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應對處理中國間諜氣球有深意

吳崑玉
2023-02-08
image
美方發布的中國汽球軌跡圖。(網絡圖片)

自從2月2日中國的高空汽球飛進美國領空,還被民眾拍到,登上蒙大拿州地方報紙,「2023中國汽球事件(2023 China balloon incident)」,與「拜登的史波尼克時刻(Biden’s Sputnik moment)」,便成了美國媒體要聞。中方趕快聲明這是民用氣象探測汽球,因西風帶風力導致失控而誤入美國領空。但國防部、白宮、與美國媒體顯然不接受,國務卿布林肯因此推遲了原定於2月5日進行的訪華行程,川普、龐畢歐等右派抓住機會大肆抨擊拜登軟弱,要求馬上將其打下來,官方卻以避免掉落物砸傷人等理由拒絕。最後,在2月5日,汽球終於飄到南卡羅萊納州外海後,美軍派出F-22以響尾蛇飛彈將其擊落,此一事件才暫告落幕。

汽球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事實上,這顆汽球在1月28日就被美國偵測到並予以監控,但軍方選擇了不發布。直到媒體炒熱,軍方才發布其軌跡圖,明顯是從中國的新疆或甘肅地區放出來,沿著西風帶通過北太平洋,飄過阿拉斯加,進入加拿大後轉向南方,再轉彎通過蒙大拿州上方。蒙大拿等地有美軍機敏的洲際彈道發射窖,因此媒體整個跳起來,認定這是「間諜汽球」。亦因其曾經轉向,表示其自帶動力,軍方據此駁斥中方「因不可抗力因素誤入」的說法。至此,所有的政治動作與軍事動作都取得了正當性理由,擊落是必然的,剩下的只是時機問題。

說實話,這顆中國汽球,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如果中國汽球上載有炸彈、放射性髒彈等危險物品,美方在其還沒進入阿拉斯加時便會將其擊落。飛彈發射窖的地形與位置,衛星早就看得一清二楚,間諜汽球通過不見得能多搜集到什麼情報,頂多測到當地高空風速等氣象資料。如果間諜汽球上真載有什麼高感度偵搜設備,美軍早把它打下來,那容許其橫越美國本土?1957年前蘇聯發射史波尼克衛星,代表著人類科技的里程碑,向來秉持「I’m Second to None!」的老美,那容許對手如此技術領先?但高空間諜汽球可不是什麼高科技,二戰時日軍便曾向美國放了幾百顆帶炸彈的汽球,最後僅造成6人傷亡。但若中國以民用氣象探測之名,行間諜偵搜之實,在地面上空80km以內侵犯領空,美軍若不能將其打下來,就等於在「捍衛國土」這條紅線上打了叉叉。反之,若將其打下來,又會損及才剛要破冰的中美關係,著實有點難辦。

最後,美軍選擇的應處方式是經過精密計算,且很有技巧的。當媒體質疑美軍為何不打下來時,國防部回應是:對美國人民造成物理威脅(炸彈之類),沒有;對民用航空器造成威脅?沒有。因為民航機一般飛在12km空域,汽球飛在30km空域。有無情報方面威脅,也沒有,而且美軍已對汽球進行干擾,使其無法發揮偵搜功能。但若在地面將其擊落,即使其殘骸很低機率會砸到地面居民,也不值得這樣做。看起來,美軍是準備認慫了,其實並沒有。

美軍應處很有技巧

美軍打的是另一撥算盤,謎底在2月5日揭曉。等到汽球飛到南卡州外海,美軍出動F-22,用響尾蛇飛彈將其擊落,整個行動是精密計算過的。首先,美軍要讓汽球荷載物殘骸落在領海之內,這樣才能合法打撈,若落在地面上鐵定砸爛了,啥都研究不出來。據說,殘骸落水點的水深只有47英呎,相當好撈,而且落水點附近,海岸警衛隊的船隻已經圍起來,禁止民眾捕撈。撈起來的殘骸立馬送FBI研究,這代表由國內法律系統接手後續作業,若研究發現汽球荷載有情報偵搜設備,鐵定又要做一波反中新聞。最起碼,讓老美搞清楚這些滿天亂飛的汽球,上面到底裝了那些東東?這可是中國軍方的情報損失。

其次,用響尾蛇飛彈而不用機炮,也有它的道理。F-22的升限大約是15km,而汽球大約飛在20km,冒風險硬飛上去打機炮,完全不值得。且25年前,加拿大空軍也曾用機炮打過汽球,結果射了一千多發,汽球被貫穿了一堆洞,卻還是沒有掉下來。如果打幾個洞亂噴亂飄,反而不知道會飄到那邊去,這樣就不好撈了。因此美軍用響尾蛇飛彈,直接炸爛汽球,但不傷及荷載,讓其能較精確的掉在指定地點,這樣才好撈取。撈起來研究完,才有文章可做。

老美這一系列騷操作,其實是近年全面研究應對中國「灰色地帶(Gray Zone)」的成果,也是80年代以來「政治性武力使用(Political Use of Force)」的降維應用。這種武力使用的原則,是在互相開火造成傷亡的戰爭等級衝突規模之下,使用武力達成政治目的。而要達成灰色地帶的政治性武力使用,不能只靠軍方,而是需要跨部門協同合作,在使用武力的過程中,同時贏得情報戰、法律戰、輿論戰,甚至經濟戰。而所謂輿論戰,不只是官方說法的大量放送,最重要的反而是「贏得敘事(Winning the Narrative)」,也就是說個好故事。

美國打掉中國官方說詞的「可信度」

但在網路時代,故事不能只用說的,還得眼見為憑。所以,有時要忍一忍,不見得要在第一時間,領空之外,就把對方威脅性不高的東西打掉,例如汽球、消費級無人機。而是讓它飛進來,讓民眾目擊、拍照、上傳,眼見為憑,群情激憤。對方又試圖狡辯,我方提出有力證據打臉,甚至FBI驗出偵搜器材,便可直接破壞對手官方說法的「可信度」,而「可信度」正是所有認知作戰的基礎,一旦破滅就很難挽回。就像羅斯威爾的外星人故事一樣,官方堅持那是汽球七十幾年,但民眾不信的就是不信。美軍這次最大的收穫,不是打下一個汽球,也不是挑起美國民眾反中情緒,而是逐次打掉中國官方說詞的「可信度」,這個故事的完美結局,應會落在「FBI證明這是個間諜汽球」之處。如此,才能讓美國輿論繼續保持對中國反感,也提供了美國官方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重點是,在「可信度」對戰中,不只要損害對手的可信度,同時也要增強我方說法的可信度。這就代表官方不能說謊,或至少說的謊不能被戳破。回頭看美國國防部不在本土擊落汽球的理由,雖不滿意但可接受,最後擊落那幕,顯示其思慮比一般民眾想得更精密,還為續集留下了戲。所以,可信度的爭戰,不見得是寸土必爭,錙銖必較的爭吵,在很多時候,事實比語言更具有說服力,更能讓對方與質疑者閉嘴。而且,經過精密計算的應處方式,也會讓輿論及民眾日後更願意等待與忍耐,因為他們相信政府會有更好的處理方案。

同時,美國不只是在本土進行灰色地帶的應處作戰,還在關島派駐了至少兩艘海岸防衛隊的艦隻,並且交流訓練盟國海巡單位應對中國的灰色地帶作戰。去年美國海軍月刊《Proceedings》,便曾大篇幅討論灰色地帶應處之道。其主要結論,便是不能以純軍事角度處理灰色地帶衝突,而是需要有武力支持的法律與執法單位作為第一線,武力僅是防止衝突升高,或升高後應對的支持力量。這與我國一向慣以國軍應對灰色地帶騷擾的觀念,有相當差距。

簡言之,台灣可以從這次中國汽球事件,學到很多應對灰色地帶千奇百怪挑釁的辦法。打認知戰,不能只靠拍胸脯和捶桌子吵架,怎麼像導演一樣鋪陳一個好故事以「贏得敘事」?才是最該傷腦筋的地方。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全文轉自上報)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