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引述中共官員:香港封關至明年20大後

方泠卉
2021-10-26
image
香港持續採取「病毒清零」政策,並要求入境後須隔離21天,外資憂心如此做法會影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DALE DE LA REY/AFP via Getty Images)

英媒引述一名中共官員消息指,香港採取「病毒清零」政策將持續至明年11月中共20大之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26)日表示,若放寬外地人士來港的防疫限制,或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將減低與中國恢復通關的機會。

特首:若全球確診下降 A組國家可調至B或C組

林鄭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政府很重視市民能免檢疫返回內地,但暫無制定通關日期;政府將取消大部分從海外或內地入境本港的「豁免群組」免檢疫安排,只保留一些非常緊急和必要的有關人員,如跨境貨車司機,才可豁免檢疫往來兩地,希望令中央對香港的防疫措施更有信心。

林鄭10月初發表施政報告時表明,與中國通關才是特區政府的頭等大事,之後才會輪到放寬與其它國家的旅遊限制。對於外商擔憂香港的防疫政策恐影響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林鄭回應稱,若要與內地通關就須與其配合,讓其有信心讓港人免檢疫入境,若放寬外地人士來港的防疫限制,或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將減低與內地恢復通關的機會。

她又說,若港商不能進入內地,將大大減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商業樞紐的吸引力,因此政府的策略是致力於跟內地通關。林鄭續說,若全球的疫情確診數字下降,可將高風險的A組國家地區下調至B組或C組,減少檢疫日數。

金融時報:明年有習連任等多個敏感事件 使香港通關無期

英國《金融時報》最新引述一名中共官員指,明年有北京冬奧、香港特首選舉,以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爭取2022年底連任第三個任期等政治敏感事件,使得香港放寬通關遙遙無期,昔日的「亞洲國際城市」已淪為最封閉地區。

亞洲地區的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及新西蘭已放棄「病毒清零」政策,報導指,香港若繼續維持該政策,或動搖香港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

報導又引述香港美國商會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指,外資企業員工失去了與家人見面的機會,客戶開始流失,企業經營出現困難。

彭博:ASIFMA去信財政司司長 促放寬旅遊限制

另據彭博報導,大部分成員為外資行的亞洲證券業暨金融市場協會(ASIFMA)去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要求港府逐步放寬旅遊限制,並最終接受與病毒共存。

ASIFMA認為,香港仍未能為投資者定出明確計劃,又指其部分會員決定撤出香港,雖然目前為數不多,但香港若持續長期的抗疫措施,將使金融公司難以在港經營。

ASIFMA進行的調查顯示,在30個回復的會員中有近九成表示,在港府的抗疫措施下,其在香港的經營受到「中度」或「顯著」影響;約四分之三表示,在吸引和挽留人才方面遇到困難,三分之一面臨「重大」挑戰。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