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不學英語」情緒,西安交大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江湖小舞
2023-09-22
image
西安交通大學(網絡圖片)

「非常好,希望其他大學跟進,中國人的學位證還要靠外國的語言來驗證,真是醉了!」

在社交平台上的「西安交大取消四六級學位證掛鈎」話題下,這條充滿大國自信的評論獲得了最高點讚,對於西安交大教務處做出的「不再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校內英語水平考試和校外其他各類英語考試是否參加及其考試成績作為本科生畢業及學士學位授予條件」決定給予高度肯定。

確實,取消英語考試作為學位授予的條件,並不意味着西安交大的學生就不再需要英語能力搞科研,也不意味着學生可以放棄學習英語,但這一限制性條件的摘除,勢必影響很大不一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另外,雖然西安交大並不是第一家取消四六級學位證掛鈎的高校,但作為全國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還是起着很強的引領作用,特別是在「中國人要不要學英語」呼聲日漸抬頭的當下,大概率會讓更多高校跟進效仿,不止高校學位授予領域,甚至還可能在全國掀起針對英語教學的連鎖反應。

簡而言之,在國際時局愈發緊張、地緣政治強烈震動、國際貿易萎靡不振、大國自信高度膨脹的今天,西安交大做出的取消四六級學位證掛鈎決定,一定程度上來說是迎合了不學英語呼聲,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遙想世紀之交的入世之初,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告訴我們,學會英語、計算機和開車,就等於掌握了打開21世紀大門的金鑰匙,距今只不過短短20年,剛剛享受到入世之後帶來的全球化紅利沒幾天,多數人別說出國連本護照都沒有的情況下,就有人開始跳出來對學習英語說三道四,要求進一步推進中考、高考英語科目改革,將英語從必考科目改為選考,取消英語的初高中主科地位。

實話實說,作為全球化時代一門不可或缺的語言,國人對英語的掌握程度以及英語在國民中的普及程度都遠遠不夠,縱使我們的教育如此重視英語教學,能夠在日常交流和學術交往中熟練使用的群體並不大,時下,我們需要絕不是減少學習英語的學時,而是應該反思英語的教學結構,更多着眼於提升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作為非英語母語國家,考級確實不是必要性限制條件,但考級在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方面卻有着任何措施都難以取代的明顯優勢,在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熟練掌握英語的背景下,貿然取消帶來的弊端肉眼可見的大於積極因素。

一項關於全球互聯網內容的語言占比統計顯示,在涵蓋數百萬輸出有意義內容的網站中,中文網站數目僅占1.5%,相比之下英文占比為59.6%,要知道全球互聯網的使用者當中,中文用戶可是占據了接近20%,英語用戶也只不過25%而已。

近10年國際學術論文中的語言選擇和中文使用情況分析研究顯示,在「自然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中英語成果呈現出壓倒性多數(98.05%),包括中文在內的其餘49種語言成果總和僅占1.95%;在「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中,英語的優勢地位略弱於「自然科學引文索引」,成果占96.17%;再擴大至「藝術與人文學科引文索引」數據庫中,英語依然占據75.26%的優勢地位。反觀之下,將三大引文索引數據庫成果數量相加,按照語種排序,中文也是僅以超過0.1%的占比排在第五位。

可以說,從對外交流、國際貿易、學術研究、旅遊觀光等所有方面來看,時下我們對英語的需求依然旺盛,以今天的中文國際影響力而言,想要取代英文的距離還太過漫長,這絕不是僅僅出於民族情感考量就可以輕易彎道超車的,這是現代文明歷經數百年才演進到今天的人類共同成果,豈是意氣用事就能取代?

在科技學術還是英語唯我獨尊的現實面前,你可以擁有「中國人用中文把論文寫在華夏大地上的勇氣」,但絕對不具備「取消英語能力作為科研前提的底氣」。

更為重要的是,英語還為我們打開了睜眼看世界的窗口,當人人都具備了直接通過英文獲取信息的能力,再密不透風的過濾性信息也會失去統治地位,讓我們的頭腦不再輕易被洗。畢竟,接觸真相才是我們具備獨立思考的開始。

學習哪一門語言,不關乎民族尊嚴,更不關乎民族自信,這是基於人類共同交流需求而形成的慣性使然,貿然剎車減速除了將自己甩出文明世界軌道秩序之外,毫無意義。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