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六四鎮壓,勿忘沙甸屠殺

夜話中南海
2023-06-05
image
雲南沙甸穆斯林開齌節會禮盛況(網絡圖片)

上月27日,因為當局下令強拆位於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的納家營清真寺而導致穆斯林民眾聚眾抵抗並與警方發生衝突。事件的次日我們自由亞洲電台網站即以《雲南最大清真寺或遭強拆 警民衝突視頻曝光》為題報道。

截止目前,能夠從公開消息渠道找到的該事件最新進展的內容也可以參見我們自由亞洲電台網站昨日的報道,標題是《【雲南警民衝突】當局吁抗爭者自首否則「嚴懲」 傳已拘30人網絡仍不時中斷》。

雖然這起事件也引起了外界一定程度的關注,但筆者沒有看到有一家媒體或者關注此事件的網友因此聯想起48年前也是發生在雲南,也是針對對穆斯林民眾的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即所謂「沙甸事件」或「沙甸慘案」。

維基百科稱,沙甸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發生在中國雲南省的回民大規模起義事件,最終以解放軍的屠殺鎮壓結束。大屠殺於1975年7月29日至8月4日發生在雲南省的7個縣區,其中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箇舊市的沙甸鎮為主,共造成了約1600名平民的死亡(866人來自沙甸)、包括300名兒童,傷殘近1000人,損毀房屋4400餘間。

至於這場事件的起因和結局,網上至今還是能夠查找到一些公正記錄的文章,筆者逐一比較之後,認為一篇標題為《雲南回族的恩仇——14軍血洗沙甸鄉》的回憶文章相對可靠一些。

這篇文章的作者劉家駒是當時的解放軍的宣傳幹部。他直言製造這一慘案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當地第14軍的一支部隊,發布鎮壓命令的又是復出主持軍委的鄧小平。

筆者在這裡註明一句,如今代習近平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張又俠當年就在這個14軍。不過,筆者經多方查證,找到了執行沙甸屠殺任務的部隊番號應該是當時編制的解放軍陸軍第14軍的第42師下屬的一個陸軍團和一個炮兵團,而當時的張又俠是該軍40師119團司令部的作訓股參謀。

當年這位劉家駒作者是以《解放軍文藝》編輯身份深入到昆明軍區,在革命文藝創作學習班上尋找創作素材。他先聽到的故事是劉少奇的女兒畏罪叛國,在中緬邊境被捕獲的過程。「接下來輪到住招遠的14軍的一位師炮兵營教導員發言,說他自己「講的是一個負面題材」。

這個炮兵營教導員說: 「毛主席教導我們,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把他們打倒,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一個月前,我們軍出動了一個步兵團和五個炮營,在沙甸鎮壓了一場反革命暴亂,打死打傷敵人1300多人……」

炮兵教導員說到這裡就被學習班主持人厲聲喝止,說是 「軍區早就打過招呼,這個事件不准公布。如果被帝國主義搞到手,拿出來宣傳我們要犯大錯誤的。往後誰也別再提了。」

劉家駒回憶說:文革近十年,我走南闖北,風聞軍隊鎮壓造反的事年年有,通常只是槍殺幾個人、十幾人、幾十人,打死上百人的僅發生在四川、安徽。這位教導員曝料一千多人,真是新聞中的駭聞。它不但震撼我的心靈,甚至還讓我懷疑它的真實性。晚飯後,我約他到營區外散步,請他給我講述他沒講出來的故事:

沙甸是雲南省蒙自縣雞街公社的一個生產大隊,地處丘陵,1500多戶人家7200多人分布在8個自然村,是回民的聚居地。文革開始,公社和縣的造反派把這裡回族群眾的信仰當「四舊」來破除,關閉了清真寺,焚燒了可蘭經。一些堅持禮拜真主的回族同胞遭到關押、凌辱、吊打或掃地出門,14人被整死,160人被打殘。為了生存,回族同胞組織了造反兵團抗爭。

於是,當地及附近的造反派形成了兩大派。一派主張封閉清真寺,滅絕宗教信仰,另一派相反。兩派間的對立,發展到拳腳相向,動刀動槍,武鬥蔓延全省。沙甸人全是回族,98%的群眾理所當然站到了捍衛清真寺一派。。

當時有幾個縣市的回族幹部被當地的對立派追打得無立錐之地,有500多人跑到沙甸躲起來。紅河州的縣市革命委出面,在軍隊的支持下,強制沙甸群眾交出這些幹部。遭到拒絕後,14軍派出一個營進村搜捕,抓走了幹部,還把沙甸1000多名回族同胞五花大綁,給每人脖子上掛塊「反革命」的牌子,拉到縣城街頭示眾。

接下來,因為當地回民毫不屈服,當時剛剛當上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的周興要軍隊派出一個團包圍沙甸。沙甸回民也不示弱,築壕封路對抗,雙方展開槍戰,在附近的縣市擺開了戰場……。

接下來,在中央的干預下,14軍執行中央決定收繳武器的指示,派出一個營去收繳沙甸民兵組織的武器,遭到拒絕。沙甸的數千群眾把解放軍一個營轟出了村。雙方戰火重新燃起。

當時的中共中央聽聞後緊急召喚雲南省市革委會和武鬥雙方的兩派代表再次進京,由中央做出強制性的規定:雙方立即一槍一彈不留地交出全部武器,拆除工事,解放軍必須進村,誰不執行,以反革命論罪。回民代表里的中共黨員馬伯華,當即表示擁護中央決定。但包括阿訇在內的回民代表一行十多人回到當地,剛一下車,數以千計的武裝對立派暴徒們把他們團團包圍,用事先準備的剖開的十多個豬頭,全扣在代表的頭上,拉着在大街上遊行……

劉家駒在他多年後的回憶文章中描述道:一個溫良的民族自尊遭到如此的傷害,最柔弱的人也會以生命來反抗的。代表們放回村後,他們不是承諾動員收繳武器,而是發動大家去搶奪縣和公社人武部軍用倉庫的槍支彈藥,幾天時間得到各種槍支一千餘支,實力大增,就在村邊地里挖出了環形塹壕,設置蓋溝、暗堡,屋頂也壘起了機槍掩體,做出一場有模有樣的戰場準備。

而當時的省革委會一把手周興,正重病纏身,念念不忘這場鬥爭,他派出大員來到沙甸周圍觀察了兩天,就匆匆向中央報告,政治解決已無可能了,請求中央批准14軍消滅這股「政治土匪」。

周興是何許人?戰爭年代,他和鄧發、康生、李克農等人並列為中共隱蔽戰線的主要負責人。周興一生的事業就是殺人。他在30年代初期的中央蘇區,就擔任江西省人民保衛局執行部長,和殺人魔王李韶九一起,幹掉莫須有的「AB團」10萬人。長征中,他是一軍團保衛局副局長(局長羅瑞卿),對畏縮不前、開小差的,都由他就地處決。為了軍隊行動不泄密,對不能行動的傷病員也由他斬盡殺絕。到了陝甘寧,他是邊區保安處長,整風運動中,他抓了「特嫌」5000多人。四方面軍潰散後,幾十名高級將領流浪到陝北保安,在毛的指令下,他把許世友、王近安等17人關押審訊。中共建政後,又與羅瑞卿配伍,出任公安部副部長,清除「地富反壞」竭盡全力。有人說他頭上的頂子是血染紅的。眼下鎮壓一個回民造反派的小組織對他來說,不但是小菜一碟,而且名正言順。

1975年7月的周興把鎮反報告送到中央,正趕上鄧小平復出。鄧接到周興報告,無須商量,當即批准由14軍派出部隊攻打「土圍子」。

筆者也曾經讀到過另外一篇回憶文章,原始作者是當時14軍42師作戰科參謀,他明確說明擔任主攻任務的是126團。

劉家駒的回憶文章記錄道:1975年7月29日,一個步兵團進入戰鬥準備位置,對沙甸等8個自然村實施包圍。開始他們對小小沙甸的「回民支隊」根本不放在眼裡,沒想到為捍衛自己宗教的尊嚴,沙甸人人視死如歸。一個現代化的步兵團強攻了一天,竟遭到殊死的抵抗,付出了幾十人的傷亡的代價還沒進村,這是他們在國內戰爭中很少遇到的慘重傷亡。指揮員打紅了眼,迅速調來師屬炮兵團參戰,火炮口徑為122榴炮、76野炮和120重迫擊炮,都是蘇式裝備,威力超過二戰中美軍的兵器配置。

劉家駒的回憶文章中記述說:戰場報復是8月1日凌晨開始的。48門大炮瞬時發出雷鳴電閃,千百發彈丸撕心裂肺地穿越夜空,霎時間沙甸八個村子外圍的山頭上滾滾濃煙捲起,樹林、土塊、人的肢體伴着騰起的煙柱,在空中翻舞。

第一次急襲是15分鐘,炮彈翻開的新土火星閃爍。炮火剛停,十多輛宣傳車上的高音喇叭又響起,「快投降吧,不投降就等死吧!」「反戈一擊,立功受獎!」「首惡必辦,脅從不問……」

不多會,在褐色的土層中響起炒爆豆般的槍聲,回民的幾挺機槍又復活了,它告訴入侵者,安拉的子民是不會屈服的。

第二次急襲10分鐘,被犁開的山頭上,密集的彈坑像是人頭上的癩痢,還擊的槍聲啞了,但是沒見到一面白旗。火炮開始轉移,射向各個村邊的壕溝、地堡。直射火炮瞄準村中建築物上的掩體,一炮一個,直打到工事蕩然無存。火炮停止了射擊,步兵突擊分隊開始向村里「接敵」運動。

進攻的步兵沒有炮兵幸運,村子裡不斷響起狙擊的槍聲。士兵們第一次打仗,訓練場上那種進攻戰鬥隊形沒有了,都拱在班長身後渾身戰慄,再也不敢前行。

攻擊受阻,陸軍團長再次呼叫炮火支援,炮群指揮員猶豫了,把幾千發炮彈砸向居民區,七千人生命頓時會成一攤肉泥。他請示,周興拍板:我們是在鎮壓,哪怕片瓦無存絕不能右傾!

於是,上千發炮彈直瀉6個村子,瞬間房屋一片片轟然塌下,火海中人們哭喊着,叫罵着奔向村外莊稼地。攻擊的步兵像是在圍獵,機槍步槍的火舌掃向如蟻般逃跑的人群,一時間,屍橫遍野。

沙甸村最大,有600多戶人家,中彈也最多,整個村子已夷為平地。附近的田心、車百尼、新寨、大莊、茂克等都只有一二百戶,也是一片殘牆斷壁,滿目的死屍和傷者,在曦光中構出一幅慘烈的圖景……。

劉家駒的文章描述說:炮火平息後部隊湧進村子開始打掃戰場。 一個活下來的婦女,突然從坍塌的房屋躍出,用磚頭把一個戰士的腦袋拍得腦漿進裂……。一個連隊的衛生員,從排水溝里救出一個八九歲的被打斷腿的孩子,在背他到包紮所的路上,小傢伙從身上抽出一把匕首,插進了衛生員的脖子…… 一個老太太,渾身血污,橫躺在自家的殘破的門檻上,緊閉雙眼,副團長上去扶她,她一把拽住副團長的衣襟,拉響了自己懷裡的手榴彈……

當年受命中央和雲南省革命委員會擔任「工作隊」的隊長進駐沙甸的時任雲南省民族邊疆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的李長猛日後對他的家人回憶說:關於沙甸事件的責任,中央下發文件中歸咎於四人幫,其實鄧小平當時是總參謀長,沙甸軍事鎮壓的命令一定是他下達。他當時大力提倡「整頓」, 「打土圍子」,這種鎮壓符合他的主張。

李長猛還對他家人回憶說:鄧小平當時還講了 「不打不足以平民憤」的話,我都記在筆記本上。

2011年10月22號出版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有一篇題為「鄧小平的遺產」(Deng Xiaoping’s Legacy)的文章。文章提到,「1975年鄧小平下令軍隊鎮壓雲南省的一個穆斯林村莊。那次行動導致1600多平民死亡,其中有300個兒童。由此可知,14年後,鄧小平對學生和工人遊行抗議的回應(即六四鎮壓)完全合乎他的性格。」

正是讀罷如上這段文字後,李長猛的兒子寫下了一篇回憶文章《父親往事:沙甸事件》。文中說:當時最後、最大的一個爭議集中在清真寺的關閉問題。而此事也正是沙甸回民最在乎的問題。因為政府不答應解放軍進村後不關閉清真寺,沙甸回民就不讓軍隊進村,最後就是武力解決了。

可見,48年前的沙甸回民同胞,事實上僅僅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宗教權益而慘遭屠殺。

李長猛之子的文章中還說:談到六四事件,父親常會這樣說:「我早知道會有那樣的結局,你們不了解他(鄧),他敢下手,而且一下手就很重。」。

如今,正值六四紀念日,援引史料寫下此文,提醒人們勿忘34年前的六四鎮壓,也勿忘58年前的沙甸屠殺!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