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常不輕菩薩

心水
2024-10-14
image
常不輕菩薩

在某些場合,偶然會在閒談的人群中聽聞:「菩薩保佑」這句口頭禪,當然說這句話者,必定是佛教徒或與佛教有關的宗教,一如天主教教徒掛在口上的「天主保佑」類似。

可是、不知這些信眾或居士們,虔誠祈求諸天菩薩保佑時,是否肯定所求的是那一位「菩薩」?如無法確定,那這句口頭禪肯定不靈驗了。若改成單獨求「觀世音菩薩保佑」,變成了有專一的對象,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自然會聞聲救苦救難啦!

因為天上的「菩薩」多如恆河沙數,算也算不清,一句「菩薩保佑」的祈求,菩薩們果真聽聞,也會彼此觀望。與俗語所說「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道理相同,何況三千大千世界存在著千千萬萬位菩薩那麼多,所求豈會如願呢?

在數不清的百千萬位菩薩中,有一位叫做「常不輕菩薩」,這位大菩薩的名號在「妙法蓮華經」內有記載;說是為了「常常不輕視每個眾生的菩薩」。除非是僧尼大德或居士,有讀過妙法蓮華經者,才會知道虛空法界中,存在著這位「常不輕菩薩」。

眾生慧根層次大不相同,充斥了各種各色的賢能者或愚昧者;在人間世不少淺見的人,尤其是那些自以為聰明過人者,往往面對智慧較低者時,有意或無意中都會表示出輕視或蔑視對方的眼神或態度。

這類無意識的輕視、不論宣之於口或只是拋出蔑視的眼光,都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不但傷害到了對方的自尊心,嚴重時還因此而喪失了彼此的友誼。

常不輕菩薩的大智慧大慈悲,深明人世眾生的習性,就以這個特殊的名號「常不輕」去感化世人。連菩薩都不敢輕視他人,何況是我等凡夫俗子?

會產生輕視他人者,往往自持有過人的地方;或技藝或學識或外貌或財富或官職或地位等,能優越於對方時,自然產生了傲慢之心。所謂相由心生,心中蔑視人時,其外相其動作不知不覺便如實反映出來了。

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在識者眼中,其實是極其膚淺;因為天上有天、人上有人,一山還有一山高。再高明、再強勢、再聰穎、再富裕,總會有人比他更高更強更富庶。因此、絕不要與人攀比,有了比較心,就會有好勝心,爭強好勝的結果,便會不快樂。心也從此不能安,心不安時,食不好睡不香,何苦來哉?

佛教宣揚慈悲為懷,但凡有了慈悲心的人,通常在其眼中和內心,自然會有「眾生平等」的理念。無論慧根層次的高下,生而為人,存在於一呼一吸的生命常態,人人都是一樣,並無分別。沒有了分別心,自然而然,心中平衡,對待眾生也就一律平等了。

有了平等心,對方無論是高矮、美醜、貧富,就是一個與自己沒有分別的人,同樣是人,為何還要輕視對方呢?推而廣之,菩薩行者,不但對人平等,還對所有的飛禽走獸一視同仁;因而修行者、出家僧尼或居士們,才會不殺生,堅持茹素。

茹素的原由便是「大愛」,也就是眾生平等,不殺生自然少了孽障,不造孽便會心安理得。修行者或參佛禮佛之人,首要求心安;心不安心不定,如何修行如何參悟呢?

偉大的釋迦牟尼佛,為了廣度眾生,有一世就變成「常不輕菩薩」;佛菩薩用心良苦,為了感化愚昧無知的世人,以身作則,變其法身為「常不輕菩薩」。當信眾們在祈求佛祖保佑時,如能記住,釋迦牟尼佛也就是常不輕菩薩時,那麼、必將不敢再隨便輕視或蔑視其他人了。

善信們今後祈求「菩薩保佑」時,不妨改為求「觀世音菩薩保佑」、或祈禱「佛菩薩庇佑」,甚至求「常不輕菩薩保佑」;那麼、相信所求必將會更有靈驗更有效果呢!阿彌陀佛!

猜你喜歡

見吾不拜也無妨

心水  2024-08-26

【心水】文房一寶

心水  2024-06-26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