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二會 習談家國團圓 馬提一中未提各表引爭議

方泠卉
2024-04-11
image
北京一處電視螢幕4月10日播放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會面的新聞。(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4月1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習近平強調「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馬英九隻提「一中」未提「各表」引起爭議。

綜合中央社報導,馬習兩人見面後在鏡頭前握手16秒。習近平致詞強調「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兩岸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事」。

馬英九致詞一開始稱習近平為「習總書記」,過程中將「中華民族」口誤講成「中華民國」,但又立刻改口。馬英九提到,兩岸在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但他沒有提到兩岸「對於一個中國的意涵,認知各有不同」。

馬英九說,未來兩岸應該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共同追求和平發展。

陸委會:遺憾馬英九未公開捍衛主權

台灣的大陸委員會強調,兩岸差異不在於語言或文化,而是政治體制與生活方式,「馬英九未能在與習近平會晤時,公開傳達台灣人民對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及民主自由體制的堅持,有違台灣社會的期待,對此深感遺憾。」

陸委會批評,中共藉「馬習二會」大肆宣傳「九二共識」、「促融促統」及反對「台獨」等主張;習近平已將「九二共識」定義為「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此種企圖抹煞我國家主權地位,片面設定兩岸終局的政治框架,完全沒有中華民國生存的空間,台灣主流民意早已堅定拒絕。」

民進黨團:馬英九無法代表台灣人 中共應與台灣執政黨對話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馬英九未能在馬習二會時正面呈現台灣主流民意,全然配合併附和中方一中原則下的九二共識,落入中方片面設定之一中框架,否定台灣主體性,難以讓台灣人民認同。

吳思瑤指出,尊重馬英九個人的中國情懷,他這次以私人名義前往中國並進行馬習二會,其代表性不高,其成效及影響力自然有限,其發言悖離台灣民心,無法代表台灣主流民意,此一會晤,幾無實質意義。

吳思瑤說明,馬英九甚至一度因口誤而修正「中華民國」說法,全程以「中華民族」論述模糊並取代「中華民國」,連自己國家國號都難以說出口,有失中華民國民選總統之高度,令人遺憾。

國民黨:打破兩岸對立僵局

國民黨團指出,此次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不但是大陸國家主席與外國元首會談常用場地,更是2005年連胡會的地點,突顯馬英九身為前國家領導人的地位,近期民進黨從上到下不實地惡意放話、抹黑造謠的發言不攻自破。

國民黨團表示,馬習二會不但開啟兩岸的和平交流新契機,讓中華民國多數民眾希望兩岸和平交流、共存共榮的聲音,被對岸領導人及大陸同胞聽到,也讓國際社會知道,台灣社會不是只有抗中、反中一種聲音。

國民黨團表示,反對台獨、不支持台獨是國際共識,更是美、日等主要國家的具體主張。國民黨團堅持「親美、友日、和陸」的基本立場,在此基礎上加強與國際社會及兩岸穩健、務實交流,共創雙贏。

外媒:馬英九訪中呼應習近平「中國夢」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龍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賴榮偉表示,馬英九的訪中行程,從國父孫中山故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參加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參訪盧溝橋和長城,都與習近平的「中國夢」互相呼應。他在黃帝陵對台灣年輕人喊話,更反映對執政當局的不滿。

報導說,馬英九此行第9天參觀北京八達嶺長城時,唱了一首二戰期間中國抗日戰爭的愛國歌曲《長城謠》,一度哽咽。馬英九在11天訪中行程的前9天哽咽多達5次,甚至是哭泣,被網民嘲諷為「哭泣之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馬英九對共同擁有中國人身分的重視,逐漸偏離台灣當前的主流民意;認為自己主要是中國人的台灣民眾不到3%,支持兩岸立刻或終極統一者不到10%。

「馬習二會」登場之際,華府正忙著舉辦一系列外交活動,美國總統拜登11日舉行首屆美日菲領袖峰會。同樣對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態度日益強硬感到擔憂,包括中國對台灣的態度,是促成本次峰會舉辦的關鍵。

台灣政府一名高階消息人士向CNN表示,中國延後舉辦原訂8日舉行的「馬習二會」,目的是與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0日舉行的美日峰會撞期。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布林肯到訪 北京提防

法廣  2024-04-2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