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限延後公布經濟數據 因為知道不妙

蔡明芳
2022-10-29
image
二十大(圖片: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在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後,熟悉中國經濟的李克強與汪洋二人均不在此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名單中,在政治上,習近平集大權於一身是確定的,在經濟上,共同富裕的政策方向也再次被強調。從中國政治體制與經濟政策逐漸遠離鄧小平、毛澤東或溫家寶等過去中共領導人的態勢,中國經濟只會往自給自足的方向走,這也表示,從2018年美中貿易衝突至今,中國與世界民主國家脫鈎的趨勢已無法改變。

中國與美國、歐盟等民主國家的衝突日增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對於中國的科技管制也從過去百分之二十五的「微量原則」(De Minimis Rules)到近期所採取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在外國直接產品規則的管制上,直接禁止世界各地的企業把使用美國技術、機器或軟體的產品賣到中國,包含擁有美國技術的外國人也會受到直接限制,因此,美國政府對於中國的最近管制措施是相當嚴格的。從微量原則的部分允許到外國直接產品規則的直接禁止,儘管美國對於中國的科技管制愈來愈嚴格,許多人對於中國科技或經濟是否因此而受到極大的傷害仍有不同的看法。 

勞動生產力是影響國家經濟持續成長的關鍵 

影響一個國家經濟能否持續成長的重要因素,在勞動生產力能否持續提高,一國勞動生產力的高低,則是受到該國擁有的天然資源、有形資本、人力資本與技術知識的影響。就有形資本而言,中國目前對於中國國內所採取的清零措施,以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管制,將會降低外國資本進入中國的誘因,進而使得中國的資本累積速度減緩,影響勞動生產力。 

就人力資本而言,自鄧小平以來,中國持續改革開放的結果,包含台灣在內的大量外國資金進入中國投資並雇用大量中國勞工,除了增加中國的勞動就業與薪資外,最重要的是,中國勞工藉由邊做邊學使得人力資本可以直接累積。此外,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成長,可以接受教育的中國人口也逐漸增加,到外國留學的人口也愈來愈多,中國人力資本也更快速累積。 

就技術知識而言,對外開放或吸引外人直接投資,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預期可以吸收最先進的技術知識,對於人口紅利或環境紅利已逐步耗盡的中國而言,下一階段的經濟成長不再是倚賴既有的天然資源或人口紅利,而是發展更先進的技術來提高勞動生產力,進而帶動經濟的持續成長。技術知識與人力資本必須要可以相互搭配,才可以提高一個國家的生產力,例如,中國武漢弘芯在2019年雖引進ASML的EUV(極紫外)光刻機,但最後仍抵押給武漢農村商業銀行並倒閉,亦即,只有好的技術知識,若無足夠的人力資本,一個產業或國家的生產力仍無法提升。同理,半導體產業在台灣可以成功發展並不表示在其他國家可以複製成功。

中國科技可以自立自強? 

由上述討論可知,儘管習近平在此次中共二十大會議中再次強調提高科技與供應鏈自給自足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當美國在人才與技術對於中國採取更嚴格的管制時,中國的人力資本以及技術知識的累積會停滯不前,將是可以預期的事。在美國管制下,即使中國開放也無助於事。雖然看好中國在科技可以自立自強仍有不少擁護者,但是,若考慮中國管制數位平台市場後的共同富裕政策,則人民的財產權將不再受到保護,人民努力的誘因也會消失,除非習近平有能力可以對資源做最有效率的配置,否則,期待中國科技可以自立自強可能太過樂觀。若科技如此,則中國未來的經濟走向衰退已可以預見,這或許是中國無限期延後公布經濟數據的原因。

(全文轉自上報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