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報告揭澳華文傳媒自我審查 恐對華人影響負面

自由亞洲電台
2021-10-03
image
《澳洲日報》(Daily Chinese Herald)、《澳洲新報》(Australian Chinese Daily)和《今日傳媒》(Media Today)被指報導新聞時進行自我審查(圖:RFA)

澳大利亞智庫報告指出,當地華文媒體出現主動自我審查的情況,理由是員工擔憂北京報復,以及在中國運行的數碼傳播平台被刪致經濟受損。專家認為,儘管這些傳媒體並非中共大外宣,但對當地華人影響負面,又指澳大利亞一眾「老粉紅」、「小粉紅」的精神狀態與「牆內人」並無兩樣。 

周三(9月29日),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發布審視當地華人社區新聞格局的報告,指出澳大利亞的華文傳媒因擔憂失去市場份額和懼怕北京的報復,從而進行新聞閹割和自我審查。 

報告指出,澳大利亞的中文媒體儘管在價值選擇上可能更支持澳大利亞政府而不是北京的政策,但受訪者承認他們在新聞內容和編譯過程中存在自我審查。他們強調這不意味著與北京保持無條件的一致立場或認可中共的政治行動和意識形態。 

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認為,除中共大外宣媒體,這些自稱並不與北京站在同一意識形態陣線、並號稱希望促進華人融入主流社會的澳大利亞中文傳媒,在報道時選擇自我閹割,會對本地華人帶來非常可怕的影響。他指,澳大利亞一眾「老粉紅」、「小粉紅」的精神狀態與「牆內人」並無兩樣。 

馮崇義說:這個已經變成澳大利亞中文媒體常規動作,它們不敢得罪中國政權。這個危害性就是阻擋中國人正常的再社會化過程,哪怕就是身體已經出來了,但是整個思想還是生活在中共製造的那個精神世界裡頭,他們的思想跟中國牆內的人會一模一樣,就是讓他們這批人跟本地社會格格不入,「小粉紅」、「老粉紅」就是這種洗腦的結果。 

馮崇義也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已經意識到中文傳媒問題所在,但在「新聞自由」的基本價值和法律保護下,對這種自我審查也很難有好的對策。 

馮崇義說:它是利用這邊的新聞自由、法律對言論的保護,在一定意義上講澳大利亞的政府是束手無策。澳大利亞政府還有這邊的制定《反外國乾乾涉法》的這些人,曾經想努力出錢辦另外一些媒體來爭奪輿論陣地,但是官方操作上有很大困難,政府其實也撥不出很大的錢來,政府想從源頭上治理這個問題就有很多實際的困難。 

洛伊研究所的這份報告得到澳大利亞政府的資助。報告考察了自2020年以來在澳中關係緊張的背景下逾500篇華文傳媒報道,並採訪了資深業界人士。涉及的傳媒包括《澳洲日報》(Daily Chinese Herald)、《澳洲新報》(Australian Chinese Daily)和《今日傳媒》(Media Today)。 

受訪的三家傳媒的專業人士都表示,來自中共當局的審查風險影響了他們對中澳關係的報道。 

自我審查成為傳媒機構風險管理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情況在《澳洲日報》和《今日傳媒》尤為嚴重,因為他們在中國大陸做了數碼化推廣,包括在中國設立了微博帳號、微信公號、建立新聞App等。假如它們對中共當局的批評聲音越過適度範圍,就會被刪除內容、或刪號等懲罰,這會造成傳媒機構重大的經濟損失。 

另外,報告發現,澳大利亞的中文傳媒很少原創內容,大多是翻譯澳大利亞主流傳媒的報道。有很多譯者來自中國大陸。自我審查就在這個過程中發生,因為傳媒高管擔憂其在中國的員工、家人遭報復,也害怕北京施加的懲罰影響其經濟收入。 

澳大利亞華人前議員胡煜明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這三家受訪傳媒在性質上與那些中共出資、控制的大外宣中文傳媒有很大的差異,但除了考慮員工及家人安全因素,很多傳媒選擇為經濟利益而自我閹割。作為抗衡,胡煜明表示,曾與澳大利亞政府人員進行過研究,探討對不懼怕北京的獨立傳媒提供支持是否可行。 

胡煜明說:有一些媒體自我閹割、自我審查是為了錢,要做生意嘛!如果他們不聽中共的話,這個下場已經擺到那裡了。希望有真正獨立的媒體出來,會得到有關部門的支持的。如果要做真正的獨立媒體,牽頭的人必須要不怕北京! 

洛伊研究所的報告中同樣也提出類似的政策建立,呼籲澳大利亞政府或行業對中文傳媒加以資金支持,建立自己的新聞數據傳播平台等,以幫助他們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提高報道的獨立性。 

另外報告也也建議澳大利亞傳媒監管機構加強監督,以減少中文傳媒通過數碼平台向移民進行宣傳的風險。 

澳大利亞有120萬華裔,早前洛伊研究所的一項調查發現,四分之三的華人移民通過網絡閱讀中文新聞,逾半數的澳洲華人閱讀中文報紙。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