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坤:上海解封意味着動態清零的重大勝利?

蔡慎坤
2022-06-06
image
示意圖,中國疫情(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5月30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上海市委書記、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強在會上指出,在核心的堅強領導下,在兄弟省區市和解放軍的大力支援下,全市上下經過連續奮戰,取得了大上海保衛戰的重大階段性成果。

李強指出,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全市上下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始終秉持「堅持就是勝利」的必勝信念,克服重重困難,付出艱巨努力,取得了來之不易的重大階段性成果。廣大黨員、幹部夜以繼日地衝鋒與拼搏,廣大人民群眾堅韌不拔地支持與堅持,醫務人員、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基層幹部、下沉幹部、志願者等身處抗疫一線的同志們經受住了極限條件下的考驗,完成了艱巨繁重的任務。當前,疫情防控正向常態化防控階段轉換,隨着生產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復,鞏固防控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爭的行動抓實抓細各項工作。必須牢牢守住已經清零的陣地,毫不放鬆抓好降新增和防反彈。必須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積極探索超大城市常態化防控新機制,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回歸正常軌道。

李強依然強調繼續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要在抓住重點和關鍵、完善機制和體系上下功夫,力量配備要常態長效,監測預警要反應靈敏,應急處置要快速響應,疫情防線要全面築牢,支撐保障要更加有力。市區兩級應急指揮體系要始終保持激活狀態,堅持扁平化運作,確保統一調度、信息共享、高效指揮。建強各級應急處置工作專班,明確職責、配強力量、構建機制。要加快構建多點觸發、一觸即發的監測預警網。持續優化核酸採樣點布局和檢測能力匹配,全面部署「場所碼」「數字哨兵」,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點行業要嚴格落實檢測頻次要求。應急處置要壓實屬地負責制和首接負責制,以快制快,推動管控、檢測、流調、轉運、隔離、收治等各環節高效銜接。完善各級各類應急預案,加強複雜場景下的模擬演練。要嚴格落實社會面防疫措施,強化屬地兜底、行業管理,加強常態監測,嚴格執行老舊小區、城中村、農貿市場、大型企業、建築工地等重點場所的日常防疫要求,嚴密紮緊外防輸入閉環。加快推進老年人群疫苗接種,廣泛開展公共衛生科普宣傳,強化市民防疫意識、責任和能力,築牢群防群控防線。要強化集中隔離點、方艙醫院、定點醫院等布局建設,建立儲備清單和梯次啟用機制。打造強有力的社區防控工作隊伍,把志願者力量固化下來,加強防控能力培訓。強化數字和科技支撐,加快推進新型快速檢測方法、藥物及疫苗研發,更好發揮中醫藥在預防治療康復中的獨特作用。要層層壓實常態化防控 「四方責任」。

按照李強的說法,常態化防控仍將持續下去,而且還將進一步強化防控手段擴大防控範圍增加防控隊伍,一旦解封之後發現新疫情,又會立刻故技重演,再來一次常態化封城。李強的長篇講話除了誇讚高層領導有方就是高調吹噓動態清零的偉大勝利,隻字不提上海封城帶來的經濟損失和民心逆轉以及幾千萬上海人為這場愚蠢的封城而付出的慘痛代價!

上海開埠以來,從沒經歷過如此長時間的封閉與停滯。封城是上海開埠以來第一次,一般官員都始料不及,更不用說歲月靜好的芸芸眾生。封城之後上海人經歷的痛苦通過網絡名流或多或少流傳出來,而更多的次生災害被網絡監控屏蔽掉了。

上海是中國最開放的城市,對外貿易占中國的20%,外商直接投資占中國的14%。上海是全球供應鏈中重要的節點,擁有全球最大的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2年蟬聯世界第一,2021年占中囯總吞吐量的17%。疫情之年的2021年,上海給中央財政稅收貢獻了9294億元,占中央轉移支付總資金的1/10。上海雲集各方神仙,外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第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了全國1/3的人才。

上海為了引進國內外各項尖端技術,解決國內勞動力過剩,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吸引外企,7萬多家外資企業,八百多家跨國公司,五百多家外資研發中心匯聚上海,為上海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上海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外企上班,也就是五六百萬人,一旦外企紛紛撤走,上海只剩下光鮮的外表只剩下一片狼藉。

李強輕描淡寫的復工復產又談何容易!誰見過癱瘓兩個月的病人剛剛下床就能健步如飛?幾千萬人被封禁在家中不能動彈,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男人排隊剃頭,就像辛亥革命之後男人忙着剪辮子一樣,復工復產談何容易。訂單在哪裡?逃離的外企高管和打工一族怎麼回來?供應鏈的兩端如何銜接?遑論已經撤資拔腿走了的外資,他們會在同一條河水裡被淹死兩次?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上海生活居住的外國人來自47個國家,人數超過50萬。而持有港澳台身份和外國身份的華人更是超過100萬,如此龐大的數字,足以說明疫情前的上海對海外精英人士具有特殊魅力,封城之後驚魂未定的這個群體是選擇留下還是逃離?福克斯傳媒4月的民調顯示:48%表示會儘快離開上海;37%表示等解除封鎖再決定是否離開;僅有15%表示會繼續留在上海。

選擇逃離上海的除了一大批精英之外,還有成千上萬為上海揮灑汗水的普通人,這些天,在網上流傳最多的視頻,是虹橋火車站外人山人海的逃離現場。自上海宣布分階段復工復市恢復交通後,無數因種種原因滯留上海兩個多月的人瘋狂奔向這裡,急切地想離開這座繁華落盡的城市。

上海本來可以避免這種無休止的封城隔離檢測,因為歐美國家已經探索出應對奧密克戎的正確方法,並相繼開放國門,回歸正常生活。連朝鮮這個缺醫少藥沒有人打疫苗沒有人做核酸的國家,面對病毒來襲也表現得從容淡定,沒有釆取無休止的封城隔離檢測。上海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本來已經實施了「精準防控」的有力措施,最終不得不半途而廢,讓全民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

上海的精準防控,告訴大家C-19奧密克戎重症率不過1/13萬,無症狀與輕症狀占比達99%,越來越多的人在質疑:上海是搞一場清零實驗還是徹底馴服形形色色的上海人?讓幾千萬人天天做核酸必然導致交叉感染,把次生災害放大到無以復加無法挽回的災難性地步,上海本來有很多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卻不讓他們發揮應有的作用,而要派一些江湖騙子來指手劃腳,這是何等荒謬的事情。

上海名醫張文宏早就指出:上海4月1日封城時感染4.3萬人,靜態管理二十二天達到46萬。R0=10,符合奧秘2統計特徵,證明封城等於沒有封。換一種說法,封小區,再連續做二十次集中核酸,導致樓宇通道集聚交叉感染,造成的實際效果,等於沒有封。

張文宏曾預測5月19日感染峰值為60到80萬人,按靜態管理數據累計死亡人數大概40人,平均年齡七十五歲,基礎疾病為首要不治原因。任何老年基礎疾病,若一個月不去醫院治療,大概都會是這個結果。再繼續血拼清零,5月10日最高可以達到60萬人,上海不可能把60萬人全部拉到蒙古去,回歸社會面以後,有1%復陽就是6000人,意味着又會回到3月23日的感染數狀態,張文宏質疑:難道還要再封一遍不成?

5月26日上午10時,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第195場新聞發布會通報,5月25日,上海新增本土確診病例48例和無症狀感染者290例,新增1例本土死亡病例,63歲女性,合併有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腦外傷後遺症等急慢性基礎疾病,死亡原因為基礎疾病。截至5月26日9時,上海累計排查所謂的密接者95萬5914人。上海本輪疫情自3月13日,以每天新增百例到萬例,至今超過60萬人感染,與張文宏最初的預測高度吻合。也就是說,上海即使不釆取任何封城隔離檢測措施,上海的感染人數也不過如此。

上海長征醫院前副院長、呼吸科專家繆曉輝是一個很清醒的明白人,也是一個有良知又敢言的老軍醫,在上海疫情期間他一直在呼籲科學防控,不僅沒有人聽,微博還被封號!上海封城經濟損失究竟有多大?肯定上萬億了!主政一方的為了保烏紗帽當然不會在乎,可是上海封城不僅僅影響幾千萬上海人的生活,更是波及周邊數億人的飯碗!

⻓江商學院會計學教授、⻓江商學院創辦副院⻓、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創辦副院⻓薛雲奎教授以嚴謹的統計數據分析了上海封城的成本(代價),包括直接成本、 隱性(間接)成本與或有成本。經過他的測算,這些成本加起來為 4.07 萬億人⺠ 幣,接近 2021 年上海市全年的工業總產值(4.32 萬億)。其中隱性成本高達 3.97萬億,平均每天為763億元。如果加上或有成本,整個封控的損失,遠超2021年上海的工業總產值。

封城還有一種無形的代價,那就是歲月靜好的群體對繁榮和美好前景的一致幻滅,對津津樂道的上海執政者信心的徹底喪失!上海封城並不是武漢封城的延伸,而是一種不可言喻的集中管控的實驗,這種管控給人帶來的恐懼和傷害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恢復和醫治,特別是對上海的中產而言,過去幾十年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財富夢幻瞬間被擊碎了,以為擁有財富擁有豪宅擁有香車美女就擁有出行自由的社會契約也不復存在,對上海人乃至中國人來說,這種代價是最難以彌補的。

當然按照今天官場的宣傳口吻,按照上海網紅張維為的敘事風格,無論付出多少代價無論經歷多大傷害,只要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就是又一次從勝利走向勝利!如果今天上海的解封是封城所取得的偉大勝利,那麼,讓千萬人受到傷害讓千萬人付出代價的封城就是正確的決定不允置疑的選擇。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民國咖啡廳)

猜你喜歡

新冠疫情解封兩周年記

東八線  2024-12-09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