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2月14日獨家披露,習近平下周將主持一場座談會,以提振民營企業對當前中國經濟的信心。在中國內部經濟放緩、外部面臨地區政治與貿易摩擦之際,習近平的講話內容格外引人關注。
路透社周五引述三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計劃下周一,主持一場提振和鼓舞私營企業對中國經濟信心的座談會,知名商界人物阿里巴巴的聯合創始人馬雲等將會出席會議。
消息人士還表示,與會的許多企業家將來自科技行業,預計習近平將發表講話,鼓勵他們在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努力在中國國內和國際上擴展業務。除馬雲外,中國科技巨頭騰訊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智能手機和電動車製造商小米的首席執行官雷軍、機器人公司玉樹科技的創始人王星星,以及華為技術公司高管人員等也可能出席會議。另據彭博社報道,中國人工智能深度求索(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也將到會。
受此消息影響,阿里巴巴、騰訊和小米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當天下午延續漲勢。小米股價上漲 7%,創歷史新高;騰訊收盤上漲 7%;阿里巴巴收盤上漲 6%。
習近平「親自」與會揭示經濟現狀堪憂?
截至目前,自由亞洲電台尚無法獨立核實有關上述座談會的消息。
外界外界普遍認為,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經濟發生了「國進民退」的根本變化。在官方新華社2020年9月發表一份中共中央文件中,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統戰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企業家「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成為主要政策。
那麼,習近平或將「親自」主持民企座談會的目的何在呢?
具有法律和金融專業背景的自媒體時評人士張杰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國近年來經濟陷入困境,政府雖出台刺激措施,但是目前並沒有太大的起色: 「經濟當然是不好了,這個大家都知道。疫情過後,沒有出現報復性反彈,相反,經濟卻是一蹶不振。當然習近平很着急,採取什麼史詩級救市也沒有大的起色。「
張杰還向表示,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戰是通貨緊縮困境,因為通貨膨脹尚可通過物價調整等措施,在短期內實施應對行動,但是通貨緊縮並沒有比較有效的解決辦法。而且,中國當前要解決通貨緊縮就需要市場信心,而信心的恢復更為困難。例如,當前出現的就業和社會惡性暴力事件,都在某種程度上與經濟不景氣有關。
預計中國「兩會」即將在三月初召開,經濟疲軟之際,習近平會向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們傳遞什麼信號,尤為引人關注。
張杰指出,中國經濟發展有兩大重要因素:一是民營企業發揮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創新科技、人工智能等領域。但是習近平長期重視如何把國營企業做大,同時打壓私營經濟。這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習近平認為私營經濟最終觸動共產黨的統治地位;另一個因素則是所謂的經濟全球化,但在中國對美、歐關係緊張,外貿關稅戰日趨升級之際,中國經濟放緩的趨勢難以轉變。
張杰認為,如果上述有關座談會的消息屬實,習近平一反注重國企轉而安撫私營企業,正說明中國的經濟現狀令人憂慮。
習近平的安撫姿態能奏效嗎?
外界注意到,每當中國經濟不景氣時,民營企業就會受到政府的「重視」和政策性安撫。那麼這次習近平據報將要舉辦的會議有何不同呢?
旅居美國的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研究員張艾枚分析說,習近平歷來重視國營經濟,同私營企業的關係起起伏伏:「習近平上台就是朝着國進民退這個方向走,所以很多私營企業 (對此)也不會很感興趣。他在很多中央文件中都提到,國企是中國經濟的頂樑柱。但是大家都知道,國營企業不行,效率非常低,再加上貪腐成風,是個扶不起來的阿斗」 。
張艾枚還提到,近年來習近平當局對民營企業的打壓,讓很多人非常寒心。例如民營企業家孫大午、任志強都還被關押。張杰表示,習近平對民營企業的安撫姿態恐怕很難奏效,因為當前的中國社會面臨三大問題:一個是方向問題,不知道往哪裡走;另一個是精英階層沒有安全感;第三個是普通民眾沒有希望感。
張杰也認為,這三大問題解決不了,經濟也拉動不了。而習近平拋棄改革開放,轉而以保護政權安全為中心的做法,正是給中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的主要原因。
早在2023年,新加坡《聯合早報》就曾發表香港政商界知名人士劉夢熊的文章,題為《問題在經濟,根子在政治》。文章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盛極而衰,正是由於中共只搞局部經濟體制改革,遲遲不啟動政治體制改革帶來的惡果。」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