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的告別演說預示中國改革年代徹底終結

鄧聿文
2023-03-12
image
李克強(圖⽚來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人在做,天在看」,李克強在國務院內部告別演說中的這句話在社交媒體流傳。對李來說,他或許沒有所指,或許憋了很久,但外界願意把它解讀成是對中南海那位獨夫民賊的暗諷。確實,這句話有種深深的無奈感,可以說基本反映了過去十年李的苦澀狀況。

這也表現在正在召開的中國兩會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出奇的短,李克強念了不到一個小時就結束。雖然最近幾年的兩會提倡工作報告縮短時間,不像之前那樣一站就是二、三個小時,包括會期也壓縮了,但今年是換屆之年,而且不是五年的換屆,是十年的換屆,按理,總得談點過去十年的心得體會,再對新政府提點希望,因此報告適當地長一點也是應該的。然而,李雖然在報告中對過去五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整個報告卻沒有拉長。這是他沒有話說嗎?不是,是不便說,或者不想說。

政府工作報告短沒關係,內容也是平淡無奇。連之前每次報告中必出現的,李的標誌性語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次也不見了。像動態清零是習近平的標配一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八個字也是李的標配,是他過去做總理力推的政策。還好,另一李的標誌性語言「互聯網+」,寫在報告中,沒有全廢,那麼,這八字的缺席,是否意味著他鼓吹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失敗了?

此次中國兩會,李和政協主席汪洋在做報告時,都一臉嚴肅,不苟言笑,尤其後者,似乎蒼老了許多,這應該是他們作為國家領導人在官媒上的最後亮相,以後或許在重大活動中作為陪襯也會出現,但從此刻起,他們正式告別了從政生涯。

十年前,當李以總理身份初登兩會舞台時,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儘管他本來是總書記的人選,因為江澤民等元老要把中共紅色江山傳給紅二代掌管,讓他失之交臂,但在前三年,中國輿論仍以習李相稱,將這屆政權叫做「習李體制」,說明黨內外是看好他的,中共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全面改革規劃,很可能這個規劃就是在以他為主的黨內改革力量的推動下制定的。

可惜好景不長,在權謀和手腕上,李遠非習的對手。雖然李在成為黨內二號人物前,也在官場歷練了相當長時間,做過共青團中央書記和幾個大省的一把手,但在弄權上,比起習,只是小學生水準,而習堪稱權謀大師。一個上台時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班底,被元老們認為可以隨意揉捏的習近平,竟然三年不到,權力和地位就迅速膨脹,迫使高層接受他成為核心。胡錦濤做了十年總書記,都沒有獲得核心稱號,江倒是核心,可是由鄧封的,而習自封核心,不能不讚嘆他手段的神奇。習核心崛起,李就邊緣化,習李體制不能再叫了,在這之後的七年,李一直被習壓制著,去年,由於疫情引發民眾對習的不滿,習的反對者一度臆想著「習下李上」,結果本來未到退休年齡,乾脆被習一擼到底,連帶著將整個團派趕出政治局。

李缺乏殺伐決斷的匪氣,他的性格偏柔弱,帶有一股書生氣,在中共高層這個大染缸里,註定是做不了最高領導人的。他甚至也未必能夠成為一個好的宰輔。中國歷史上的宰相,要干出一番業績,首先得處理好和皇帝的關係,讓皇帝對自己放心;其次是要有統領百官的能力,讓百官聽從調遣;再次還要有很強的行政能力。有了這三條,基本能夠成為一個好宰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或者為皇帝收拾爛攤子。

紅朝宰相接近這三個標準的,是周恩來。周本來是有機會多次問鼎中共最高權力的,但碰上了毛,就只能成為毛的宰輔。在性格上,周和李是同一類型。毛其實對周非常不放心,在歷史上多次敲打周,迫使周做檢討,可毛在管理國家上,離不開周。因為周駕馭複雜局勢的能力確實罕見,並且親歷親為,細緻細心,同時在權謀上也超一流,又是老資格,高官們服他,他用自己的忠誠替毛打理著千瘡百孔的中國。李也許想像周一樣好好輔佐習,可惜他沒有周的行政才能、手腕和資歷。

在中共這種體制下,若單有進步的觀念,卻無能力將它落地,而又想堅守自己的一套,勢必就會和保守的最高領導人產生矛盾甚至衝突。李和他的前任溫家寶都是主張市場改革的人,溫在這方面走得更遠,呼籲中國民主化,但他們都溫文爾雅,缺乏權威。也許這是出身平民的中共領導人必然的宿命。溫做總理的十年,比李的待遇要好,原因在於他要輔佐的胡同樣是個弱主,而胡也出身平民。前兩位已經平安落地,相對而言,李能夠平安退下,已屬幸運。或許他確實比較清廉,又或雖一度被反對者寄以厚望,可終究未冒失對習有非分之念,覬覦那個位子,而被習放過。

李克強的謝幕預示著中國改革年代的徹底終結。他可能深知自身弱點,覺得無法改變現狀,或者曾經也努力過,但無濟於事。當他離開中南海,回望過去十年,一定有一種身心疲憊的感覺,所以才會在國務院的告別演說中脫口而出「人在做,天在看」。但在卸下他挑不起的擔子後,何嘗不是解脫,從此遠離權力中心,無需進行靈與肉的糾纏。

(※作者為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全文轉自上報)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