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日廣東、江蘇稅務部門對富士康集團的重點企業進行稅務稽查,河南、湖北等地則對富士康的用地情況進行了現場調查。
補充一下,原報道里還有『依法』兩個字,我在引用的時候省去了,因為實在沒必要。畢竟我們是法治社會,要查處某家公司某位老闆的時候,必定是能找到法律依據的,稅務、環保、土地、消防、衛生、勞動,以及掃黃打非,總有一款適合你,根本沒必要強調『此處依法』,平白讓人多想。
說回富士康,這公司大家想必都知道,一家很大很大很大的科技產品製造商,是蘋果和眾多全球知名品牌的代工廠。不過很多人可能意識不到它大到什麼程度,介紹幾個數據:
2020年,富士康在中國大陸各家工廠的出口總額達6500億元,占到全國出口總額的3.6%,差不多是整個貴州省當年出口額的兩倍。
根據《財富》雜誌的最新統計,富士康母公司在中國大陸雇員總數76.7萬人,在中國所有公司中排名第3,比中國郵政還多兩萬人。考慮到製造業工廠員工數量隨淡旺季波動,高峰時在富士康「打螺絲」的員工穩穩超過100萬。
簡而言之,富士康大到足夠影響中國國民經濟和民生穩定的程度,沒有絲毫誇張。
除了本身體量巨大以外,富士康還是中國大陸參與全球化工業生產的標誌性企業。全球設計——中國製造——全球消費,這個鏈條雖然被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嫌棄分到的利潤太少,但至少,目前還是有利潤、有就業的。在當下,有錢賺,有工作意味着什麼,不需要我多說了。
查處富士康,甚至於傳言中的趕走富士康,可能會帶來三個方面的影響。
一是短期內會造成中國進出口貿易和國民經濟數據的波動,會新增相當規模的失業人口。
當然,沒了張屠戶不至於吃帶毛豬,沒有富士康也不至於中國就不能做科技產品的製造了。其他代工企業會填補一部分市場份額,新生的企業也會創造新的就業。
不過呢,一家全球排名第一的製造企業並不是說你有錢投資建廠,買得到生產線,請得到工人就能原地複製的,對超級複雜供應鏈的管理,與客戶多年合作的信任關係,適應現代科技製造業的管理體系,都是三年五年很難培養出來的,這道理很好理解對不對?
這個短期影響,以我的樂觀估計,至少是5年起步了。
二是會顯著加速外資企業撤出中國的步伐,令國民經濟進一步承壓。
前面的估算其實只是一個理想化的想法,因為只考慮了富士康本身的體量,沒算上趕走富士康所帶來的連鎖示範效應……
近年來,部分在華設廠的外資企業在全球化供應鏈布局中做出調整,逐步加大了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國家的投資。相應的,在中國的生產比例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擠壓。
好在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製造在基礎設施建設、員工素質、供應鏈發達程度等方面仍然有着很強的競爭力,外資畢竟是理性的,不會一鬨而散。而且,國際形勢瞬息萬變,已經搬走的企業也並不是沒有機會浪子回頭。
其實不止是外資,中資企業主動去東南亞和印度設廠的也並不少見,這是中國環境保護日趨嚴格,員工收入逐步提高的必然導向,不能簡單地做負面解讀。只是轉換期有壓力是在所難免的。
但是請注意,以上分析的都是企業在市場規律驅動下的主動行為,如果企業感受到巨大的政策不確定性,對中國法治環境有所擔憂,那很有可能會加快外遷的節奏,或者擴大外遷的規模。
這部分有比較強的主觀性,我想沒人能做出精確的估算,但用稅務問題和土地問題來查處富士康的話,其影響方向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某些人肯定並不在乎這些,但是身在中國大陸,高度依賴中國經濟發展生活的我,還是很在意的。
三是可能會造就一個相當有影響力的台獨分子。
眾所周知,富士康老闆不是台獨分子,他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發表過支持台獨的言論,也從未被查實任何支持台獨勢力的行動。
你要問我郭台銘內心深處到底是怎麼想的,骨子裡是不是台獨分子,我不知道,我也不關心……
我只知道,如果一個人嘴上不支持台獨,行動上沒有支持台獨,那他就不是台獨分子,那他就是熱愛和平統一的人們應該爭取的對象,尤其這個人還是經濟界舉足輕重的人物,那就更應該團結為上,沒必要逼人落草為寇。
把富士康從中國大陸趕走,他會不會痛?他會如何反應?誰最開心?
當你喊國家利益至上的時候,最好知道國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落在哪裡。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基本常識)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