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学习北京官腔有模有样 香港自治程度引关注

方泠卉
2022-03-15
image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右二)3月9日与官员们在政府总部召开疫情记者会。(PETER PARKS/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BBC中文网发现,中共官方声明经常出现的“所谓”、“坚决反对”、“不会得逞”等词语,已越来越多地被港府用于公开场合,引起国际社会对香港自治程度的关注。

报导说,北京政府“不认同”一些措施或事件时,往往会使用“所谓”一词;在回应外国制裁时,则称中方会“坚决反对”,并形容对方是“霸权主义”;批评一些针对中共政权的行动时,就称背后的策划者“不会得逞”。

BBC中文网搜集了港府2012年7月至2021年12月发出的新闻稿约17万篇,以及搜集中共外交部发言人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总共921次的谈话内容,发现港府引用中共官场措词的次数越来越多。

报导说,港府2012年7月至2019年10月从未使用“不会得逞”一词,直至2019年11月首次以该词语批评抗争者的行为。2021年全年至少使用7次。例如,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2021年11月发表报告批评北京政府削弱香港的自治权,港府声明反驳,一开篇就称任何利用香港干预中国内政的企图都“不会得逞”。

港府2012至2018年间使用“别有用心”不超过10次,但2019年爆发反送中运动后,以及2020年北京强推港区国安法、2021年中共全国人大决定改变香港的选举制度后,港府不同的官员和政府的声明在反击他国政要的质疑与抨击时,最少使用了57次“别有用心”。

去年3月,中共全国人大决定改变香港的选举制度后,特首林郑月娥在记者会上两次使用这个词语,批评“别有用心”的人进入香港的管治制度搞破坏。

港府表忠 日益重视政治正确

BBC中文网还发现,港府的官方用语不仅日益重视效忠,近来更重视政治正确,以凸显香港是中共管辖的行政区。譬如香港社会昔日广泛使用“中港”二字来形容牵涉香港和中国大陆的事物,例如:经常开车来往两地的货车司机,称之为“中港司机”。港府过去一直跟随这个约定俗成的用法,以“中港两地”统称香港和中国大陆,但近年开始改用“内地与香港两地”取代。

中共官媒新华社2020年9月发布的禁用词中,即规范不宜“并列提及香港、澳门与中国”,避免“中港”、“中澳”等词。

另外,港府过去以“独立关税区”、“独立的关税地区”等词汇,说明香港在关税领域方面有别于中国,但近年已将“独立”改为“单独”,也就是“单独关税区”、“单独的关税地区”等。

港府对社会事件的描述,也被亲中派政治势力牵著鼻子走。

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初期,因抗争者多著黑衣诉诸暴力抗争,被亲中的建制派立法会议员形容为“黑暴”。港府起初称之为“暴动”,后来态度软化,改称“社会事件”,引来若干建制派议员不满。不过,港府后来在2020年5月中共全国人大审议港区国安法前夕,又改口痛斥为“黑暴”,连英文声明也从riots(暴乱)改为public order events(公众秩序事件)再改回riots。

研究各国政治宣传策略多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研究生布吉敏(Bumgi Min)形容,这种重复使用特定词语的方式,是中共宣传的常见技巧,目的是使受众对任何官方指明的事物产生负面感觉。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与影视学院新闻系副系主任闾丘露薇认为,这可能是港府想透过模仿中共官场的说法,向北京政府表达忠诚,但这会令外界质疑“香港是一个在一国两制下有高度自治的国际金融中心,仰或只是中国众多大城市之中的其中一个。”

布吉敏也认为,政府用语是政治自主的重要指标,如果港府的用语变得与北京政府用语一样,外国受众就会认为港府被北京政府影响,“结果就是,他们可能会质疑香港还有多少政治自主性。”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布林肯到访 北京提防

法广  2024-04-2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