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潤」了

仝麟閣
2023-11-16
image
示意圖(圖片來源: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因為最近IP地址的改變,不少朋友詢問我最近的動態,我覺得有必要告知大家,畢竟我經常會抨擊民粹大V一邊賺着愛國生意錢一邊偷偷移民,既然出去了,就應該說一下,我覺得這沒什麼。

我一直認為,出國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你不要一邊喊着跟「邪惡集團」拼了,一邊拖家帶口買房移民,這就有點無恥了。我對國外國內的內容都儘可能客觀呈現給讀者,所以坦坦蕩蕩。

關於「潤」這個字,不知什麼時候變成了一種符號和標籤,每當身邊有人出國,大家都會說他「潤」了。我也欣然接受這種說法,不過這不意味着我是帶着苦大仇深出去的,僅僅是想在年輕時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過走出去,不代表我會更換國籍,我所辦理的項目是奧地利配額移民,在申根區五年內生活4年兩個月獲得歐盟永居,也就是綠卡。我不會放棄中國國籍,因為我的事業、家人、朋友還在這裡,而且我依然關心這片土地的事。

從功利角度看,奧地利是一個高福利、教育醫療優質、環境極其優美、安全指數世界前五的國家,也是這個星球上假期最多、生活節奏最慢、最不「卷」的國家,我在中學階段被卷出了人生陰影,所以果斷讓下一代選擇這裡。

在奧地利,生育子女有補貼,每個月幾千人民幣不等,補貼到18歲,夫妻雙方如果有人全職帶孩子,當地會發8000元每個月的工資。另外公立學校從幼兒園到博士全部免費,且教育質量不遜於私立學校。

我將定居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作為一個人口只有300萬不到的「小」城市,是經濟學人和多家雜誌社榜單中全球第一宜居城市,也是我去了這麼多地方,最嚮往的一個城市。

奧地利和瑞士一樣,是永久中立國,在歐盟中沒有太多政治影響力訴求,所以在難民政策上非常嚴格,也沒有過多的政治因素紛擾,國民與世無爭。這也是我選擇奧地利的原因之一,這個我未來會詳細出一期內容介紹。

不方便的地方在於,首先作為高度發達、人均GDP接近6萬美金的國家,物價不會便宜,這裡的房租和中國一線城市類似,房價比廣州低一些,生活成本兩倍於廣州,一個月吃穿行娛開銷在6000rmb左右過的會比較舒服。

還有就是語言問題,奧地利的官方語言是德語,但奧地利也是全世界英語普及度第二高的非母語國家(英孚調查數據),所以英語在這裡完全可以自由交流。但如果想融入,而且日常中購物、生活,還是需要學些德語。

另外我的配額移民項目在拿到歐盟綠卡前的五年裡,是不能在當地工作的,當然你可以自己找工作,把簽證改成工作簽。這些原因也使奧地利移民成為小眾移民目的地,配額移民一年只有400名額,中國只有20左右。

此外,奧地利對我而言依然是一個陌生的國家,這裡有一大堆規則需要適應。德國人的嚴謹和規則感世界聞名,但奧地利人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裡停車、養狗、租房、倒垃圾都有一大堆規矩需要遵守和學習。

不過熟悉我的讀者都了解我的「小強屬性」,這些問題我一點沒在怕的。去了解他們的文化、適應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娛樂、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對我來說不僅是挑戰,更是一種人生樂趣,我相信我會很快融入。

我是在11月初,從廣州出發到奧地利的。細想這些年在國內的生活,新鮮感已經到達了閾值。但我依然很喜歡廣州這座城市,在飛機起飛的十幾分鐘前,我仔細回想在廣州的點點滴滴。

我想起廣州那些美味的館子、有趣的朋友、包容且好脾氣的市民,還有珠江兩岸燈火通明的夜生活,以及那些漂泊四海、打工養家的農民工們,這座城市給予我太多記憶,不可能從我生命中抹去。

如果說廣州的基調是生活、賺錢、美食,北京則是全中國聰明的人最多的地方,我在去廣州前在北京生活了8年,那裡有志同道合的友人最多。北京是一個可以高談理想、主義、情懷的城市,無論它有多少缺點,這都是無可替代的。

還有一座城市我沒有長期生活過,但卻是我在國內最想定居的城市——上海,上海是一個大熔爐,吸收五湖四海的多元文化標籤,熔煉成自己的特質。這是內地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都市,也是中國繁榮和開放的標籤。

很多人之所以充滿狹隘的仇恨與偏見,究其原因在於,他這一生沒有機會能在多元文化的氛圍中生活,一旦你接受了那種多元文化帶來的樂趣,你就無法退回到過去的生活方式,維也納和上海,都是這樣的城市。

這些回憶中怎麼能少了我老家——大同,那個唯一能讓我放空一切的地方。記得在北京讀書,第一次回老家,那種熟悉感帶來的精神放鬆一下湧上心頭。我自此明白了,老家就算再差,那種從小帶來的熟悉感和安全感是什麼都不能替代的。

何況,大同還是一個文化古都、美食名城,是最符合我味蕾的地方,也是我家人和祖先所在的地方。我是一個長大了,想要感受更多彩人生的遊子,背井離鄉為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但心裡永遠有一個位置留給故鄉,故鄉也永遠有一個位置屬於我。

我不是抱着苦大仇深的心態遠走他鄉,相反我淡化掉那些不快,只帶着那些美好的記憶,更好地熱愛生活和世界,在自我修行的過程中,也去幫助更多的人,回饋上帝賜予我的美好,在有限的人生里,不給自己留下遺憾。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麟閣經略

猜你喜歡

一半澳洲人認為移民過多

黎辰  2024-11-19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