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個新聞,頗有時代特色。
說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陸續公布該院多名研究人員的簡歷信息,其中有一個極度亮眼:
趙子健,男,安徽淮南人,1995年生。藝術學博士,心理學博士,教育學博士,聖經研究博士。技術管理(藝術科技)博士後,心理學博士後。亞洲人文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媒介文化、藝術科技、消費者行動及智能傳播等。
他的學習和工作經歷顯示:
他於加圖立大學,表演藝術專業,獲藝術學哲學博士學位;於萊西姆大學,心理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於薩拉戈薩大學正念心理學專業,獲正念碩士學位;於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於香港大學,佛學研究專業,獲佛學碩士學位;於香港浸會大學,中國文學語言及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於塞萬提斯米格爾歐洲大學,心理健康專業/精神病學評估與護理專業,獲雙碩士學位等。
2024年6月至今,趙子健任亞洲人文與社會研究所所長;2024年3月至今,任泰國國立體育大學(曼谷校區)合作碩博導師;2023年9月至今,任亞太正念心理研究院監督、學術道德與合規委員會主席等。
主要研究成果為:
近五年,共發表SSCI/SCI/EI(AJ)/KCI等國內外高水平學術論文24篇,累計影響因子28+。參編學術專著及教材6部。主持或參與基金項目6項。
至於其他社會兼職還有20多個,一張名片根本印不過來,看來不僅要有三摺疊手機,還應該有五摺疊名片。
看到這樣的簡歷,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自慚形穢的吧。自慚形穢之餘自然又會產生一些質疑的聲音,比如這樣履歷的人,跑去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應聘當兼職研究人員,不屈才嗎?
看了一下研究院的簡介,該院是經內蒙古宣傳部門批准於2005年1月成立、內蒙古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的科研機構,辦公地址在內蒙古師範大學賽罕校區文史樓一層。該院以民族文化藝術為重點科研方向,主要致力於提升民族文學藝術創作、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水平研究。
講真,就這麼個研究院的頭銜還不一定有這位趙博士的長,還真是有點屈才了。
同時的質疑聲還有,這些頭銜都是真的嗎?有網絡,這些都不難查詢。
亞洲人文與社會研究所,經過搜索,並沒有發現知名的同名機構,應該是個自行註冊的東東;
加圖立大學,倒是確實存在,是一所韓國的天主教大學;
萊西姆大學,是一所菲律賓高校,在菲律賓能排到第十名;
薩拉戈薩大學,是一所西班牙公立大學,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塞萬提斯米格爾歐洲大學,一所位於西班牙中部巴利亞多利德的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是香港教育部門資助的八所公立大學之一;
港大就不說了,這是香港最好的大學。
看學校分布,以亞太為主,歐洲為輔。無論如何,能在30歲前能拿到這麼多不同大學的學位,只能有兩個可能了:一、吹的;二、買的。
吹的我們不談,如果是買的,也算下過本錢了。畢竟要買真的文憑,價格不便宜的,如果是假的則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一時間,輿論大嘩,內蒙這家研究院也宣布暫停招收。
一家地處邊陲的研究院遇到這樣的事,恐怕他們也是始料未及,在接受採訪時研究院工作人員表示,招聘時,趙子健研究員提供了電子版的學歷證書,但是沒有提供中留服[即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信息,另外其有些學歷也是通過網絡學習獲得的。
該工作人員強調,趙子健的學歷是真實的,但含金量有待考查,機構主要是看他核心論文發表較多,應該研究水平過關。
不知道這位是真傻還是裝傻,其實學術圈裡混久的人,誰還不知道誰呢?那種履歷一看不就是注水肉麼?就連大公司的HR都知道,招人的時候最重要就是看第一學歷,不得不說經過高考的第一學歷,至少能證明智商在線。之後的碩士博士,在一個學歷不斷貶值通脹,直到現在發生這樣的惡性通脹,都難保其含金量。
同時,也引入了另外兩個迴避不得的話題。
第一個,這些官辦研究院裡的教授專家博士,到底是什麼成色?
第二個,引進這些「人才」的官辦研究院,真的能拿出什麼有益成果嗎?
大家都心知肚明,許多無比光鮮亮麗的頭銜,並不能說明真有什麼水平,許多頭銜們組成的研究機構,當然也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有益於大眾的成果,多數只是小圈子自嗨,搞出各種毫無價值的「成果」分享財政經費而已。
這位趙「博士」,如果說他有錯,恐怕也就是用力過猛了。如果他只用其中的一個學歷比如加圖立大學藝術哲學博士,在網上亮相的時候壓根不會引發任何人的注意。
學歷崇拜也不是從今天開始的,錢鍾書先生揶揄知識分子的小說《圍城》裡,就對此有過辛辣的譏諷。
主角方鴻漸在國外留學一無所成,最後不得已買了一個假文憑「克萊登大學」,他還算有廉恥,自知為假卻從不拿出來展示。結果他到了大學任職後被某系主任邀請去家宴籠絡的時候,發現對方把「克萊登大學」的文憑堂而皇之地掛在牆上…..
他大驚失色,小心翼翼地問系主任的時候,系主任居然編出這樣的話:那是個貴族學校。
不得不說經典就是經典,歷久常新。科舉的傳統,對學歷的崇拜,造就一代又一代的「知識騙子」。
有解嗎?其實無解,克萊登大學和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歐洲學術院士」騙局並不難識破,更多的假的真文憑,真的偽專家如何識別?在大多數時候,學歷只是一個晉身的階梯,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或許從這個角度說,大眾只是尊重學歷,但並不尊重知識。
也是一種偶像崇拜吧。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獨角鯨工作坊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