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愛的這些電影背後是千年和歌之美

清簫
2023-03-21  更新: 2023-03-22
image
(圖:Adobe Stock)

提及新海誠執導的經典電影《你的名字》,許多觀眾都說自己是紅著眼眶走出影院的,看似老梗的身體互換故事竟如此催人淚下;由他執導的另一部動畫電影《言葉之庭》亦大獲好評,幾年以來都被奉為對純情最美的詮釋。而這兩部電影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與日本古代和歌的連結,其中《你的名字》劇情直接受到了平安時代女歌人小野小町的和歌啟發,可見和歌影響力之深遠。

那麼什麼是和歌呢?這種在日本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文學體裁框架下誕生了哪些流芳千古的佳句?對現代日本的影視又帶來哪些影響?本文將帶你走近千年和歌之美。

 

什麼是和歌

和歌源於日本奈良時代(公元710年——794年),由中國古代的樂府詩發展而成。我們都知道漢詩講究押韻、守格律、對仗工整,例如寫七言絕句時就要嚴格遵照七絕的格律,若寫成五言或者不講究平仄,那就不屬於七言絕句了。同理,和歌寫作也要講究格式,但與漢詩不同的是,和歌是5音和7音相交錯的。

和歌分為長歌和短歌等多種形式。一首長歌有若干「聯」,奇數聯較常見,每聯兩句,分別是5音和7音。一首短歌有五句,每句音節數分別為5、7、5、7、7,共31音。其中前三句稱為「上句」,後兩句為「下句」。

2
(圖:Adobe Stock)

古代和歌與現代影視

說到唐詩中的佳句,像李白、王維、杜甫、王勃、白居易等詩人的一些詩句可謂婦孺皆知,譬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等,至今讀來仍是讓人嘆為觀止。

那麼和歌有哪些名人名句?這就不得不提到《萬葉集》和《小倉百人一首》這兩部歌集,其在日本的地位不亞於《詩經》在中國的地位;同時亦不得不提及一位被日本人視為「世界三大美女」之一的女歌人——小野小町,她在日本的文學地位可以說相當於中國的李清照。

小野小町生於公元9世紀,是日本王朝女性文學之先驅。從她的作品中能深切感受到她外柔內剛的性格與熾熱如火的內心,其作品題材以暗戀和詠夢為主,筆風哀婉,但憂傷里又不乏直率。

1
(圖:Adobe Stock)

她最著名的一首和歌「憂思逢苦雨,人世嘆徒然。 春色無暇賞,奈何花已殘。」是被選入《小倉百人一首》的經典之作。電影《花牌情緣》引用了這首和歌,並帶來了另一種啟發:一個人的時光易逝,所以更應當把握當下,實現理想,不留遺憾,雖然人會離開,但帶領同伴一起變強的精神是可以流傳下去的。

《你的名字》的靈感來源則是小野小町另一首和歌:「念久終深睡,所思入夢頻。早知原是夢,不做醒來人。」電影中男女主幾乎每次睡覺都會靈魂互換,醒來後卻什麼都不記得了,感覺就像做了奇妙的夢。類似這種亦夢亦實、亦真亦幻的朦朧意境,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有如此美妙的詩句記敘。

電影《言葉之庭》是怎樣與古代和歌結合的呢?先來看看《言葉之庭》海報上的副標:在「愛」來臨之前,是「孤悲」的物語。這句話一語雙關,除了表面意思,也暗指文字演變史。日本早期沒有「戀」這個字,那時的日本人將「戀」寫作「孤悲」,可以看出在日本古人的概念里「愛」與「悲」之間是畫等號的。而當我們再去細讀和歌時,不難發現和歌里有許多都在表達思念。有思念的地方就有孤悲。

貫串《言葉之庭》的和歌出自《萬葉集》,讀來頗令人感動:「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簡單樸素卻很美,將不為外界所動的愛描繪得刻骨銘心,魂牽夢繞。此外,《言葉之庭》的片尾曲《Rain》更是動人心魄,筆者初聽此曲時剛聽開頭便覺得莫名感動,歌詞也很有和歌的味道。

還有哪些現代影視作品含有古代和歌呢?或許有觀眾還記得,日劇《朝五晚九》中出現過一首,是山下智久飾演的男主思念石原聰美飾演的女主時所吟。筆者將其翻譯為:「久待君來訪,燈青萬物凝。忽聞簾戶動,扼腕恨秋風。」這是一千年前日本才女額田王的一首短歌,用白話解釋,即:故事也許發生在某個漫漫長夜,一位女子在屋內焦急等待戀人,不知等了多久,忽然屋簾翻動,以為戀人歸來,細看卻只是秋風吹動,頓時失望不已。這首和歌很形象地描寫了對心上人期待落空的那一瞬,間接襯托出思念之深、盼見之切。

額田王的這首短歌與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相似,兩者均表現出人心在情至深處時對某些特定事物的敏感。秋風無意惹塵埃,而是人盼得太切,引發了這場美麗又悲哀的誤會;花鳥本該令人歡,可在詩人悲痛於國破家散之際,顯得格外刺眼刺耳,反而進一步加重詩人的哀情。

 

1
(圖:Adobe Stock)

其他和歌賞析

若想走近或深入了解和歌,必讀《萬葉集》,其次是《小倉百人一首》。《萬葉集》是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總集,收錄了公元4世紀至8世紀4500多首長歌、短歌。《小倉百人一首》是日本鎌倉時代歌人藤原定家私撰的和歌集,挑選直至《新古今和歌集》時期的100位歌人各一首作品匯編而成。

下面筆者為諸君挑選幾首分享並簡單賞析:

「山櫻幽處見,彼此倍相親。世上無知己,唯花解我心。」 —— 前大僧正行尊

擬人手法,充滿禪意。俗世熙熙攘攘,城府皆深,因此清高孤單的人看見山中櫻花反而覺得更親切。實際上花兒真會成為作者的知音嗎?顯然不會,他的一廂情願只是寓情於景,反襯出山間人跡罕至,遠離塵囂;自己孤高脫俗,寧靜致遠。

 

2
(圖:Adobe Stock)

「今朝春日裡,本擬共芳尊。無奈櫻花落,紛紛亂我心。」 —— 紀友則

落櫻本無過,只是人心亂。國學大師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有什麼樣的心境,看到的就是什麼樣的風景。

 

「相逢江海上,難辨舊君容。夜半雲中月,匆匆無影蹤。」 —— 紫式部

出自於有日版《紅樓夢》之稱的長篇寫實小說《源氏物語》。好不容易與故交重逢,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要訴說,然而相聚的時間太短,此番別離後不知下次在何處相逢。以月亮匆匆隱入雲中比喻世事之無常。很典型的藉景抒情、寓情於景。

 

「遠去與相送,離情此地同。親朋萍水客,逢坂關前逢。」 —— 蟬丸

逢坂關是日本地名,也是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所,平安時代中期(公元810年)後取代愛發關成為三關之一,可想而知歷年有多少遊子浪客在此經過、出發、告別。這首和歌與蘇軾「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一句異曲同工。世間多少聚散離合,關、塔等建築物都「看」得一清二楚,或許唯有無情的建築才能不為離別而泣吧。同樣的景物見證過不同人的悲歡,以客觀視角取代主觀,更襯出人對於滄桑變換的無奈。

 

中日詩歌相近之處

中國古籍《淮南子·繆稱訓》有句話:「春女思,秋士悲」,意思是一到春季,女孩子就容易感嘆紅顏易老;一到秋季,男子看到滿目蕭瑟便嗟懷才不遇,或恨英雄遲暮。日文與中文古詩在觸景生情、寓情於景方面異曲同工,而且日本詩人觀察事物也相當細膩,比如夢醒後回到現實時的失落,以密雲遮月形容人與人之間相聚甚短且無常,總能在某一時節或時刻捕捉到真實的心理活動,所以才能為後人留下不朽的作品。

如果大膽去想,那些不同的景物、顏色與季節,都似有神明精細安排一般,恰為人而生、而舞、而變、而逝。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又怎不像早已寫好的劇本,提供給心思縝密的詩人們,在人間上演一場場喜怒哀樂的戲?

 

櫻花
(圖:Adobe Stock)

結語

向歷代歌人致敬,21世紀的創作依然需要你們。亦或許,再過幾個世紀,也依然如此。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