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要塑造可愛中國 新晉國師張維為能勝任嗎?

自由亞洲電台
2021-06-11
image
張維為(右)跟另一位習近平看重的 「國師」金燦榮。(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在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建黨百年前夕,在「戰狼外交」使得中國在國際上越來越孤立的時候,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老調重談,說要講好中國故事,要塑造中國「可愛」的形象。而被看作是「理論左派」的復旦大學教授張維為也被請進中南海,為中共高層授課,為大外宣出謀劃策。但有觀察家認為中國政府的對外宣傳並沒有什麼效果,常常適得其反。

張維為5月31日進中南海講課,無疑是他個人命運的高光時刻。海外的親中媒體多維網稱張維為是「國師」。 

擅長講「中國好故事」被重用的「國師」

張維為這次講課的場合是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其主題用習近平的話說,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這句話習近平從就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初期,2013年開始就在講。而2012年才舉家從歐洲回到中國上海的張維為,也正是在習近平執政的近十年中實現了在中國體制內的急升。 

在張維為擔任院長的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官網上,對他的介紹是「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和中國話語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海內外影響力最大的中國政治學者之一」。 

外界還把張維為與同為復旦校友的現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相比,認為他的言論與王滬寧多有相似之處。 

現任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的夏明曾在復旦與王滬寧是同事,他認為,兩者之間差別還是很明顯,王滬寧在海外的經歷有限,而張維為則長期在海外生活,「王滬寧可能是有一些認知上的障礙,會說一些話為一個專制的政權、為一黨獨裁去服務。但張維為,我覺得他可能是因為性格和利益的原因,為中國政府作大外宣。」 

張維為1980年代從復旦外文系畢業後,擔任過鄧小平等中國高層領導人的翻譯,後長期在歐洲瑞士、英國等地求學、生活。 

在正式回歸中國之前,張維為就以為「中國模式」辯護的立場進入了中國公共輿論。2011年,張維為在上海市文匯講堂與美國著名學者弗朗西斯·福山辯論「中國模式」,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但夏明認為,張維為的走紅應該是有政府力量操作的背景,「所以你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張維為的那些書都是紅封面,以大字排版,以多種版本在推出,還由各個新華書店放在門口,有各個報紙、雜誌和廣播電台的推薦,而且是宣傳部制定的學習書目。」 

在夏明看來,張維為的海外背景給他講「中國好故事」提供了便利,「他們在國外待過、看過,他們可以進到『天朝』,去講他們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去迎合國內那些生活在洗腦和灌輸的信息生態環境中的人,從而服務於中共的大外宣。」 

進化的大外宣

以張維為進中南海講課為標誌,這種體現中國政府意志的大外宣眼下似乎愈加強勢,在國際上的聲音也似乎愈加高昂。但這些聲音得到的回應卻往往並不如中國的意。 

習近平在5月31日的這次中共高層集體學習中強調,要努力塑造中國「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這似乎釋放出中國要改變最近幾年盛行的「戰狼外交」作風的信號。 

彭博社記者彼得·馬丁(Peter Martin)6月7日在華盛頓一場為他的新書《中國的文裝解放軍:戰狼外交的形成》舉行的線上研討會上有針對性地說,「必須要承認,中國外交官近年來更多的是嚇人,而不是可愛。」 

中國多年來耗費巨資在海外進行大外宣,在海外的華裔僑民中也引起了不少的警惕。目前身居多倫多的加拿大華人政治事務委員會(CCPAC)的聯合創辦人林雯告訴自由亞洲電台,中國的大外宣實際是大內宣。 

「一般是這邊的中文媒體寫一些報道,然後中國的官方媒體,比如說人民網、中國日報、新華社或者新浪網,引述這些『境外媒體』,它就是把這些境外媒體的名字掛在自己的報道中。所以,它實際上就是出口轉內銷。」 

海外華人還注意到了中國大外宣的進化。一位身居德國的華裔青年匿名告訴自由亞洲電台,「他們會覺得說,誒,為什麼我們在軟件上看到的中國,和BBC、美國之音等華文媒體上的中國不一樣?我們看到的中國是一個很美好的地方,到處有美女、有帥哥,生活都很好!這種大外宣的欺騙性還是很強的。」 

他補充說,現在中國大外宣的形式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固化,它可以通過抖音、Youtube這樣的宣傳平台;而且他們找的這些人越來越年輕化,作品也非常的生活化。 

一位身在美國加州的華裔青年則匿名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像《北美留學生日報》這樣針對海外留學生的微信公眾號就很具有欺騙性,實際上其背後的資金來源很可能有中國政府的背景。 

但林雯認為,雖然居住在海外的中國人會閱讀有中國背景的海外中文媒體,但這些媒體要影響當地華人社區的機會不大,「像加拿大,大陸移民在整個華人群體中占的還是少數,35%都不到。所以中國要試圖影響華人社區,實際上是做不到的。」 

她強調,在加拿大華裔中35%的大陸移民中對中國政府言聽計從的又有多少,還很難說。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