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古。
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
看着这些各部委不断地在推出各种行业管理办法,我只有不停地摇头。
要知道,快递业是中国受到管制最少的行业之一,也因此,中国的快递业成为了全世界效率最高的快递产业。
中国快递业的价格,在欧美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在2021年爆发的快递行业价格战中,义乌地区0.3KG以下的快递收件价格从1.6元下调至1.2元。
你能想到吗?1.2元,从义务发到东北,需要仓库,需要发单,需要中转,需要货车,需要分拣,需要最后快递员送到驿站,还需要驿站进行整理。
一个快递从商家出发到达消费者手里,各个环节加起来的服务人员就十几个了,但是仅仅收1.2元。
价格就是效率的体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消费品价格不断的下降。二十年前,邮政发个包裹,得几十块钱,还是在工资干把块钱的时候。
这说明这么些年,政府对快递业的少干预是正确无比的。
没有高效的分工合作体系,是不可能做到这个价格的。
要说,中国最值得骄傲的行业,不是手机,不是5G,而是快递。因为这个行业,最能代表中国的市场化水平。
正是对这个行业的管制少,比如,大部分快递员是个体经营者,没有劳动法管制,比如,快递业税收也比较低,所以中国才有一年发一千多亿单、超级发达的快递业。
快递业的发达,还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成本。想想,一年1300亿单,快递业要是每单涨个四五块,中国人买同样的产品,就得增加五六千亿的支出。
这么好的、领先全球的一个行业,你管他干什么?
从交通运输部发的这个规定来说,看起来是为了消费者,实际上完全是拍脑袋的错误政策。
因为,快递要不要送上门,消费者自己可以选择的。
你只要和商家说一句,我要顺丰,并补上差价,马上就能送上门啊。这么发达的快递市场,有什么消费者需求是满足不了的呢?
你要是都想送上门,只在京东不就行了,京东自营全是送上门的,就是贵个20%左右,大把有钱人,就从来只用京东啊。
快递送到驿站和快递箱,不过是现在成为了默认的一种选择。而要求送上门,反而成为了客户需要个性化沟通的一种选择罢了。
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他就不买了。
一个人的行动,才表示真实的偏好。
既然消费者依然在网上大量购买,就说明,他们真实的偏好,就是接受这种快递方式。
这些部委,把网上的一些舆论,当作政策出台的依据。这些部委们要学一点经济学常识,那就是言论无代价,行动才是偏好的反应。
没有错,网上的确很多人吐槽快递,这很正常,谁都想又便宜,还更好。但这些吐槽的人,大多数是离商业很远的人群,有家庭主妇,甚至有大量的老人。
他们对商业的认知是非常低下的,但你要知道,现在连八十岁的老人家都在网上评论了。
他们根本不了解快递业的运作机制,只会说,以前怎么可以送上门呢?如果能送上家门,还是这个价格,那谁又不喜欢呢?
1.2元,你还想送上门?想什么呢?从义乌送到你家怎么可能是这个价格,你点个外卖配送费都要四五块起步了。
没有1.2这种快递价格,哪来这么多几块钱就能在网上买到的东西?
他们还想用快餐的价格吃龙虾鲍鱼呢。你们是不是要规定快餐店,必须供应龙虾呢?是不是要规定龙虾只卖五块一斤呢?
但这种吐槽,不是消费者的真实偏好啊。
真按交通运输部这种管理办法实施下去,结果只有一个嘛,就是快递业全部涨价,从一块多一单,变成了四五块一单。
只要坐在办公室的领导们,去看一眼快递员是怎么工作的,你就会明白了,要想现有价格上不涨价,还送上门。一个快递员一个月最多只能赚个五六百块钱。
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是不可能在市场上成立的。如果可以低价,又可以让快递员送上门,这个商业模式成立的话,早就有快递公司这么干了,他们就可以把顺丰干死了。
任何行业竞争的方向不都是,便宜、质量好吗?
快递业这么多年竞争下来的结果,不是越来越快了吗?不是越来越便宜了吗?这就是迎合消费者需求的结果。
这些结果是政府规定带来的吗?十年前,你规定快递必须三天送到,他就能送到吗?不行啊,得依靠整个行业的效率革新、商业模式革新。
你规定快递一单必须多少钱,你能做到吗?不能,事实上,快递业的迅速降价,就是驿站的出现,让最后一公里的成本降低,使得快递员可以一拉就是一车货,直接倒在驿站就可以了。
他们送一份快递才五毛钱。如果你让他们每一个都打电话送,然后这个不在家,那个说下午送,然后要一个一个送上去的话,结果是什么,50单都会完不成。
一些傻子说,快递公司压榨快递员,让快递公司提高提成不就行了?一共1.2,全给快递员了,快递员一天的收入也才六十块。货车司机不要钱吗?分拣人员不要钱吗?快递公司不要交税,不要利润吗?五毛已经是快递业中最大的一个成本支出了。
驿站就是创新的商业模式,让快递价格变低的利器。
强行搞这种规则,行业不调整的话,只有涨价一途,最终,9.9的商品,就要从市场中消失了。最终谁受益了呢?
消费者买东西贵了,快递员收入少了,驿站倒闭了,商家卖货变少了。全是受损者。
我觉得中国的政府部门官员,应该要懂一个基本道理,那就是,最懂消费者的,从来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官员,而是市场中每一天在竞争的企业家们。
任何消费者的不满,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商业机会,都叫作客户的痛点和需求。
快递业之间的竞争无比激烈,就连顺丰这样的巨头,都要参与价格战,不参与,他就死定了。
如果有市场上潜在的消费者需求未被满足,官员们不必担心,他必定成为另一家企业战胜竞争对手最重要的进攻方向。
你一个政府部门,懂市场吗?懂消费者需求吗?懂商业吗?
你们根本不必要关心企业要怎么服务于消费者,这是企业家的职能,不是政府部门的职能。
不要错把消费者不真实的、甚至是无知的吐槽当作民意去迎合,这样的结果,最终只能带来政策的反复,让这些部委的政策变得没有预期。
因为消费者会用行动来反应他们的偏好,等到快递价上涨几块了,所有的产品价格上升了,那最后,给你们的就是骂声一片。你搞这种管理办法的结果会让消费者满意吗?当然不会。
当然,对于这样的政策,我认为,也是一种无效政策。
电商平台只需要修改一下就可以了,比如,在选择配送方式时,标明要不要送上门,送上门加十块,那不就行了?
这有什么意义呢?你以为大部分消费者会选这个加十块的吗?原来包邮卖10块,现在要20,有多少人会选送上门呢?一旦代价清晰,他们马上就不吐槽了。
行动马上会体现他们的偏好,这时,他们就会说驿站好了,因为便宜。
各种部委实在没有必要刷这种存在感,企业只要没有欺诈,没有违法,那么,怎么服务消费者,完全不必你们操心,在办公室喝喝茶、刷刷短视频多好?
中央多次提出不要出收缩性政策,要和鼓励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保持一致,要构建好的营商环境,但你们就是喜欢出来折腾,何苦呢?难道规定企业服务消费者的具体方式,是一种好的营商环境吗?
不过是给企业绑手绑脚罢了。
如果每一个部委都天天追求管这个行业、那个行业,给各种行业套上枷锁,那还搞什么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古老板的老巢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