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都負債纍纍的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家,正進入翻臉成仇模式

馬江博說趨勢
2024-03-01
image
網絡圖片

最近廣受關注的貴州六盤水女企業家討債中被刑拘的案件,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高負債省份,在舉債大潮戛然而止後系列必然的糟糕結果。

按照新聞報道,當地政府一度提出以1200萬元化解2.2億元的債務,被她拒絕。隨後,不管原因或者說藉口如何,最終是女企業家被當地警方以「尋釁滋事」的名義抓進去了,這就是新聞報道里說的「以刑化債」。

在這件事情上我肯定呼籲必須尊重法律(有觀點說,該女企業家三年拿下了十個當地政府項目,背後顯然也不簡單,但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尤其要警惕某些區縣政府可能的「流氓化」。

但我要說的不僅如此。

在更大層面上,它更預示着未來在相當部分的「落後」省份,當地靠政府項目起家的具有濃厚政商背景的地方企業家,在財政擴張周期戛然結束後,面對無法收拾的代價,跟負債纍纍的地方政府必然從你儂我儂走向「相互傷害」,而這更是過去以基建為核心的地方「主流商業模式」的時代終結。

所以這裡我給很多地方企業家們提個醒:時代變了,老路沒了,小心點吧。

甚至更進一步說,大部分此前靠政商資源掙的盤滿缽滿的地方企業家,可能要賠上自己過去20年的時代紅利。因為落後地區大部分市縣政府的項目欠債,你很難要回來了,根本沒錢還。

以這次貴州六盤水的債務狀況為例。1月7日,央視播出的反腐專題片中,披露了原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再勇,僅三年多就讓當地新增債務達1500億元,債務增長率超300%。

正好,這位六盤水女企業家所接的項目,就是在李再勇任上。

不止貴州,雲南也是基建大戶和債務大戶。

從雲南最新發布的停建、緩建項目清單來看,全省1153個項目停建緩建,涉及的總投則高達2904億,但其中可用的化債資金僅有25.51億元,不到1%。

可以說,這些項目的資金來源,幾乎全是銀行貸款、工程方墊資和債券發行。

而明眼人都知道,市縣政府這種高槓桿率基建的操作,底下往往有見不得光的交易。

有時候,工程總包接到手,什麼都不干,轉包就能賺10-20%。

融資中介也是大的好處來源,4%-5%是以前的基本比例,還有更高的也不少見。

這就是某些地方傳統基建的閉環邏輯。

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拿到了超常發展的政績、當地關係人拿到了回扣,當地企業家拿到了利潤。

直到財政水庫關閘停水,一場盛宴變成一地雞毛。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傳統基建的「地方商業模式」空間將越來越小,在中央現在越來越明顯的集中資源扶持強省的大邏輯下,落後省份能允許的大項目會快速減少,這些地方政府和這一代地方企業家,都將遭到時代的冷臉。

而彼此都負債纍纍的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家,必然進入翻臉成仇的模式。

尤其之前靠大建設和轉移支付發家的企業家,甚至可能會把過去的財富通通賠進去。

這只是個開始,無人能夠扭轉。

文章來源:馬江博說趨勢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