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穆旦 錚錚鐵骨當年英烈 烏雲遮蔽悲風瑟瑟

趙長歌
2021-05-27
image
穆旦原名查良錚(看傳媒合成圖)

「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海寧查氏是中國歷史上江南的名門望族之一。康熙帝曾御筆親書楹聯「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匾額「敬業堂」、「嘉瑞堂」以褒獎海寧查氏的厚德門風。查氏近代名人有王國維、蔣百里、徐志摩、查良釗、金庸、穆旦等。

跋涉:從清華到西南聯大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穆旦」為名是將其姓氏「查」字拆為「木旦」,後用「慕旦」,再固定為「穆旦」。金庸(查良鏞)也採取叔伯哥哥的方式拆「鏞」作其筆名。

1935年,穆旦考入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1937年抗戰爆發,他隨清華師生一起遷到長沙繼續學業。不久,再次啟程,與兩百多名師生組成「步行團」,隨曾昭掄、李繼桐等教授,歷時69天,跨越湘、黔、滇三省,長途跋涉抵達雲南昆明西南聯大。

遠征:歷史走過留下英靈

1942年,穆旦已是西南聯大的助教。這年,日軍在緬甸戰場投入重兵,勢如破竹,中國唯一通往外部的交通命脈面臨被切斷危險。應盟軍要求,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2月,穆旦報名參加遠征軍,在第五軍司令部任中校翻譯官。在軍中,穆旦受到杜聿明的禮遇,在作戰間隙,他會作詩活躍氣氛、鼓舞士氣。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近20萬人。這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與盟軍一同立下戰功,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抗戰史上極為悲壯的一筆。

1942年4月,盟國英軍作戰失利,遠征軍的戰略防衛目標消失,被迫後撤。穆旦隨第五軍被迫退入野人山,亡命熱帶雨林。

「那是1942年的緬甸撤退。他從事自殺性的殿後戰。日本人窮追。他的馬倒了地。傳令兵死了。不知多少天,他給死去的戰友的直瞪的眼睛追趕著。在熱帶的豪雨里,他的腿腫了,疲倦得從來沒有想到人能夠這樣疲倦,放逐在時間—幾乎還有空間—之外,胡康河谷的森林的陰暗和死寂一天比一天沉重了,更不能支援了,帶著一種致命性的痢疾,讓螞蟥和大得可怕的蚊子咬著,而在這一切之上,是叫人發瘋的飢餓,他曾經一次斷糧達八日之久。但是這個24歲的年輕人在五個月的失蹤之後,結果是拖了他的身體到達印度……」(王佐良《一個中國詩人》)

對於這段歷史,詩人穆旦寫下了《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森林:歡迎你來,把血肉脫盡。」「祭歌:在陰暗的樹下,在急流的水邊,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無人的山間,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沒有人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留下了英靈化入樹幹而滋生。」

旅美:快樂卻短暫的時光

1946年,穆旦結識了燕京大學才女周與良。周與良在後來的回憶中寫道,(當時良錚給我的印象是)「一位瘦瘦的青年,講話有風趣,很文靜,談起文學、寫詩很有見解,人也漂亮。」

1948年,周與良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穆旦隨後也旅美進入芝大就讀。1949年底,穆旦和周與良在美國佛州結婚,婚後住在芝大校園附近的公寓。當時和他們夫婦來往的朋友很多,周末大家聚會、打橋牌、跳舞。

提到那段快樂的歲月,周與良懷念道:「我們的家總是那麼熱鬧。」巫寧坤回憶說:「1948年3月,我從美國印第安納州曼徹斯特學院畢業後,進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攻讀英美文學博士學位……在英文系研究生中,有趙蘿蕤、周鈺良(周與良的哥哥)、查良錚等人,他們都是國內英語界的菁英。」

回國:費盡周折當頭一棒

1950年,穆旦開始辦理回國手續,但辦理過程十分曲折。「當時美國政府的政策是不允許讀理工科博士畢業生回國,文科不限制。良錚為了讓我和他一同回國,找了律師,還請我的指導教師寫證明信,證明我所學與國防無關。」(周與良《永恆的思念》)

1951年,穆旦夫婦收到台灣大學和印度德里大學的的邀請函,邀請他們就職任教。但是,夫婦二人終於選擇了回國。後來發生的一切,是當年急於回國的他們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的。

1952年,美國移民局終於批准他們回香港的申請。1953年1月,他們未抵香港,幾經輾轉,由深圳到廣州,再到上海,最後抵達北京。5月,穆旦被分配到南開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

1954年3月到年底,穆旦高質高效翻譯出版了普希金的系列作品,一時聲名鵲起。但穆旦譯詩的「黃金時代」轉瞬即逝。

1954年底,著名的南開「外文系事件」爆發。隨後,穆旦因「中國遠征軍」和芝大留學經歷,被歸為需要「專政」的對象。1958年,穆旦被正式劃為「歷史反革命份子」,降職降薪,被逐出課堂,並被判處3年勞教,強迫在南開圖書館和洗澡堂接受管制勞動,自此失去寫作和發表作品的權利。

1962年,管制解除。穆旦開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計劃,翻譯英國浪漫詩人拜倫的長篇敘事詩《唐璜》。歷經三載,穆旦白天體力勞動和思想匯報,晚上回家悄悄伏案,終於,16,000多行的嘔心譯著完成初稿。還未經喘歇,運動再至。

牛棚:文革中的悽苦歲月

1966年,文革開始,穆旦再因「遠征軍」和「旅美」歷史被抄家、揪斗,被剃成「陰陽頭」。所幸的是,支撐穆旦精神的《唐璜》譯稿未遭到紅衛兵焚毀。令人難過的是,這位曾經以錚錚鐵骨遠征抗戰,從野人山走出的英烈,與大批當年死裡逃生的遠征軍官兵(他們或是職業軍人,或是青年師生)一起,在江山易色後,幾乎全部被戴上「歷史反革命」帽子,或抑鬱而終,或被折磨至死。

1968年,穆旦全家被「掃地」出門,夫妻天各一方,到農場接受勞動改造。穆旦進「牛棚」,周與良成了「美國特務嫌疑」,被隔離審查。1969年,一個漫天飄雪的冬日,穆旦悄悄跑了幾十里路去看久無音訊的妻子周與良。

「他帶了一小包花生米和幾塊一分錢一塊的水果糖。幾個月沒見面,他又黃又瘦,精神疲乏,他只是安慰我『要忍耐,事情總會弄清楚的』……我看到他眼中含著淚水,臉色非常難看,便安慰他:『我也是特務,應該受到懲罰。』說了幾句話,他準備走了,要走幾十里才能回到住處。他非要把那包花生米和幾塊糖留下,我堅持不要。互道保重後,他就走了,停留不到半小時。我送他到村口,看他走遠了,才回村。從後面看,良錚已經是個老人了……」(周與良《永恆的思念》)

掃廁:窒息在難懂的夢裡

1972年,穆旦結束勞改,回到南開,主要工作仍是十幾年前就開始的掃廁所和打掃澡堂。其餘的時間,穆旦終於得以埋頭於新的翻譯和修改從前的譯著。在悽苦歲月的夜深人靜時,是穆旦伏於斗室的身影。如此,他竟還向世人奉上了普希金、拜倫、雪萊、濟慈、艾略特等詩人的譯著作品二十餘部。

1973年4月,在南開打掃廁所的穆旦,接到校方通知,在有關人員「陪同」下,到天津第一飯店去見了美籍數學家、西南聯大同學王憲鍾。這是20年來第一位從美國來訪的老友。

1976年初,穆旦騎車為孩子們打聽招工信息、尋找生路時,在黑暗中跌入深坑,右腿骨折。1977年,住進醫院準備接受傷腿治療的穆旦,突發心臟病去世。

在最後的日子裡,穆旦或許思考了很多,在《冥想》一詩中,他寫道:「為甚麼萬物之靈的我們,遭遇還比不上一棵小樹?……為甚麼由手寫出的這些字,竟比這隻手更長久,健壯?……我傲然生活了幾十年,仿佛曾做著萬物的導演,實則在它們長久的秩序下,我只當一會小小的演員。」

中國遠征軍人、詩人穆旦在自己的詩句中被「壓住我的呼吸,隔去我享有的天空!」最終「窒息在難懂的夢裡」……

…………………………………………

野獸(早期作品)

黑夜裡叫出了野性的呼喊,

是誰,誰噬咬它受了創傷?

在堅實的肉里那些深深的

血的溝渠,血的溝渠,灌溉了

翻白的花,在青銅樣的皮上!

是多大的奇蹟,從紫色的血泊中

它抖身,它站立,它躍起,

風在鞭撻它痛楚的喘息。

 

然而,那是一團猛烈的火焰,

是對死亡蘊積的野性的兇殘,

在狂暴的原野和荊棘的山谷里,

像一陣怒濤絞著無邊的海浪,

它擰起全身的力。

在黑暗中,隨著一聲悽厲的號叫,

它是以如星的銳利的眼睛,

射出那可怕的復仇的光芒。

1937年11月 

 

詩四首(中期作品)

 

迎接新的世紀來臨!

但世界還是只有一雙遺傳的手,

智慧來得很慢:我們還是用謊言、詛咒、術語,

翻譯你不能獲得的流動的文字,一如歷史

 

在人類兩手合抱的圖案里

那永不移動的反覆殘殺,理想的

誕生的死亡,和雙重人性:時間從兩端流下來

帶著今天的你:同樣雙絕,受傷,扭曲!

 

迎接新的世紀來臨!但不要

懶惰而放心,給它穿人名、運動或主義的僵死的外衣

不要愚昧一下抱住它繼續思索的主體,

 

迎接新的世紀來臨!痛苦

而危險地,必須一再地選擇死亡和蛻變,

一條條求生的源流,尋覓著自己向大海歡聚! 

他們太需要信仰,人世的不平

突然一次把他們的意志鎖緊,

從一本畫像從夜晚的星空

他們摘下一個字,而要重新

 

排列世界用一串原始

的字句的切割,像小學生作算術

飢餓把人們交給他們做練習,

勇敢地求解答,「大家不滿」給批了好分數,

 

用麵包和抗議製造一致的歡呼

他們於是走進和恐懼並肩的權力,

推翻現狀,成為現實,更要抹去未來的「不」,

 

愛情是太貴了:他們給出來

索去我們所有的知識和決定,

再向新全能看齊,劃一人類像墳墓。 

 

永未伸直的世紀,未痊癒的冤屈,

秩序底下的暗流,長期抵賴的債,

冰里凍結的熱情現在要擊開:

來吧,後台的一切出現在前台;

幻想,燈光,效果,都已集中,

「必然」已經登場,讓我們聽它的劇情—

呵人性不變的表格,雖然填上新名字,

行動的還占有行動,權力駐進迫害和不容忍,

 

善良的依舊善良,正義也仍舊流血而死,

誰是最後的勝利者?是那集體殺人的人?

這是歷史令人心碎的導演?

 

因為一次又一次,美麗的話叫人相信,

我們必然心碎,他必然成功,

一次又一次,只有成功的技巧留存。 

目前,為了壞的,向更壞爭鬥,

暴力,它正在兌現小小的成功,

政治說,美好的全在它髒污的手裡,

跟它去吧,同志。陰謀,說謊,或者殺人。

 

做過了工具再來做工具,

所有受苦的人類都分別簽字

製造更多的血淚,為了到達迂迴的未來

對壘起「現在」:槍口,歡呼,和駕駛工具的

 

英雄:相信終點有愛在等待,

為愛所寬恕,於是錯誤又錯誤,

相信暴力的種子會開出和平,

 

逃跑的成功!一時間就在終點失敗,

還要被吸進時間無數的角度,因為

麵包和自由正獲得我們,卻不被獲得!

1948年8月

 

《冥想》(晚期作品)

 

為甚麼萬物之靈的我們,

遭遇還比不上一棵小樹?

今天你搖搖它,優越地微笑,

明天就化為根下的泥土。

為甚麼由手寫出的這些字,

竟比這隻手更長久,健壯?

它們會把腐爛的手拋開,

而默默生存在一張破紙上。

因此,我傲然生活了幾十年,

仿佛曾做著萬物的導演,

實則在它們長久的秩序下

我只當一會小小的演員。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裡,

我只覺得它來得新鮮,

是濃烈的酒,清新的泡沫,

注入我的奔波、勞作、冒險。

仿佛前人從未經臨的園地

就要展現在我的面前。

但如今,突然面對著墳墓,

我冷眼向過去稍稍回顧,

只見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1976年5月

猜你喜歡

尋找美味的腸粉

米娜  2023-06-29

編輯推薦

中國A股慘綠 上證失守三千點大關

自由亞洲電台  2024-06-2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