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 增加就業出路何在?

美國之音
2024-06-14
image
招聘會上人擠人,就業難、失業潮成中國亟待解決的難題(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星期二(6月11日)宣布啟動2024年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希望在眼下的就業高峰,集中為高校畢業生等群體提供超千萬個就業崗位。與此同時,中國最近幾年經濟的下行,失業率居高不下。在失業大軍中,年輕人的失業率尤為嚴重。

面對經濟低迷,工作繁重、住房高價、結婚和生養子女、入托入學費用高企等重重壓力下,相當一部分中國年輕人不得不無可奈何地「躺平」。對此,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最近表示,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 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不過,觀察人士對中國當局能如何解決尤其是年輕人高失業率的問題作出不同的解析。

年輕人高失業率居高不下

中國人社部說,在6月7日至16日百日千萬專項招聘行動的第一周,互聯網、醫藥衛生、金融、能源製造等4個線上招聘專場,共有2.6萬家用人單位提供25.9萬個崗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最近指示要「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政策,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

與此同時,中國最近幾年經濟的下行,失業率居高不下。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顯示,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4.7%,比3月的15.3%回落0.6個百分點,為過去5個月來第二低。與此同時,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歲勞動力失業率繼續在較高的7.1%上徘徊,為過去5個月來的第二高。

中國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去年上半年逐月創下新高,6月一度飆升至21.3%。面對超過五分之一的年輕人高失業率引發的國內外輿論關注,中國國家統計局隨後宣布暫停發布該數據,直到今年1月官方推出所謂的「優化」的數據,即剔除尋找兼職工作的在校學生,僅以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尋找全職工作的3,400萬餘青年為統計對象。研究中國經濟事務的專家得出的數據則遠高出官方的數據。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張丹丹去年7月曾表示,「如果包括依靠父母生活的這些青年人群,青年失業率會升至46.5%。」

就業市場形勢雪上加霜

屋漏偏逢連陰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在中國整體經濟發展下行,經商環境每況愈下,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之際,今年創紀錄的1179萬高校畢業生暑期畢業,與現有的失業人口競爭越來越少的工作機會,將勢必進一步拉高尤其是年輕人的失業率。

正值人生花樣年華的年輕人,在寒窗苦讀多年後找不到工作,不僅是個現實的家庭問題,更是潛在的社會和政治穩定問題。高失業率的嚴重性和潛在風險,迫使中共當局不得不將此提到議事日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就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進行第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

習近平還特別提到規模和數量越來越大的年輕人失業問題。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謝田博士說,中共強調尤其是年輕人的就業問題,凸顯出高失業率問題的嚴重性和可能的後果,但是,要實現習近平所說的「高質量充分就業」是不可能的事情。

「高質量充分就業」,閉門造車? 

謝田教授對美國之音說,高質量或者高收入的工作機會,在就業中只占很少一部分,絕大部分工作都屬於中低收入,因此「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提法基本上就是閉門造車。

他說:「我們現在看到高質量或高收入,白領或者金領,實際上都在面臨裁員的問題,中國的高科技、互聯網企業、金融企業都在裁員。隨着中國經濟下滑,金融業也在萎縮,外國西方資本都在撤出。所以這些真正的所謂的金領、高級白領,全都在減少,就業都在減少。」

謝田教授說,今年暑期中國的年輕人就業情勢非常嚴峻,1179萬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大部分找不到高質量工作,而低質量的工作,很多大學生也不願意去。因此,預計相當數量的大學生畢業就意味着失業,馬上就會加入失業大軍。

此外,他說,隨着越來越多的製造業工廠離開中國,一些原來那些農民工,或者年輕人沒有地方就業。他們原來在代工廠打工的「一技之長」,變成「無用武之地」,現在要他們回去務農,他們也不願意。因此,失業的問題會非常嚴重。

「被失業」的主因

總部在美國紐約的「中國勞工觀察」創始人兼執行主任李強說,中國整體的就業市場形勢,除了因為經濟不景氣,工廠倒閉,企業裁員導致的「僧多粥少」外,工作環境和工作壓力非常大,是年輕人主動「被失業」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

李強對美國之音說:「因為實際上中國還是有很多的工作,就是這個工作太艱苦了,年輕人不會去工作,這個才是一個核心問題。」

這位中國勞工問題觀察人士說,現在的中國工廠,競爭更加殘酷,過去幾年,特別是疫情以後,工資更少,加班時間更長,從原來的「996」變成現在「997」,而且管理更惡劣。因此,年輕人寧可依靠父母,當個全職子女也不願意在這樣的用工環境中工作。而應屆大學畢業生,很多人畢業後不願意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作。

收入、消費和就業的惡性循環

旅美的中國人口學專家易富賢研究員從人口學的角度剖析了中國青年人高失業率的問題。他說,中國從1979年開始實施,直到2016年才取消的「獨生子女」政策,減少了新生兒童的數量,導致內需不夠,家庭的剛需減少,勞動力過剩,就業問題壓力大。

此外,易富賢說,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僅為44%,居民消費占GDP的38%,而國際社會這兩個指標通常都占60%以上。因此,中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低,消費嚴重不足。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們消費不夠的話,那麼你沒有能消費,沒有人買東西的話,那你就沒有生產,沒有服務,你就沒有就業機會呀。」

易富賢還表示,中國大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的是服務性行業,但中國的服務業只提供47%的工作機會。而中國目前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經超過了60%。他說,在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毛入學率達到60%的話,相關的服務業能提供了70%-80%的就業。

「中國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這麼高,大學生比例這麼高,但是我們的服務業只提供了47%的就業。那麼怎麼辦呀?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呀。」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2023年3月25日的一篇報道強調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然而,就是這些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占舉足輕重地位的民企,特別是那些大型的互聯網公司,近年來卻在中共當局以所謂的「反壟斷」,加強「監管」的名義下,被開出幾十億、上百億的天價罰款。前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獨立經濟學家趙曉博士此前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監管部門打壓民營企業所造成的寒蟬效應,讓民企老闆們人人自危,不寒而慄,到頭來勢必會殃及企業的發展和創造就業。

中國勞工觀察人士李強認為,習近平鼓動什麼「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挖掘、培育新的職業序列,開發新的就業增長點」,就是一個空話,因為他要想促進就業率,就要減少工人加班時間,若減少工人加班,就面臨要僱人,多付出勞務成本,導致企業處於競爭的劣勢。

有錢能使就業升?

謝田教授說,中共說是要扶持民企、私企,但實際上每每做的時候,完全是兩碼事。他舉例說,中共當局放鬆銀根,資金流出來以後,中小企業、私營企業仍然拿不到。中國改革幾十年創造的很多財富基本上都被中共權貴給奪走了,把持了,根本沒有民企、老百姓的份。他說,沒有資金,哪裡有什麼發展,企業不發展壯大,怎麼會怎麼能創造、增加就業呢?

謝田認為,要創造就業,就要把財富重新分配,讓老百姓手中有錢去消費,內需消費擴大了,勢必會促進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創造就業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易富賢表示,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他說,收入增加後的直接效應就是消費增加,繼而轉化為擴大生產,創造就業。不過,他指出,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國政府可能不願意,因為這會削弱中國政府的權力,意味着政府掌握的財富將減少。

「如果政府不願意這麼幹的話,那麼中國消費上不來。消費上不來的話,青年失業率就下不去。青年失業率下不去的話,那中國的生育率會上不來,就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中國目前這個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了。對中國政府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美國之音採訪的觀察人士還警告說,就像任何一個國家一樣,年輕人群中的高失業率往往醞釀着不穩定的社會和政治動盪因素。在適當的時間、地點和誘因下,可能會發生大規模並產生漣漪效應的抗議,甚至是騷亂活動,2010年中東國家發生的「阿拉伯之春」就是前車之鑑。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澤連斯基又要寄希望於習近平?

夜話中南海  2024-06-18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