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窮,窮是萬惡之源,窮凶極惡,窮困潦倒,窮途末日……光是說窮的負面成語,就能從字典里翻出幾十個,然而字典上又能翻出幾十個說窮的正面成語,窮則思變,窮而後工,窮當益堅……所以人窮不要緊,只要人窮志不短,努力奮發,人窮是可以改變的。
然而做人最怕心窮,心窮之病,痼疾難醫,什麼叫「心窮」,且聽我說來:
心窮是兜里有錢不捨得用,半瓣銅錢和人斤斤計較,固守貧窮心態。
據我觀察,十六歲前生活在貧困環境中的人,日後就是發了財也是不捨得花錢。我認識一位在中國發了財移民來澳洲的富翁,聊天時口氣不小,似乎沈萬山不及他富有,索羅斯要向他借錢,但只要打聽到澳洲政府的福利蠅頭小利,此翁決不放棄。他去喝咖啡,哪家咖啡店便宜兩毛錢,記得清清楚楚;還有一位開了兩家旅行社的熟人,他收了你高昂的手續費,帶你去圖書館複印資料,才區區四毛錢複印費,口稱沒帶銀行卡,也要你支付,可謂一錢如命,實在做得出。
前些年回國,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當上了上市公司的老總,身價千萬,他請我去他豪宅赴宴,還把國外留學的兒子招來作陪,兒子在吃飯時連抽幾張餐巾紙擦嘴,朋友立即制止,說抽一張夠了,嫌他太浪費。我笑著說,老兄今天已是百萬富翁,但還是節儉成性,人富心窮,舊觀念沒有改變,他聽罷也不禁大笑。
我認識悉尼一位七十歲多歲的朋友,已經擁有三幢出租房,銀行里有幾十萬存款,可算富人,但還是心窮,日用品專買便宜貨,還時不時去魚店買死蟹回來煮,你勸他想開點,他說他自己心裡也明白,就是捨不得花錢。他窮心固守,忘了還有幾年花錢的辰光。
說到人富心窮的典型,要數齊白石老先生了,他住北京跨車胡同時,已經很富裕。他畫一幀扇面,五隻小雞,標價五元。一位學生只有四元五毛,老爺子就畫四隻半小雞,還有半隻鑽在石頭縫裡覓食,學生見了,問老人為何不畫全,老人答,你少五毛,我就少畫半隻,這叫公平論價,老師要養活全家十多口人,如果你少給,他少給,叫老師怎麼養家糊口呀!
五十年代初,周恩來帶了埃及總統去齊白石畫室參觀索畫,老人坐著,半晌不動,周問一旁的夏女士,夏回答,老先生的規矩是不見銀子不落筆,周即令下屬去銀行取現金,放在桌上,老人見錢眼開,輕聲道,這才對了,方始下筆。
齊白石晚年收新鳳霞做乾女兒,他把現金用報紙包裹,一紮扎藏進箱子裡,對新鳳霞說,我上半輩子兵荒馬亂,顛沛流離,吃盡貧窮的苦頭,所以錢是一定要看好的。齊白石晚年雖然有錢,但仍然是心窮,這也應證了我前面說的,十六歲之前的貧困生活,會決定往後一錢如命,捨不得花錢。
反之,說到人窮心富的典型,要數張大千了。
張大千十六歲前錦衣玉食,過慣富家子弟的生活,所以一生花錢如流水,經常寅吃卯糧。台灣歷史博物館老館長何浩天先生告訴我:「大千花錢,仿佛明天就要天塌,今天有錢今天花……」從近年拍賣行展出的信札知道,他向朋友借錢,常有「窮鬼圍城……前後賬一併歸還」等告急詞,讀來心酸。他在巴西時,最為困頓,字畫賣不出去,還要寄錢幫襯國內的兄弟親友,而「八德園」幾十口人,又食指浩繁,不得不靠舉債度日。無奈之下,他安排葆羅辦養雞場,自己和女兒心沛的的親家合做豬鬃生意,取名「鳳凰牌」,畫了一隻碩大的鳳凰做商標,結果是無疾而終。他修建「八德園」時,在假山旁鑿了一口井,取名「靈泉」,奇怪的是囊中無銀,靈泉必是乾涸,若靈泉冒水,必有客人送來銀子,十分靈驗。以致徐雯波開銷拮据時,常去探看靈泉,冒水沒有。前些年我去洛杉磯探望張大千的幼子張心印,問有末此事?他回答說:「那時他也不懂,只知母親常叫他去看靈泉冒水了沒有……」
張大千雖手頭拮据,但花錢絕不手軟,困境中「八德園」假山照壘,湖塘照挖,盆景照置,美食照吃……一副「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派頭,可謂活得瀟灑。
我有一個嬸嬸,是個老寡婦,六十年代時,每逢銀行拿股息的前一天,她會叫一輛三輪車,上天蟾舞台或共舞台看一場紹興戲,然後吃頓宵夜,將口袋裡最後的幾元錢花完,每月如此。小時候聽父母提起她時,家父會說她想得穿,家母則說他「猢猻不留隔夜食……」
世界上有人窮心富,和人富心窮的兩種人,閒來聊聊,添份笑談。
希望閱罷此文的看官,不妨點評一下,你是屬於哪一種?
二〇二三年二月十八日與食薇齋北窗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