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11购物节在疫情及促内需政策背景下登场,各电商纷纷端出牛肉吸引目光。但国内学者分析,中国民众爆买目的不同,以此作为分析中国内需强的指标还不够精确。
2018年开打的中美贸易战烟硝味还在,COVID-19疫情紧接而来,双重打击中国经济。中共19届五中全会后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就称要“全面促进消费”。各界推测,未来的中国经济,内需将是重点。
今年的双11购物节,就在上述背景下登场。其中,由中国电商巨擘阿里巴巴主导的天猫双11购物节,除扩大参与销售的品牌,甚至连房地产、汽车都加入线上销售的行列,电商平台除了延长购物的时间,更宣称首播购物节开跑后,百项品牌就创下人民币成交破亿的纪录。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副教授李志强接受中央社记者采访时分析,中国前3季的投资、出口、消费等“三驾马车”中,消费的表现最弱。他研判,中国今年的双11购物节购买力免不了雷声大雨点小,COVID-19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仍不容忽视。
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经济所所长刘孟俊接受中央社采访时表示,中国偏好以购物节活动作为指标,但这些活动通常是从线下消费转线上,许多大笔金额的消费,往往就是保险费等服务型商品。此外,许多消费者因预期双11购物折扣多,所以平常忍著不消费,直到这波才爆买,因此若以此作为分析中国内需政策成效的指标,“还不够精确”。
但刘孟俊也认为,双11的线上购物模式,也让中国潜在的内需购买力得以参与消费,将位处偏乡的民众拉进数位消费的风潮中,尽管以双11购买力作为分析中国实际内需能力的指标仍需进一步评估,但对厂商来说,“行销目的是有达到的”。
对于中国将主打内需的政策,李志强分析,除非官方作出结构性改变,否则按照中国仰赖投资及出口来带动成长的模式,短期内很难靠消费拉抬经济。此外,虽然“十四五规划”大力著墨新型基础建设、5G科技产业发展,但这类产业生产的财富容易流向国营企业及政府,民众所得不易借此提升,也就很难刺激消费的欲望。
另外,李志强分析,中国大陆官方拉抬科技业,也可能加速中国贫富不均的问题。虽然教育可以缓和贫富差距,但需要长时间经营,即便中国的大学生人数逐渐成长,长时间下来可形成中产阶级,但农民工群体仍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这是各国发展时都会面临的情况,“只能仰赖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提供保障”。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