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兩萬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失蹤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媒體引發關注。問題最初是由中國著名經濟分析師老蠻數據發現的。他2月9日在微博寫道,在2020到2022年三年新冠病毒「清零」期內,中國全口徑貿易順差合計高達1萬8,977億美元,幾乎相當於2010年到2019年的十年總和,2022年貿易順差更是高達8776億美元。然而,如此龐大的順差收入,既沒有在外匯儲備數據上體現出來、也沒有在外匯占款、商業銀行的結算數據上體現出來,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這麼大一筆錢,即使放到全球金融市場都是一筆極其龐大的鉅款,理論上是根本隱藏不住的,這近2萬億美元的順差去哪兒了?
中國網友們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老蠻隨後也繼續發文,用事實及數據對網友們的猜測一一駁回。
貿易順差一般有兩個去處,一是成為中國的外匯存底增加,再就是進了國內銀行。根據老蠻給出的數據,在央行層面上,2019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是31079億美元,2022年31277億美元,幾乎沒什麼變化。外匯占款(央行兌換美元而形成的基礎貨幣)方面,2019年212317億元人民幣,2022年214712億元人民幣,同樣幾乎沒有變化。
另外他還提及,有人說現在企業不喜歡售匯,都存在自己賬戶里,所以能在商業銀行層面的數據里找出這筆錢。可央行同樣每個月都會發布商業銀行的外匯存款(就是全國老百姓和企業的外匯存款匯總)數據,2019年7604億美元,2021上升到9969億美元,2022年居然下降到8549億美元。三年下來也沒有顯著變化,完全對不上萬億美元級的外匯流入。
那是否留作為貨款滯留在了境外呢?
2月11日,老蠻繼續發表文章,這一次,他從中國外匯順差的根本來源—外貿順差談起,說2022年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三大類企業分別創造的外貿順差:
民營企業順差,11,322億美元;外資企業(和港澳台企業)順差,1703億美元;國有企業為負數,-4476億美元。原因是國有企業壟斷了絕大部分大宗商品的進口,包括石油鐵礦煤炭糧食等,並且國有工業企業基本沒有出口能力,所以,國企一直扮演純逆差角色。
他說起中共外管局對外貿結算嚴格的規定,不允許貨款長期滯留境外。特別是針對創匯主力的民營企業,管制更為嚴格。
然後他就繼續問,僅2022年民營企業就創造一萬多億美元順差,「現在它莫名其妙的就不見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存在香港,老蠻解釋:香港金融系統的外匯資金近三年沒任何增長。還有人猜測是不是買黃金了?老蠻回應說,買黃金計入進口,已在計算順差數據時扣除了。
還有人猜測是中國償還外債了,但是數據顯示,外債只是略微有些下降。那麼是不是隨著近幾年的外資撤離走掉了呢?老蠻回答說外資離開中國要結匯。而現在銀行結售匯書記基本平衡,所以也不是。中國對外投資的金額也很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還有網友猜測,中共的外貿數據是假的,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貿易順差。三年疫情期間,各類原材料瘋漲,除了資源出口型的國家外,工業出口型的國家幾乎都是貿易逆差。而中國更是典型的資源進口,工業品出口的國家,並且由於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中國的產能也不穩定,還有這麼大的貿易順差,實在有點不太靠譜,聽起來更像吹牛。
關於這兩萬億美元到底去哪了老蠻最終也沒有給出答案。但他給出的信息已經足夠驚人,也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很快老蠻就被微博禁言了。
但推特上的網友就膽子大多了,認為錢進了中共高官的口袋,留言說:「告訴你一個驚天大秘密,何止最近三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沒變過。它2011年以來,12年了就沒怎麼變過。這十幾年掙的順差去哪兒了?肯定藏瑞士銀行了」
還有人媒體評論說,兩萬億美元不見,唯一的解釋就是錢從非正式管道流出中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在2012年推斷,過去20年來中共貪官至少把10萬億美金洗出中國。而近期大量的中國富豪移民海外,其中也包括官員們的家屬,所以這大筆的錢會不會隨著貪官、富豪們潤出國外來了呢?
不過,另一個問題又提出來了,在中共嚴密管制之下,這些錢到底是怎麼流出中國的?我們根據網路的信息,總結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
1.地下錢莊
香港和大陸有大量地下錢莊,經營著財富轉移的業務,手續費大概是0.1%左右。比方說,海外友人需要人民幣,我需要美元,我在中國轉給他人民幣,他在美國轉給我美元。人民幣只在境內交易,外匯在境外交易,沒有發生物理流動,以對賬的形式來實現「兩地平衡」。表面上沒有倒賣行為,實質上卻完成了換匯活動。不過這種方式要求兩地的業務平衡、對沖,短期的差額就需要由自己墊付,對錢莊資金調集的額度要求比較高。另外很多地下錢莊還會採取虛擬貨幣的方式進行支付和購匯,從而更加具有隱蔽性。
2.多賬戶「螞蟻搬家」
利用中國「個人每年5萬美元跨境匯款」的政策,搜集親友的或購買大量個人身份證,開立結算賬戶,將大額資金分散存入銀行並匯出。
這種方式叫做「螞蟻搬家」(專業術語叫「拆分逃匯」),在過去是一種常用的資產轉移手段。但現在監管當局已經注意到這種螞蟻搬家式財富轉移,下發文件要求各家銀行對可能的分拆交易提高警惕,必要時拒絕購匯申請。
3.境外刷卡消費或購買保險
一些中國人想出「消費換匯」的方式。他們在境外刷卡「消費」珠寶名表等奢侈品,比如購買一款百達翡麗的手錶,與個別商家私下約定,幾天內退貨。退款以外幣的形式原路返還到本人的銀聯卡,或者以支票的形式返還,但他們通常需要支付給商家5-10%的退款手續費。
還有一些富豪在海外直接刷銀聯卡買美金保險,在2個月冷靜期內退保,退款直接到其海外賬戶,從而實現資產轉移。
4.「改裝」POS機
所謂「改裝」的銀聯終端機,是使用網路技術改變交易地點。例如,當有人在香港/澳門使用銀聯信用卡時,銀聯繫統會被矇騙,誤以為交易在大陸進行。這樣不但可以省卻境外交易相對較為昂貴的手續費,而且更可逃避國內外匯管制的監控,成為國內資金轉移至境外的渠道。
5.夾帶現金
最原始的「換匯」方法是夾帶現金,因出入境夾帶現金額度有限制,一種方式是通過人海戰術多次往返,另一種就是通過特殊通道夾帶,直接偷渡運送。不過確實是這種方式比較耗費人力,風險也比較大。
6.貿易虛高價格
通過貿易將人民幣抽逃海外的方式,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出現了。
最簡單的形式是開2家公司,境內一家,境外一家。例如,我在國內有一家進出口公司,再在香港開一家離岸公司,把境內貿易通過香港離岸公司轉口運到歐洲。出口時,國內價值10萬美元的物品,賣給歐洲人20萬美元,虛高的10萬美元就被截留在了香港離岸賬戶里。
7.人民幣資產抵押貸外幣
例如張先生在美國投資一個項目,願意以自己中國一家公司的股權作為抵押貸款1億美元。美國銀行調查後認可了張先生的計畫,就在美國貸給了他1億美元。然而令美國銀行大跌眼鏡的是,張先生決定不還美元貸款了。中國公司股權,銀行就隨便處理吧。這其實也不算騙貸,因為張先生抵押給銀行股權了,所以告不了他。而張先生本來就打算出國的,國內資產,他本來就不想要了。這種做法叫做「內押外貸」。該做法也是最近幾年才興起,據說華爾街幾家銀行都被這種方式坑了。
8.海外資產收購
例如中國的前首富王健林,2017年,他在海外以高價大量購買「輕資產」行業以實現資產轉移。他收購了美國院線連鎖公司AMC娛樂控股公司、卡麥克影業、英國遊艇生產商、好萊塢製片公司傳奇娛樂、歐洲劇院運營商等娛樂資產。其海外投資額累計到了2451億元人民幣。
許多人效仿王健林。他們只需花錢收購海外一家影視公司,不管這家影視公司是真實運營還是皮包公司,這投資的幾百萬元就轉變為自己的海外資產了。
結果是,不少海外「輕資產」項目被叫停並重罰,王健林的6個境外投資項目,遭到中國的嚴肅處理和管控。
9.故意輸掉跨國官司
美國西雅圖的一位律師哈里斯曾經發表博文,披露了中國人故意輸掉跨國官司,以實施資產轉移的事件。一家中國私營製造商的老闆請求哈里斯的律師事務所,幫助他的中國公司故意輸掉一樁虛假違約訴訟,輸掉官司後,他需要賠償350萬美元給對方一家美國公司。然後,他把這筆罰金支付給美國公司,而這家美國公司實際上是由他自己控制的。
10利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境內購入,境外賣出。
11.賭博洗錢
比如一個貪官,到澳門或公海的遊輪上賭博。先把帶的現金換成籌碼,哪怕就玩一輪,再用籌碼換現金,那麼這筆錢就成了乾淨的錢了,因為可以宣稱是我賭博贏來的。
12.在太平洋島國設立公司或基金會
這是大商人最合法、最簡單也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方法是在香港或者澳門或者太平洋島國設立公司或基金會,以企業實體來100%控股在大陸的公司,這樣在大陸賺的所有的錢就可以以上交母公司的名義,在繳納所得稅後合法轉移到海外母公司去。比如巴哈馬群島、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都是赫赫有名。而上述三個群島上註冊的公司加一塊高達100萬家,國內如騰訊、百度、阿里、京東、小米、新浪、網易等都在這裡註冊。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