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以來,中國各省陸續召開了「兩會」,2020年各省的經濟成績單也相繼出爐。在已公布GDP的30個省份中,除了湖北是負增長外,其餘都是正增長。在COVID-19 疫情的衝擊下,全球各國經濟都出現了萎縮,中國卻被外界視為唯一實現了經濟增長的國家。不過,有經濟學教授指出中國年輕人呈現宏觀上樂觀、微觀上悲觀的有趣現象。
據不完全統計,1月下旬以來,陸續有河南、西藏、山西、重慶、廣西、北京、上海、湖北、福建、海南、廣東、湖南、天津、貴州、甘肅、吉林等省份的「兩會」拉開帷幕。
30個省交出經濟成績單
各地省政府的領導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照例要交出一份2020年的經濟答卷 。據經濟觀察網統計,截至1月27日,除河北外,30個省區市均公布了2020年GDP數據。
從GDP總量來看,「1萬億」成員達25個。其中,廣東GDP突破11萬億元,連續32年居全國首位,江蘇則首次突破十萬億,成為全國唯二GDP破10萬億的省份,西藏GDP排最末位。
從GDP增速來看,30個省市中19個省區市的2020年GDP增速超過了全國增速(2.3%),廣東GDP增速與全國持平,僅湖北省GDP處於負增長(-5%)狀態,西藏GDP 增速最快,為7.8%。
除了交成績,各省還為今年的發展訂目標。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披露,多省2021年GDP增長目標定在6%以上。其中東部省份如廣東、上海、北京將2021年GDP增速目標統一設定在6%以上,中部省份河南、湖南、山西等經濟增長目標為7%-8%,湖北作為2020年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省份、海南由於自貿港政策利好,2021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均在10%以上。
COVID-19疫情持續肆虐全球,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不受到波及,也難有贏家。但是,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經濟在2020年增長了2.3%,從當年年初的歷史性萎縮中強勢復甦,成為唯一一個在COVID-19疫情肆虐的一年實現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 。
據世界銀行預計,2020年美國經濟收縮3.6%,歐元區經濟收縮7.4%,全球經濟萎縮4.3%。
年輕人宏觀上樂觀、微觀上悲觀
然而好事未必成雙。近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助理教授奚錫燦在界面新聞撰文《年輕人為何宏觀上樂觀、微觀上悲觀?經濟數據給出的答案》。
文章提到,2020年底,細心的網友在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凡是關於宏觀層面的視頻,比如國內的產業升級和國際關係等,彈幕普遍都是極其樂觀向上的。基本上就是我們一天天好起來,敵人一天天爛下去。然後只要持有這種觀點的主講人也能獲得很高的贊。 」
「而到了中微觀層面的視頻,比如房價或者年輕人生育等等,彈幕普遍又悲觀得不行。基本上不是徹底放棄躺平就是宣洩不滿,然後任何還試圖勸別人樂觀一點,說現實沒那麼可怕和悲觀的主講人基本都會被噴。”
奚錫燦指出,在經濟結構比較健康的前提下,宏觀上GDP的高速增長會自然轉化為微觀上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的快速上升,兩者是高度相關的。很可惜,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結構都處在失衡狀態,導致我國GDP數字的高速增長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之間出現了嚴重背離。
他還點出了GDP的三個結構性問題:一是在GDP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的占比特別低;二是GDP的三產結構中服務業占比特別低;三是GDP的收入結構(勞動報酬+資本回報)中,我國的勞動收入份額(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特別低。
此外,他也提到國有單位和企業在廣義的「人」和「物」的投資中出現浪費和回報率低的情況,地方政府對於人力資本的投資顯得特別「謹慎」。
最後,他說:「我們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更好看的GDP數字,還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