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台灣離韓國這場短命戒嚴有多遠

陳嘉宏
2024-12-06
image
2024年12月4日,戒嚴令解除後,韓國抗議者在首爾舉行集會時,手持「譴責尹錫悅的非法戒嚴令」的橫幅。(JUNG YEON-JE/AFP via Getty Images)

若要說韓國157分鐘的超短命戒嚴對世界上哪個國家衝擊最大?台灣一定排名在前三。一方面,台灣與韓國在歷史、地理與文化上極為親近,兩國同樣是第三波民主化的國家,都曾經被日本殖民,都同樣面臨的強大的外患威脅。兩國一度是兄弟之邦,現在則有瑜亮情結,彼此不但產業結構相近,連人均GDP也互相較勁。

不僅如此,此次尹錫悅總統發動戒嚴的理由,包括刪減國家預算大幅削弱國家機構運作的能力、恫嚇法官癱瘓司法運作、剷除親朝鮮勢力等等。都在台灣的朝野對抗𥚃似曾相識。更巧的是,韓國的憲法法院一個多月前也發生提名人選遭國會杯葛以致難以運作的情況,先前還有台灣的公法學者建議援引韓國的案例,直接變更審理規則以延續憲法法院的運作,這一切,台灣人實在有很強烈的既視感。

俗話說,下棋至少要想三步。只是,尹錫悅的戒嚴令短短不到3小時就夭折,顯示他連第一步都沒想清楚。這件鬧劇不僅在野黨議員反對,同黨議員都不挺,輿論一片罵聲,美國沒被知會,就連總統府秘書長與高階幕僚都請辭切割。如此孤注一擲的行徑,若非尹錫悅已經陷入瘋狂的狀態,就是總統的決策系統被少數人封閉起來,同溫層太厚,只聽得到他想聽的聲音。

不管真正原因如何,這件傷人傷己傷國家的戒嚴令,都讓人感嘆民主的脆弱。值此,也再度讓人記起美國斯坦福大學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mond)在《妖風》一書里對「民主」的諄諄告誡:

「民主的文化也是中庸的文化。當政治被對立陣營的『虔誠信徒』主導,民主就無法運作,因為這些人會視妥協為背叛,將不合意的事證貶為造假。民主也需要禮義與互敬,如果相爭的政治人物將彼此詆毀為妖魔鬼怪,民主的遊戲規則就會迅速緊繃,通常還會達到暴力的程度,危害民主的穩定。」

「民主需要信任其他公民的正直與善意,容忍不同的觀點,也因此需要對自己的政治立場抱持一點謙虛和懷疑,在智識上保持開放能促進寬容。」

「支撐民主的是人民對民主正當性的無條件信仰,一國的人民和政治人物即便在自己中意的政黨、候選人和政策落敗時,還是要無條件認同民主是最好的政體:若非如此,民主的運行就會如履薄冰,從而使任何危機都可能將其顛覆。」

什麼叫「對民主正當性的無條件信仰」?就是共同體裡的所有成員都相信有一套「共同的遊戲規則」,不但在選舉贏的時候相信這套遊戲規則,就算在輸的時候也信奉這套行事原理。當人們不再相信民主就長遠而言能夠解決他們的問題,當民主不再具備寬容、彈性與節制時,而不斷地妖魔化你的政治對手甚至他們的支持者,那民主的麻煩就大了。

在尹錫悅演出這場戒嚴鬧劇之後,國民黨立委馬文君等等人聲稱要透過修法防止獨裁。修法本就是立法院的權責,問題是修法是不是合乎民主憲政秩序?而當修法案依憲政運作規則被宣告違憲時,立法者是不是懂得限縮自己的權力?說得更白一點,當立法者不恪守機關的憲法忠誠義務,甚而試圖終止特定憲法機關的運作時,如何能要求其他機關遵守它立的法?而當一個國家的走到這種「到底誰怕誰」的大違憲時刻,就是民主憲政崩解之時,離戒嚴與政變也不遠了。

民主不總是往前走,民主也會衰退。台灣到底離韓國這157分鐘的短命戒嚴有多遠?關鍵不在台灣的民生經濟是不是比韓國好,也不在於敵國外患的威脅有多強烈,甚至不在於政治領導人的心性如何?關鍵在於這共同體的成員是否對民主憲政有共同的認知,以及當有任何政客有意無意地逸出這條線,民意是不是能見微知著、防範未然,適時地給予糾正及懲罰。保護民主共同體是所有人的責任,沒有人可以是局外人。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全文轉自上報

猜你喜歡

昆士蘭台灣中心各項海外資訊公告

澳洲昆士蘭台灣中心  2025-01-22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