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的十字路口

洪耀南
2024-01-10
image
深化民主需要不斷選擇保留優質並淘汰劣質的政治參與者,若不能實現這點,台灣的民主可能變成負面的範例。(中選會提供)

迄今為止,中國經濟下行並未出現反彈的跡象,然而,中國國安部卻率先將「經濟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對於在社群媒體平台上散布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言論,中國當局將其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強調必須以多種手段、全方位、高效率應對經濟領域的國家安全新挑戰。他們認為那些對中國經濟進行悲觀評價的言論屬於「陳腔濫調」,本質上是一種「認知陷阱」,妄評中國經濟衰退的敘事陷阱。

一些知名網紅或財經專家隨即被封殺,例如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因呼籲股民不要入市而遭禁言,甚至被罷免院長職務。多名財經網紅也受到了「禁止發言」和「禁止關注」等手段的打擊,包括自稱著名財經評論家的「水皮more」和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斌的今日頭條帳號,都因違反規則而被禁言。職業投資人洪榕也遭到了言論和關注的禁令,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更早在2023年六月就被禁止。即便是中國經濟學者李迅雷的文章《李迅雷:上山容易下山難?從需求側看經濟》,該文引用北京師大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2021年的調查數據,指出中國月收入在2000元人民幣以下的人口約為9.64億。這篇文章曾一度成為微博熱搜第一,但隔日即被下架並刪除。

在台灣總統大選的辯論和政見發表會上,民眾黨的柯文哲指出台灣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國民黨的候選人侯友宜則批評民進黨的經濟成績不及格,同時提出了經濟改革的三大支箭。這些批評和挑戰都是挑戰者常常提出的,但從他們的主張中,都強調了台灣的經濟出路需要與中國經濟緊密結合,以期獲得改善。

回顧蔡英文的執政成績,代表經濟景氣的台股創下歷史新高,突破了17500點。美國全球金融雜誌公布的2023年世界富裕國家排名中,台灣名列第14位,超越中國、日本和韓國。國民所得達到3萬2811美元,以購買力平價(PPP)為基礎計算各國國內生產毛額為7萬3344美元。此外,外匯存底連續兩個月創下新高,截至2023年12月底達到5,705.95億美元。

在台灣,人們可以提出問題,並且並非必須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有些人甚至以低質的手段,如造假或偏離事實,提出批評,卻能吸引大量支持者,甚至可以參選總統或副總統,而不會因國家安全理由而被禁止言論。弔詭的是,一方面享受台灣言論自由,卻主張想與中國結合成「兩岸一家親」或達成「九二共識」下的一個中國。

相較之下,中國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打擊提出問題的人。中國並非致力於解決問題,而是選擇打壓提出問題的人。中國的宣傳更注重盛世的讚美聲,並且中國並不追求法治,而是以壓制為主。儘管台灣相對較小,但它容納不同的聲音,同時也是一個擁有法治的社會。

維護台灣民主選舉是「兩國」最基本的區別之一。然而,深化民主同時需要不斷選擇保留優質並淘汰劣質的政治參與者。若不能實現這點,台灣的民主可能變成負面的範例,最基本使得不適格的人「無法」當選成為我們的總統或國會議員。只有確保我們的民主機制能夠有效篩選和培養出具備品質的領袖。香港2023年區議會選舉已經示範了一次「中國特色的民主」,我們如何才能避免步上香港模式,民主被沒收,只有愛國愛港者才能參選,而只剩下歌頌「祖國」而不能批評的選舉。

※作者為淡江大學外交系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榮譽理事長。全文轉自上報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