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萬家「陣亡」,一季度餐飲市場有點慘

張心笛
2024-04-24
image
網絡圖片

01

3個月,「倒下」了46萬家

餐飲進入高速汰換期

轉眼,2024一季度已經完結。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餐飲收入達到13445億元,增長10.8%,其中限額以上餐飲收入3551億元,同比增長9.2%。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另據企查查數據顯示:

新增方面,2024年第一季度,國內餐飲相關企業新註冊數量達到73.1萬家。其中1月新註冊21.8萬;2月新註冊量11.7萬家,環比減少46.2%;3月新註冊量39.6萬家,環比激增238.6%。

註銷吊銷方面,2024年第一季度,國內餐飲相關企業註銷吊銷量達到45.9萬家。其中1月注吊銷16.7萬家;2月注吊銷量11.2萬家,環比減少32.8%;3月注吊銷量18.0萬家,環比增加60.0%。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3個月時間,將近46萬餐飲企業「倒下」。而這個數據在2023年第一季度,才不到14萬家,甚至不及今年3月單月的18萬吊註銷量。同比2023年,2024年第一季度的新增縮減23.4%;吊註銷擴大232.6%。

從這些數據來看,新增同比縮減、注吊銷同比擴大,在經歷過去一年的創業潮後,今年第一季度的餐飲市場,儼然進入了高速汰換期。沒能找到突破口「殺」出重圍的餐飲人、餐飲小白們,只能被殘酷的現實拋下。

不止如此,開年3個月,也有不少知名、老牌、頭部餐飲「倒下」。

比如新中式烘焙兩大頭部品牌虎頭局與墨茉點心局,在兩年「倒閉」的聲音後,今年開年前者申請破產清算,後者公司註銷;再比如呷哺呷哺、奈雪等頭部創立的副牌被曝大規模閉店、關停;更有成立10年的老牌餐飲或「陣亡」或陷入「生死局」……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02

「陣亡」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一季度的餐飲市場,多少有點「慘」

總體來看,一季度的餐飲市場仍是「不均衡復甦」,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財通證券研究所視頻首席分析師吳文德表示,受到消費購買力觀念轉變帶來的一些影響,當下的環境呈現出脈衝式消費現狀,「節假日集中消費,日常相對理性、保守」。同時兩級分化的情況更明顯,流量越來越稀缺珍貴。

這一點,從近期爆火的現象級餐飲事件、頭部餐企公開的財務數據和諸多動作中,以及不少餐飲老闆們在日常交流、社媒分享的心酸與血淚……也能隨處可見。

強烈的對比正在上演:

一面是,各地排隊王品牌依然動輒1500桌的「長龍」、集體開放加盟衝擊IPO的頭部餐飲、越來越多3.5分的蒼蠅小館被發掘爆火。

另一面是,「沒人,真的沒人,人到底都去哪了?去年比前年差,今年比去年差,3月底又創了歷史新低,沒有底線的下跌,直接沒有營業額了……」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在「陣亡與分化」背後,越來越犀利、殘酷的真相暴露出來:

>貴价、網紅的光環,不管用了。

曾有不少人調侃,餐飲行業盛產「頂奢」,從早餐界的愛馬仕到烘焙里的勞斯萊斯……但在行業倡導回歸本質,消費愈發理性務實的當下,品牌包裝的噱頭以及網紅流量的標籤,不再是一個值得炫耀的事。

相反地,越來越多消費者從源頭上「杜絕光環」,不盲目跟風,選擇扎到胡同里尋找蒼蠅小館,從口口相傳的味道與品質中建立自己的「紅黑榜」。

>頭部做副牌,難;老牌做轉型,也難。

繼湊湊之後成為呷哺集團「殷切希望」的趁燒,可以說是「副牌」中最高調的一個,首次公開業績時就靠着「月均營收突破250萬、全年單店營收預破3000萬」的成績單一鳴驚人。但在燒烤市場高速變局以及年輕人消費心態的轉變下,低不下身段的趁燒顯然拼不過量大實惠還熱情的淄博小燒烤,走向了多地關店和緊縮的局面。

晚上7點的趁燒門店
晚上7點的趁燒門店

行業迎來「極致性價比」衝擊的當下,大家紛紛用「瘦身」和「低價高質」來尋找新出路,無法快速適應新環境,只一味期盼時代重回3年前,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追不上曾經的自己」。

>流量「散打」時代,火的有多快,涼的就有多快。

快速激增的門店數據背後,是越來越多的餐飲創業者奔着「賺波快錢」來收割,從去年的竹筒奶茶、淄博燒烤,到今年的天水麻辣燙,「新餐飲人」們直奔金字塔頂尖,一切目標望向「用一個月時間賺3年的錢」。

在短時間內拿下極致的數據,快速吸引市場關注,占據流量寶座。然後,出手、轉讓……這也直接導致了不少餐飲小白在一片繁榮下盲目入局,接盤「成熟門店」後寥寥幾月就陷入生意困局,最終虧本收場。

03

春天都來了,

餐飲人咋還過得這麼慘

無論何時,餐飲都是個充滿想象力的行業。沒有科技、人工智能行業的高精尖背景,也沒有新消費、互聯網行業的風口轉折,所見所聞更多是「草根逆襲」、「白手起家」的勵志故事。

但最近兩年中,激增的餐飲店數量,為行業帶來了繁榮景象的同時,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心酸故事」。

吉林一燒烤老闆說,「從去年10月份到現在,是我干燒烤這麼多年最不好過的一個月。跟往年比差了一半多。全靠回頭客撐着,一個人的店室內5桌、室外5桌,平均日營業額1500左右。」

「一年比一年難,大家都做活動,99元雙人餐到處都是,9.9的折扣價也不少。貌似一堆人排隊,但都是虛假繁榮,到底賺不賺錢只有老闆們自己心情清楚。先卷死同行,再卷死自己。」

深圳某日料店,3年猛虧50萬
深圳某日料店,3年猛虧50萬

一位餐飲老炮就對內參表示,「最近幾年新增的餐飲店餐飲品牌,或多或少都對行業缺少敬畏、存在誤區。」

以往,餐飲人開餐飲店大多有兩個前情背景:第一,要麼是自身非常熱愛餐飲行業、學習餐飲出身,要麼是家中有餐飲基因的傳承;第二,本身就是「餐飲人」,在大型餐飲、酒店做管理或擔任過基層門店的店長等。

大家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技術,有團隊有客源有資金,或許還有投資人……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大量時間和資源去做行業調研,才會選擇接手家裡成熟的門店,或者自己創業開店。

「出錯的幾率是很低的!」

現在,暴漲的新增背後,創業開店的人大多要麼是「失業了」、「找不到工作了」,要麼手裡有些資金想要投資,但又實在不知道幹什麼,如此才抱着「民以食為天」的心態,安慰着自己去做餐飲。

但只要一上手,就會知道餐飲並不是個隨隨便便就能做起來的行業。從採購、選材、選菜、上產品、做運營……各個環節涉及頗多,任一變動都將對質量和成本造成影響。自己做,不懂;去加盟,稍有不慎反被割一波韭菜……

「結果可想而知。以前虧本還能賺吆喝,現在虧本連吆喝都賺不到。大部分最終的命運就是把僅存的錢折騰光,甚至負債。」

從去年開始,一些現象級餐飲大事件陸續登場,比如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很多餐飲人腦子一熱,立馬入局或上新,進入「激進」的狀態。這也促使行業「熱度提前化」,周期更短,進一步導致了開店與關店的波動加劇。

小結 

新增不會減少,倒閉更不會停止,越來越分散的顧客被低價、被好味道、被高品質的產品吸引注意力,形成了餐飲人所面對的生意冷清、營收腰斬的局面。

沒有不好的市場,只有故步自封與投機倒把的思想。越是「否定」大環境,越是要躬身入局、放下身段去尋找新的答案。

餐飲依然是富有想象力的行業,但前提是願意精耕細作、足夠專業、足夠有敬畏心。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餐企老闆內參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