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參加地震旅遊,你肯定會去映秀震中。
現在,從都江堰到汶川映秀鎮,高速公路汽車飛馳,只不過35~40分鐘。如果你到了映秀鎮,你肯定會去5·12祭壇。
映秀鎮還沒有為旅遊開發做好準備,因此,你不可能找到到城裡才有的百合。像5·12紀念儀式上輕輕放在花圈下的那朵白菊花,你也很難找到。
不過,你馬上就看到,當地大媽在山間采來大捧瑣細的小黃花,又一枝枝地整理為一束,你花幾塊錢,就能成全你的心情,而且,多少也支持了當地的經濟。
如果你在5·12祭壇鞠躬默哀,你就走近了亡靈棲息之地。不遠處,半山上, 初夏的綠草搖曳,你對廢墟已經有很多想象,報紙上帶來的震驚也已平息,你不見得會走過去,辨析那些墓碑。既然這裡是震中,死去很多老百姓,也不足為奇。
即使你真的會走過去,把你手裡的山花,輕輕放在你不認識的墓碑前,你依然不可能知曉,很久以前,就在你站立的地方,有兩個小姑娘,也是一對小姐妹。
她們就在這裡,遠望山下美麗的風景。那是與她們的家相隔半小時的地方,座落在鎮上坪地的映秀小學。那個學校,和很多鄉鎮學校一樣,有高大和寬敞的教學樓,操場上飄揚着五星紅旗。
兩個小姑娘多麼高興地笑着,看着遠方。春天的風吹拂她們的頭髮,姐姐馬馮艷高舉起右手,像是在說,妹妹四年級了。妹妹馬茂麗似乎要往樹後躲,她的笑容比起姐姐的爽朗,更多了一點甜蜜。
馬馮艷的家在魚子溪一組,她出生於 1994年9月11日,在映秀小學讀6年級2班;妹妹比她小兩歲,出生於 1996年10月21日,在同一小學4年級2班。
馬馮艷是個懂事的孩子,她在小小的便簽本上記下了這樣的話:
一、不准不寫作業;
二、不准和父母吵架;
三、不准黑夜出去玩;
四、不能晚回家;
五、不能做危險的事;
六、不能和妹妹吵架;
最重要一條,不能貪玩,要把學習,一定要搞好。
這些能做和不能做的事,通常來自爸爸媽媽的訓誡;但馬馮艷不止是個好孩子。小小的她,13 歲半的應屆畢業生馬馮艷,已經知道自己對學校、對社會承擔着重要的責任。
一位志願者耀華到映秀鎮時,走訪了馬馮艷的家,看到了她留在草稿本上的作文。耀華發現並為我們整理了這篇文稿:
建議書
尊敬的譚校長:
您好!我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也是即將離開映小到漩中去讀書的一名學生,要離開母校了,我對母校有些建議要提,就是希望您能把學校頂樓漏水的情況治理一下。
譚校長您知道麼?當一些學生上課的時候總要擔心着右邊漏水的牆頂。那些學生害怕那小水珠會滴在自己的身上,會讓自己的身上濕漉漉的,會得感冒,而還有一些同學在擔心常被雨水泡過的牆頂會一不小心塌下來。
水珠滴到自己身上,而自己只顧着躲雨,所以注意力沒用在學習上,致自己學習下降,所以在這我懇求譚校長您能把這牆漏水的問題解決。
譚校長我想,如果不是資金問題,肯定教學樓頂樓漏水的情況解決了吧?可自己沒有像校長你那樣的權力,所以只好讓您出馬,才能馬到成功。
我早就想好了,校長您可以向教育局說明這些事情,我相信教育局長一定會出資金的,還可以向映秀富強的公司叫他們捐出一些資金。
希望譚校長身為這所學校的校長可以解決這件事情。
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建議人:馬馮艷
2008年4月1日
馬馮艷在建議書里已經開始擔心危樓,這個擔心,在她和她的同學們心裡, 顯然已經存在了很久很久。她替校長想到,校長肯定也知道牆在漏水,只是找不到錢去修繕。因此她提出兩個建議,一個是找主管部門申請錢,一個是找當地企業捐錢。 她可能怕校長不重視她的話,所以她提醒校長應該行使他所有的權力……
小小的馬馮艷啊,如果你能順利畢業,你應該進入北京大學、哈佛大學, 進入這個世界最好的學校;甚至,如果我有一張票,我願意選擇你這樣的公民去當教育部長。
因為,馬馮艷在 14 歲的那一年,已經在思考如何保證校舍安全、減輕孩子們的痛苦,已經知道為有權力的人建言,提醒他們對公共事務應該盡到責任。
夏天快要到了,小姑姑用手機拍下神氣的馬馮艷快照。馬馮艷將要升入漩口中學。
2009年5月12日,領導人就在這所學校的樓前放下一朵優雅的白菊,那樓嚴重傾斜,但沒有坍塌。
他可能不知道你——小學生馬馮艷的名字,還有你在一年前所寫的這份建議書。
5·12之後,你的父親曾經把你的這份建議交給阿壩州領導看,但他們沒有匯報給上級。
不遠處,那如泣如訴的小號,正把一曲思念傳遍世界。而山崗上的魚子溪,據說只有三十名代表到達現場,其餘人概不能下山,因為幹部說,怕壞人搗亂。
馬馮艷的媽媽去了都江堰,她已經懷孕了。馬馮艷的爸爸去了遠山砍竹子, 他要給豆莢支架子。
馬馮艷,你的母校將會無比的堅固,因為現在它已經有了很多很多錢。廣東深圳證監局捐建的總投資超過你、也超過我對數字的理解:2951.6萬元,你的新母校,能抗9級地震。
5·12大地震的第二年,我和友人謝貽卉來到馬馮艷的家鄉魚子溪。我們等了兩天,才等到馬馮艷的爸爸回來。這樣,我們在他的家裡拍攝了馬馮艷的遺物。
除了留在家裡的草稿本和一張照片,其實沒什麼遺物,孩子們的書包、作業本都在學校。
地震發生時,馬馮艷的爸爸飛奔至學校參與救援,幾天後,他找到馬馮艷的遺體。馬馮艷的小妹妹、笑得甜甜的馬茂麗,永遠掩埋在廢墟下,連遺體也沒有找到。
馬馮艷獨自留在那片公墓。在那裡,墓碑有幾百個,埋了幾千人;父母沒有給馬馮艷立碑。
如果你參加地震旅遊,你肯定會去映秀震中;如果你到映秀震中,你肯定會去5·12祭壇。
其實就在你不遠處,就有馬馮艷的親人。魚子溪的奶奶、婆婆、左鄰右舍,他們在你身旁,默默勞作。也許那個提一籃子山花、賣一杯礦泉水給你的,就是見過小學生馬馮艷、還有埋在山崗上許多孩子的村民。
如果,你選擇暑假出遊,當你到達魚子溪時;你也許還能見到半山上抱着奶娃子的婆婆,那個嬰兒有可能是馬馮艷新添的小弟弟或小妹妹。
如今,魚子溪的奶奶、婆婆在馬馮艷小姐妹曾經歡笑的樹下,眺望山下穿越映秀鎮的滾滾人流。映秀小學廢墟已經成為旅遊景點,這裡依然飄揚起一面國旗。
此外,為了使廢墟看起來更像廢墟的樣子,原來清除過的場地,又被倒入了從其他地方挪移過來的廢墟瓦礫。
馬馮艷的這封建議書手稿,靜靜地留在她的家裡。
它原本不是寫給爸爸媽媽的,它應該被看做一份無比重要的手稿,作為 5·12 大地震中價值無上的遺物而被收藏珍存。
因為,這實際上是映秀小學的學生、一個未成年的中國公民,寫給這個國家的遺書。
它目前還沒有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在民間的地震博物館, 也找不到這份手稿。
儘管,在我看來,它應該由最了不起的藝術家,以青銅材料永遠銘記。
當然,親愛的讀者,你也許和我一樣,什麼也做不到,那麼,可不可以請求你,當你讀到馬馮艷這封建議書時,做一點你能做到的小事——
給魚子溪馬馮艷的爸爸媽媽,寄一份小小禮物:
也許,一套嬰兒服、一盒安全的奶粉、一個兒童玩具……
或者,你僅僅是寄一張感謝卡,告訴他們:我們多麼感謝他們,給中國和世界貢獻過如此可愛的公民馬馮艷;
告訴他們,我們永遠不能容忍因校舍垮塌而讓孩子喪身的悲劇;
告訴他們,我們懷念他們可愛的女兒, 我們將永遠記住她們的名字:映秀小學學生馬馮艷、馬茂麗。
郵政編碼:623003
地址:四川汶川映秀鎮魚子溪一組
馬馮艷的父親:馬道葵
母親:馮明玉
艾曉明
2009年5月29日於廣州
後記:
這篇文章最初寫於2009年5月29日,我在地震周年祭時重返震區。
我的朋友謝貽卉駕車,我們一起從成都去了汶川映秀。那裡已經成了一片旅遊景點,穿過一批批遊客,我們上山走訪了馬馮艷的父母,也看到了這封信的手稿。
如今,地震十四年後,馬馮艷的弟弟或者妹妹,應該也有十三歲了吧?
我想念和我一起走過震區的朋友,也很想念那些對我們講出悲傷故事的家長們。今天重發這篇舊文,作為對孩子們的紀念。
2022 年 5 月 12 日
作者艾曉明,學者,紀錄片工作者。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已退休。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告別的年代2021」)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