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范進的時代,公務員之下,已經沒有正經職業了

朝西梨
2025-03-28
image
網絡圖片

央視新聞去年曾報道:2025全國返鄉入鄉創業者有望超1500萬人。

《返鄉入鄉》《有望》——論語言素養,還得看權威機構,拋開事實不談,回家種地怎麼能不算《創業》呢。

但現在看來,1500萬可能有點保守了。春節才剛過,全國各地竟興起「返鄉潮」:江浙滬民工滯留30w、廣州返鄉潮堪比春運、招二十來二百、近70%農民工無工可打…(具體可在短視頻平台搜一下)

與此同時,剛結束的「23省聯考」也迎來了一波「逆勢增長」:報考人數超530萬(計劃招錄16.6萬),其中甘肅報考19.27萬,較去年增長34%,湖南參考29.4萬,較去年增長56%…大膽預計明年有望超過700萬。

因為得益於22年的大擴招,26屆畢業生數量將增長 30 多萬!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這期簡單聊一個現象,就是大眾對「體制身份」,已經執着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

得益於同行的襯托,原地踏步也是大幅進步,無論是長輩間的攀比還是相親市場的估價,鐵飯碗工作已經一改往年「學歷低、不上進者才會報考」的刻板標籤,成為最有實力的加分項。

相比之下,程序員、律師、高校青椒、醫生…這些原本「光鮮亮麗」的職業,似乎不是低薪內卷就是裁員,早已被貶得一無是處,在哪

但以風評下降最為厲害的程序員為例,並不是到了35歲就一定會被裁員,也並非人均996(體制內某些崗加班也很嚴重),相比之下就業面不要太廣,不買房的話被裁前可能連養老金都能攢夠…

(卷大廠當然不容易,但當下的春秋招牛馬市場,計算機技術相關的專業,就是更好找工作、薪資也更高)

除了少數能回家做「全職兒女」的幸運兒,這兩年沒找到合適工作的待業畢業生,大部分可能都在備考公務員,過着與社會完全脫節的日子——僅豆瓣這種小眾平台就聚集了幾十萬備考者,很多原本悠閒自在、文藝氣息濃厚的小組,現在的日常話題「除了跳槽就是考公」。

考公同學間安慰人的永恆話術是,「考得次數多了,上岸就是必然」。但這顯然不可能,就算低到30:1的報錄比,依然意味着剩下那29個同學無論多努力,終究只是炮灰,二戰到明年境況更慘,應屆生的腦子更好用,刷行測真的會把人刷笨…

為什麼職業歧視這麼嚴重,為什麼對體制又如此着迷…幾百人競爭一個離家也不算很近的縣鎮崗,報高額培訓班、犧牲生活體驗,圖什麼呢。

按照中式幽默的邏輯,圖的大概是某種「預製人生」,更穩定的工作帶來更高的社會地位,更高的社會地位帶來更優先的擇偶權,更優質的伴侶帶來更優質的子女…

考公的同學可能更多是出於無奈、沒得選,但凡有一個拿得出手的Offer,競爭壓力也不至於這麼恐怖,在絕對的錄取比例面前,一切努力最終都是自我感動的笑話。

從社會整體來看,僅用二三十萬個崗位就穩住了近千萬的年輕人的做法,無疑是社會工程的壯舉,但換個角度,一個遍地范進、對穩定趨之若鶩的社會,大概率會走向固化和畸形。

最近對職業歧視的感受,真的有點深刻,但對於很多專業來說,除了考公又沒有更好的出路。

作者——芬尼根守夜人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一千隻羊群在燃燒

猜你喜歡

6214.4萬體制人喜迎春節

家傳研究員  2025-01-28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