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揭澳华文传媒自我审查 恐对华人影响负面

自由亚洲电台
2021-10-03
image
《澳洲日报》(Daily Chinese Herald)、《澳洲新报》(Australian Chinese Daily)和《今日传媒》(Media Today)被指报导新闻时进行自我审查(图:RFA)

澳大利亚智库报告指出,当地华文媒体出现主动自我审查的情况,理由是员工担忧北京报复,以及在中国运行的数码传播平台被删致经济受损。专家认为,尽管这些传媒体并非中共大外宣,但对当地华人影响负面,又指澳大利亚一众“老粉红”、“小粉红”的精神状态与“墙内人”并无两样。 

周三(9月29日),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发布审视当地华人社区新闻格局的报告,指出澳大利亚的华文传媒因担忧失去市场份额和惧怕北京的报复,从而进行新闻阉割和自我审查。 

报告指出,澳大利亚的中文媒体尽管在价值选择上可能更支持澳大利亚政府而不是北京的政策,但受访者承认他们在新闻内容和编译过程中存在自我审查。他们强调这不意味著与北京保持无条件的一致立场或认可中共的政治行动和意识形态。 

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认为,除中共大外宣媒体,这些自称并不与北京站在同一意识形态阵线、并号称希望促进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澳大利亚中文传媒,在报道时选择自我阉割,会对本地华人带来非常可怕的影响。他指,澳大利亚一众“老粉红”、“小粉红”的精神状态与“墙内人”并无两样。 

冯崇义说:这个已经变成澳大利亚中文媒体常规动作,它们不敢得罪中国政权。这个危害性就是阻挡中国人正常的再社会化过程,哪怕就是身体已经出来了,但是整个思想还是生活在中共制造的那个精神世界里头,他们的思想跟中国墙内的人会一模一样,就是让他们这批人跟本地社会格格不入,“小粉红”、“老粉红”就是这种洗脑的结果。 

冯崇义也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意识到中文传媒问题所在,但在“新闻自由”的基本价值和法律保护下,对这种自我审查也很难有好的对策。 

冯崇义说:它是利用这边的新闻自由、法律对言论的保护,在一定意义上讲澳大利亚的政府是束手无策。澳大利亚政府还有这边的制定《反外国干干涉法》的这些人,曾经想努力出钱办另外一些媒体来争夺舆论阵地,但是官方操作上有很大困难,政府其实也拨不出很大的钱来,政府想从源头上治理这个问题就有很多实际的困难。 

洛伊研究所的这份报告得到澳大利亚政府的资助。报告考察了自2020年以来在澳中关系紧张的背景下逾500篇华文传媒报道,并采访了资深业界人士。涉及的传媒包括《澳洲日报》(Daily Chinese Herald)、《澳洲新报》(Australian Chinese Daily)和《今日传媒》(Media Today)。 

受访的三家传媒的专业人士都表示,来自中共当局的审查风险影响了他们对中澳关系的报道。 

自我审查成为传媒机构风险管理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在《澳洲日报》和《今日传媒》尤为严重,因为他们在中国大陆做了数码化推广,包括在中国设立了微博帐号、微信公号、建立新闻App等。假如它们对中共当局的批评声音越过适度范围,就会被删除内容、或删号等惩罚,这会造成传媒机构重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报告发现,澳大利亚的中文传媒很少原创内容,大多是翻译澳大利亚主流传媒的报道。有很多译者来自中国大陆。自我审查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因为传媒高管担忧其在中国的员工、家人遭报复,也害怕北京施加的惩罚影响其经济收入。 

澳大利亚华人前议员胡煜明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这三家受访传媒在性质上与那些中共出资、控制的大外宣中文传媒有很大的差异,但除了考虑员工及家人安全因素,很多传媒选择为经济利益而自我阉割。作为抗衡,胡煜明表示,曾与澳大利亚政府人员进行过研究,探讨对不惧怕北京的独立传媒提供支持是否可行。 

胡煜明说:有一些媒体自我阉割、自我审查是为了钱,要做生意嘛!如果他们不听中共的话,这个下场已经摆到那里了。希望有真正独立的媒体出来,会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的。如果要做真正的独立媒体,牵头的人必须要不怕北京! 

洛伊研究所的报告中同样也提出类似的政策建立,呼吁澳大利亚政府或行业对中文传媒加以资金支持,建立自己的新闻数据传播平台等,以帮助他们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提高报道的独立性。 

另外报告也也建议澳大利亚传媒监管机构加强监督,以减少中文传媒通过数码平台向移民进行宣传的风险。 

澳大利亚有120万华裔,早前洛伊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发现,四分之三的华人移民通过网络阅读中文新闻,逾半数的澳洲华人阅读中文报纸。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