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5歲醫學高材生規培期自殺真相:醫院擁有過高的管理權利,是掌握了對規培生的合法傷害權

李柴米
2024-03-10
image
網絡圖片

近日,刷到一條令人痛心的消息。

湖南一位25歲的醫學研究生,在醫院做規培生時,因無法忍受連軸轉的加班,在醫院裡,用手術刀割頸自殺了。

一條鮮活的生命,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高材生,就這樣殞落了。

千萬別粗暴地指責這女孩心理脆弱,這樣對這孩子太殘忍了。

女孩在網上留下了遺書,字裡行間都在聲討「規培」的變態。

培養一個醫學生非常不容易,為什麼那麼多優秀的醫學高材生會拿命消失在實習期呢?

我特意做了功課,想了解什麼是規培生。

在得知一些真相後,越發覺得「規培生」這個小世界裡,有多麼地黑暗和恐怖。

01

這是一個悲劇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女孩生前是湖南師大的醫學研究生。

研三時,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做規培生。

她以為來醫院做規培生是來實踐的。

讀了那麼多的書,學了那麼多的理論知識,畢業前來醫院實習,就是希望能讓自己的所學理論結合臨床實踐,未來能當個救死扶傷的好醫生。

可惜,她心中的美好,以及導師給她描繪的未來,全部在這殘酷的真相里一點一點被絞碎。

連同自己的青春,也都一起破碎了。

她的遺書,字裡行間都是疲累和絕望。

她不是沒有呼喊過,遺書里提到她的導師也不能左右規培的現狀。

導師在接到她的呼救時,除了表達心有餘力不足外,只能不斷地描繪未來,隔空給她打雞血,鼓勵她堅持和忍受。

也許,過來人認為「規培」就是這樣的,除了忍受,並沒有其他的捷徑。

雖然,25歲的年齡,在法律上已經是成年人,但她也只是一個學生,她的全部經歷都在枯燥的學術里。

有些網友真的是在不客氣地評論當代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說國內的學生想到去死也沒想過退學。

但我想說,醫學研究生啊,真的太不容易了。

本科5年,研究生3年,規培3年,還要工作2年,才有資格考主治醫師。

13年的苦,這女孩走過了8年,還有5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過度地疲累和精神壓力,真的會讓人崩潰的。

一個醫學研究生,難道不知道用手術刀割開頸動脈意味着什麼?

這是一個悲劇,令人扼腕嘆息的悲劇。

02

規培生世界裡的真相

令人痛心的是,湖南女孩的悲劇並非唯一。

2022年,華西醫院一位23歲的規培生,陽性發熱被迫帶病上崗,在一線工作時猝死。

這個學生在小兒外普外科組工作,屬於特別特別累的一個小組。

2022年還屬於疫情階段,他「陽了三天,發燒了三天,還在堅持上班……」

最終因為病毒感染加上過度勞累,引發了爆發性心肌炎,離開了這個世界。

當然,華西的官方通報不是這樣寫的,懂的都懂,攤上人命,官方的說辭總能讓不知情的人深感悲痛,讓知情的人備感憤怒。

有網友說,華西醫院避重就輕,是不是發燒三天還工作不是主要,重要的是他被壓榨得受不了了,過度勞累。

當時還有一些規培生憤怒發聲:「憑什麼要讓規培生去送死?學費一萬塊,工資500塊,應該讓醫院的正式職工發着燒去上班、去送死,別什麼活讓我們干……」

23歲的小伙子在工作崗位上猝死,若不是過重過長的工作負擔,怎麼會讓一個如此年輕的生命受到重擊?

次年,也就是2023年,也是一位25歲的規培生,才上了三天班,就在貴州遵義醫科大學的附屬口腔醫院的11樓跳下身亡。

這位女孩在跳樓前,曾多次跟男友抱怨說實際工作跟她預期的相差太遠了,工作太累了,完全沒有時間休息。

這些消息,做父母的看了都會覺得壓抑得喘不過氣來。

網上有一位博主揭開了一個秘密,他說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醫院離了實習生就得倒閉。

所以,每到年底,醫院對實習生和規培生的管理會格外嚴格。

可能平時白天查完房就能溜走的科室,現在教秘每天都要在下班前點一次名,把沒來的實習生名單上交給教育處進行後續處理。

為什麼要嚴防實習生、規培生離崗?

因為醫院的正式員工是真的要放假的。

大五的實習生、研一到研三的規培生,在醫院裡都被統一划分為「反向給醫院交錢的廉價勞動力」,規培單位雖然無法造福某一位同學,但如果他們想要妨礙某位同學的「進步」,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有的小科室,可能就三四個正式員工,後面跟幾個進修醫、規培醫和實習醫,就能支撐起一個20-30張病床的病房運營。

畢竟醫療工作的大部分工作內容都是一些只需要簡單培訓就能上手的雜活。

比如找病人收集病史、在電腦上寫病歷、按照上級的指示使用組套開醫囑、送病房病人去影像科做CT、超聲等等。

這些雜活,不是醫院雇不起,而是讓實習生去干更有性價比。

鍋里就這麼點飯,少一張吃飯的嘴,其他人就能多吃一口,不是麼?

反正上岸多年的上級醫師們,一直認為實習生能在臨床實踐當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比如:

收集病史寫病歷能鍛煉臨床思維和疾病的鑑別診斷,在後續開醫囑的過程中還能對照上級的指令與自己的思考來完善自己的臨床思維。

送病人去做CT更是能在運送的路上鍛煉自己的口才與情商,哪怕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出現呼吸心跳驟停,也能及時的開始胸外按壓。

還有一個很黑暗的真相:可以讓實習生和規培生背黑鍋。

所以說,規培單位掌握規培生管理權的本質,是掌握了對規培生的合法傷害權。

03

什麼是規培?

現在來講講,什麼是規培。

所謂「規培」,也就是「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簡稱。

為了解決中國城鄉醫生醫療水平差距問題,平衡各地的醫療資源,華西醫院劉進教授學習美國,推出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即醫學畢業生,不管本碩博,如果想繼續從事醫生工作,都需要進入三甲級以上的醫院進行三年的規範化培訓。

醫院給規培生提供專業和臨床診斷的相關培訓,而規培生給醫院提供廉價的勞動力。

其實乍一看,這個制度完美無缺,還能解決中國醫療分級診斷的難題。 

這個制度真正受益的就是三甲醫院和我們普通老百姓。

三甲醫院獲得一批又一批青年廉價勞動力,而普通老百姓以後即使在社區醫院也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

但真正吃虧的就是這些醫學畢業生。

因為這項制度在真正落地執行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一,美國的規培對於實踐操作、診療病例和主刀手術都有明確的量化要求,一切以量化指標為準。這才是真正的規範化培訓。

而國內,大多數醫院的規培醫生做的還是收病人、寫病例、貼化驗單和換藥等技術含量較低的活。

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的醫鬧問題導致主任醫師不敢讓規培醫生親自操刀。

也可能是本院的一些代編的醫生或者醫二代都排着隊等着主任教呢。

所以,那些主任會優先教你一個外人技術嗎?

因此,每年規培完的醫生竟然還存在無法獨立完成闌尾炎和剖腹產的常規手術。

第二,美國的評價體系是代教老師、護理人員、行政人員以及其他學科成員,都會給規培醫生提出綜合評價。

而國內的規培生能否拿到規培證,更多取決於代教老師的主觀評價。

代教老師水平不一,這能標準化嗎?

而且代教老師對於規培生擁有過高的權利。

如果權利過高,但不加以監管,會滋生什麼?我就不用多講了吧?

第三,待遇問題。美國的規培生每年大概有5萬美金的收入。

而國內的規培生,一個月的收入最多只有兩三千。這也是為什麼網上很多醫學生在罵劉進教授的原因。

劉進教授曾經捐出個人資產一個億,用來支持華西醫院的規培事業。

但國內規培制度因人為的變質,導致帶來的負作用影響很大,簡直可以用「變態」二字來形容。

有網友建議劉進教授親自去參加一下規培,為期三年,全程直播,不能動用自己的積蓄和資源,完全要和規培生保持一致。

如果劉進教授能三年堅持下來,並且依然堅持現在的規培制度,也許社會輿論會站在劉進教授這邊。

這位網友的建議很善良,但實際上是很難實現的。

就算劉進教授真的參加規培生的工作,他所體驗到的永遠不可能跟真正的普通規培生一樣的感受。

因為,劉進教授已是名人,醫療系統誰人不知呢?

在這樣的江湖裡,誰還不敢懂點人情世故?

規培生之所以熬不下去,不是制度有問題,而是人有問題。

規培生里有醫二代或者「皇親國戚」,他們的待遇也會有所不一樣。

有壓榨,就會有優待。

這是「江湖規矩」,就算是有人來查,也不一定能查出什麼。

04

這世界的陰暗面早點讓孩子知道

近年,我們常在網絡上聽到這樣一句話:「寒門難出貴子」。

先別急着否定這句話。

我想說的是,這句話有它另類的解讀角度。

我大膽猜測,湖南的這位女孩、以及華西、貴州的這兩個年輕人,他們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沒有特殊的背景和資源。

一定不是醫二代或者規培單位的「皇親國戚」。

所以,沒有人跟這些孩子講規培醫生的工作真相。

他們一定都是抱着美好願景來讀醫的。參加規培,是他們認為自己成為真正醫生的最後一關。

普通家庭能培養出一個醫學研究生,本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父母們更多的是驕傲和自豪。

更多的是和孩子一起憧憬未來高薪體面的工作。

沒有了解規培真相的圈子,哪裡能有這個認知去給孩子做心理預防呢?

我在網上看到有一個自稱是有關係的規培生發的帖子。

大概意思是,他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做背鍋俠。

他在值急診夜班時,會隨時做好錄音準備。

因為每個單位總有那麼幾個老油條上級,不負責任不說,還特別會推卸責任。

如果新人沒幾點經驗,分分鐘被那些老油條拿捏。

這些經驗,沒有行內的熟人,誰會告訴你?

一個普通的家庭,想要把孩子往高端了培養,除了提供經濟支持外,最好還能與孩子一路同行。

意思是,對孩子的未來培養方向,父母們儘可能去提前去了解這個行業的真相。

美好與陰暗,都讓孩子知道。

別讓孩子一直在七彩的童話世界裡長大。

告訴他這社會的殘酷和冷漠,告訴他這世界存在的人性的黑暗面……

我在想,那個湖南女孩在崩潰前,一定也跟父母抱怨過,但是可想而知,多數父母在接到孩子訴苦的電話,基本上都是安慰過後鼓勵再熬一熬。

我們想一想,當我們的孩子求助無果時,他便成了一葉孤舟,在茫茫大海中飄蕩,沒有燈塔、沒有航海圖,他們根本找不到方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靠岸,他們發出的求救信號根本無人回應……

這種孤獨和恐懼,很容易絕望……

我們捫心自問,我們願不願意接受這種大投入的教育打水漂?

我們願不願意接受半途而廢的孩子?

我們是否能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庸和懦弱?

還是那句話,社會的陰暗面,我們普通人無法改變。

我們是否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孩子呢?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柴米說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