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聲中,果粉年輕人將世界讓給了華為大媽

劉遠舉
2024-03-23
image
網絡圖片

去華為店門口振臂高呼、下跪,去蘋果店裡怒斥、打砸,都不是稀罕事了。這次靜安寺蘋果店開業,大媽怒斥果粉,也並不令人意外。如果僅僅是這樣,不值得多說了。

但這次還有很大的不同。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以往的事,要麼是針對「抽象的對象」,要麼是「多數對少數」。但這一次不一樣。

痛恨蘋果的華為粉,在蘋果店裡,針對的是抽象的個體,是一種虛指,華為粉需要的是一個場景,而不是一個指控對象。

顧客只是逛逛,工作人員雖然在蘋果店裡工作,但也是抽象的,不帶入個體的喜好色彩,一份工作而已。怒斥與其說是對人,不如說是對物,對Logo。沒人會反駁,也沒人會爭辯,因為沒人覺得這種指控針對自己,覺得自己承受了這種指控,自然不會爭辯。

還有一種就是多數對少數。浩蕩的人群過去,所向無敵,砸車、打人,無人敢反抗。記得多年前,一次針對法國的事件,有人就在家樂福門口攻擊出來的顧客。任何針對外國的事件,最終都是中國人攻擊中國人,被攻擊的人,自然不敢反抗。這無需多說。

但這一次不一樣,華為大媽,孤身一人衝進果粉之中,還獲得了掌聲。

胡錫進說:「我覺得她和她的掌聲也代表了多元的一部分。但是她和她的掌聲,也就是對「崇洋媚外」的定義和怒斥不能成為網上的主流意識形態,而且必須指出,它與國家對外開放的路線嚴重不符。」

但掌聲並不是大媽的群眾基礎,鼓掌的是果粉。

視頻中拍照的人,用的是蘋果手機。也都是年輕人。從他們的姿態看,也並不是偶爾路過、看熱鬧停留,而是長時間等待在那裡的。多數人,就是在等待開業的果粉。看視頻,那是一個鐵欄隔離出來的通道。從俯拍的圖就知道,這不是一個過路的地方,聚集的都是果粉。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一群果粉之中,只有一個人在聲辯,其他果粉都站着看,然後,還為大媽鼓掌。其實,他們並不是一個鬆散的群體,和肯德基或者麥當勞里的顧客不一樣。在特定的場景,這是一個擁有,或者認同同一種生活方式的群體。但面對大媽的怒斥,這個群體立刻分裂了。

視頻里,爭辯的人說,蘋果為中國提供了就業。大媽說,中國不需要。中國的政策是對外開放,歡迎外資。這是支撐大媽退休工資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才讓她衣食無憂、醫保無憂、精力十足。她才能維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以她的認知,不會將自己的退休生活和中國對外開放聯繫起來。現在很多退休老人都是如此,排外、呼籲戰爭。他們不知道這和年輕人的幸福生活,以及下一步,自己的晚年生活,息息相關。

另一邊,果粉雖然聚集在一起,但卻是鬆散的。當大媽氣勢上壓倒了爭辯者,他們還會鼓掌。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手上的蘋果,以及自己的生活,是一種需要去主動維護的生活方式。也不去判斷其中的是非,然後做出選擇,並發聲,支持。

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相反,他們對氣場,對氣場背後的權勢更敏感,下意識的站在強者一邊。大媽的話語,不言而喻,自帶氣勢。當大媽氣勢上勝過了同為果粉的年輕人,他們就會鼓掌、叫好。

於是,一個大媽就能沖入果粉陣中,怒斥他們,降服兩百個果粉,讓他們鼓掌誠服。

掌聲中,大媽成了英雄,爭辯的那個年輕人,顯得有些可笑、可憐,反而成了一個小丑——他本在努力保衛自己和周圍人的生活方式。

年輕人決定着未來。大媽已經定性了,不可改變了,但果粉、年輕人卻無法抵抗大媽,反而為她鼓掌。

他們沒有戰鬥力,這可以理解。他們會鼓掌,這也可以被解釋。但這很悲哀,也很悲觀。年輕人就在鼓掌中,把世界拱手讓給大媽。

這不是過度解讀。

很多人會在群里,遇到類似的怒斥,這個時候,並不會有人站出來力挺,哪怕觀念相同,最多私下來表示支持。社會現象總是同構的。在更大層面,現在除了胡錫進,除了自媒體,中國的傳統媒體也不會批評大媽,雖然這是熱搜上的熱點。

無意識,有意識,皆出於氣場與氛圍。

於是,少數人就會借着這種氣場,攪動中國社會,拖累中國經濟。

無人能擋。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常識和洞見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救救工廠:工廠真的卷不動了

浦銘心  2024-11-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