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低迷,多個行業受到影響。近日,大陸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24年年報顯示,公募基金已進入所未有的行業寒冬,整體營收與淨利潤普遍下滑,行業內降薪裁員等現象十分嚴重。
據《財經》報導,截至3月29日,已有40家基金管理公司披露2024年的營收數據。從數據來看,公募基金行業的業績普遍下滑,尤其是依賴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公司,其營收和淨利潤連續多年下降。
相比之下,產品線較為多元化的公司,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主動權益類產品滑坡帶來的衝擊。一些基金公司通過差異化策略以及降本增效,實現了利潤優化甚至逆勢增長。
但在成本縮減的同時,基金行業曾經引以為傲的高薪酬體系也隨之瓦解。2024年,基金行業最早開始降薪的高管,其稅前年薪已不足300萬(人民幣)。多輪審計後發現,頭部基金公司的年終獎出現大幅縮水。
以新三板掛牌的中郵基金為例,其人均薪酬從曾經的150萬元下降至56萬元,降幅近三分之二。與此同時,其內卷現象也極為嚴重。
在已經披露數據的40家基金管理公司中,超過半數公司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主動權益類產品占比較高的公司受到的衝擊尤為嚴重。例如:
信達澳亞基金:營收同比下降31%,淨利潤縮水42%
東方紅資管:營收下滑30.4%,淨利潤跌幅超過40%
光大保德信基金:營收下降25.5%,淨利潤下降近五成
交銀施羅德基金、農銀匯理基金:淨利潤同比下降超過20%
這些基金公司在業務結構上都以主動權益類基金為主,受業績、規模萎縮以及費率下降等多重影響,其營收與淨利潤已連續兩年,及多年呈下降趨勢。
招商基金2024年淨利潤下降5.9%,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成為拖累業績的主要因素。數據顯示,該公司混合型基金的規模同比下降了21%。
作為唯一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募基金,中郵基金的年報披露了詳細的費用支出情況。數據顯示:2023年,人均薪酬為67.8萬元;2024年降至56.4萬元,降幅達17%,職工薪酬總支出由1.9億元降至1.4億元,降幅21.6%
除薪酬大幅下降外,公司還對各項業務費用進行了削減,比如會議費、業務招待費、業務宣傳費等大幅下降。其中包括:
手續費及佣金:減少3385.92萬元,降幅31.23%;業務宣傳費:減少395.44萬元,降幅35.41%;業務招待費:減少354.63萬元,降幅51.97%差旅費:減少140.39萬元,降幅28.29%;會議費:減少493.40萬元,降幅72.44%;信息諮詢費:減少228.98萬元,降幅39.23%;中介機構服務費:減少93.18萬元,降幅20.92%;通訊費:減少59.84萬元,降幅21.49%;車輛使用費:減少11.97萬元,降幅23.87%。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