中被放逐了的青銅時代號,茫茫宇宙,我們又能去向何方?

我們不知道,我們只能本能地守着一方小小小小小小的最後的方陣。哪日宇宙大火,我們無非也是與汝偕亡的一顆小小灰塵。

連這,大概也不過是一種奢望。

04

可是,為什麼是一條彎路,而不是一條絕路?

總有人和稀泥說,沒有你說的那麼絕望啦。人類總能找到一條向上的道路。你看人類不是生存到了現在,還在不斷進步嗎?

這種論調幾乎無處不在。在面對氣候變化的時候,很多人說,誇張了。人類怎麼會因為氣候變暖而滅絕呢?總會找到出路的。

美國著名的脫口秀老頭喬治·卡林在一個著名的段子裡說,人們總在說環境保護環境保護,環境哪裡需要你保護。地球45億年了,人類消滅之後很久很久,地球還在那裡。所以根本並不是什麼保護環境,而是保護人類而已。

道理就這麼簡單。

流量還在搶,算法還在算,新媒體活得好着呢。

圖蟲創意
圖/圖蟲創意

所謂的彎路,是有一種可能性。人們突然被釋放出來,他們失去了方向和導引,於是開始放縱自我。但是他們慢慢會發現,放縱並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有準則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審慎的言論才是負責任的觀念,而獨立而多元的思想,才是人類自我進步的思想。

然後,他們或許會撥亂反正,開始尋找約束自我,約束產業,以及規範內容的道路。

但是你也沒法那麼樂觀。被揭去封印的魔鬼,並不會那麼輕易就自己輕飄飄回到魔瓶里去。潘多拉魔盒打開,妖魔鬼怪魑魅魍魎依舊活躍在世間。

把彎路重新掰直,需要很大的代價,需要每個人都要參與進去的鬥爭。

它不是一條絕路,並不因為有什麼確切的證據,而是只是對人性最後的希望。就像希望環境可以被保護,算法可以被校正,自由可以被施行那樣希望。

《不服軟的時代》,說的是,我們一群人在履行自己的職責。你願不願意也履行你的職責?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冰川思享號

猜你喜歡

5·12那天,這人怪我「從來不讚美」

六神磊磊讀金庸  2024-05-15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