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官方信息為準,上個月的青年失業率是21%。創下2018年有這項調查以來的最高值。
財新發了一位學者的研究成果,估計可能超過40%。
一位河南老家朋友告訴我,當地縣城的青年失業率可能超過60%。
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縣城除了公務員,沒有多少新增工作崗位。
現在河南縣城年輕人絕大部分都可以到外地讀大學,只不過學校好壞不同而已。他們畢業後無法在大學所在城市工作,除了送外賣暫住,只有回老家先待着。在老家縣城,當然也沒什麼工作機會。
不管這個數字是多少,有大量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畢業生無法找到工作是事實。網上傳的「在鹹魚上賣東西」也算就業,很可能是假的。但是,註冊一個自媒體搞直播,現在一定會被統計到就業中。
我認為,年輕人就業問題,主要是大學生群體。
春節回農村老家,見到一些24歲以下年輕人。他們過完年就回到城市謀生,不在乎做什麼工作,也不在乎社保,坦白說他們其實活在「統計之外」。
他們當然也會遇到找不到工作的問題,但是很少返回鄉村,因為無老可啃,也沒法種地。老家的耕地,現在是由「種田大戶」承包。
這些人不管多難都會留在城市,成為城市真正的底層,徹底的底層——既不在統計中,也不在媒體的視野中。
這種「看不見」當然意味着某種危險。過去幾個月,有三起集體自殺的新聞,就很能說明問題。
現在人們談到的「青年失業者」其實比上述的「農村青年」處境要好。他們要麼是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農村考上大學找不到工作的一定會去送外賣),要麼是「不急於就業」,他們住在家裡,和父母住在一起。
事實上,他們重塑了和父母的關係。按照前些年的觀念,他們應該從家裡搬出去,「成為自己」,獨立生活,在父母幫助下買房。
現在他們要和父母在一起,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單位」。
他們的父母可能是60後、70後,是社會的中堅,在城市立足,現在可以養着這些年輕人。這也算是一種「再分配」,大家一起消耗過去經濟發展的成果。
這是中國社會最特別的地方。按照美國、歐洲的理解,青年失業率到了10%就得有社會動盪,但是中國的青年卻很有一種神奇的安靜。
這種新的家庭狀態,其實意味着我們的「現代進程」到了一個階段後又退回去了。現代社會的一個進程,就是社會主體從「家庭」到「個體」的轉變。
在中國,這個進程就是房地產的內在邏輯,也是過去20年城市化的動力。現在它開始退潮,人們重新以家庭為單位團結起來,共渡難關,共同抵抗風險。
這種狀態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張3豐的世界)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